《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懈和一定的训练途径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尊重,实现真正适合每个人发展教学,成为既是个性风格突出、又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师,是当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为之奋斗的主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接下来,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英语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在以往的小班听课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即使在20多人的小班中,仍然存在很多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漠不关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教师仍然高高地站在讲台上、黑板前、电脑旁,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而有效的互动是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之上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师生之间的心理才能和谐相容,学生也才能真正地和教师“互动”起来。而在小班化环境中,要营造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真正“走进”学生,实现自身角色的多维转换: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教师应该是一个“扶持者”;当学生讨论时,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倾听者”;当学生探究时,教师是一个“指导者”……所有这些教师不同的角色,完全取决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需要,只有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这样更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 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适用方式。小班的规模,决定了“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的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几个“全面关注”: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关注教师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全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全面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所用的有效时间……要实现这些全面关注,教师就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面了解、分析学情,认真备好教材、提出有效问题,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水平,及时调控课堂节奏,深入合作讨论互动……
新课标也倡导“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work in groups”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教师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教师应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作为教师,对学生有着指导引领的作用,时刻关注小组的合作情况,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 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以创设情境为中心进行学习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或氛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 因材施教、分层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观测点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水平才能直观、量化地显现出来,因此,做好随堂作业、反馈作业、家庭作业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观测点。如何量化?可以通过分层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师除了设计适应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性”评价作业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力性”、“发展性”的评价作业:确保每一个孩子完成基础性、半数孩子完成能力性、少数孩子完成发展性作业。如何设计、在每天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安排等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
五、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长点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体现出效益。效益体现的重要方面是家长的认同。建立起通畅的家校评价体系,是取得家长认同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小班化的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这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长效沟通。同时,采用“非成绩唯一”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正确反映出作为生命主体的“人”的全面性,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是孩子先学会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从这些角度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评价机制的意义非常深远。
总之,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更是一种价值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英语,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韩利梅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有效性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作业论文; 互动论文; 情境论文;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