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方式与公共关系写作_公共关系论文

公共关系方式与公共关系写作_公共关系论文

公关之道与公关写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关论文,之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的一些学者开始对中国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于是就有了公共关系的“形象说”、“传播说”、“协调说”等各种观点。1994年11月,我在当时《公共关系报》组织的“关于公共关系学核心概念的讨论”专版上撰文谈到这一问题。我提到,国外公共关系发展了一百多年,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却一直未见整合出相对统一的几大说,至今仍是处在百家争鸣之中。为此,我建议:我们能否换一种视角,以开放式研究来开阔自己的思路,如对已有的中外公共关系定义中最常出现一些关键词进行频率统计,从中求得共识。这一建议,亦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呼应。

1997年11月,全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现更名为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成立。委员会成立伊始,所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给公共关系职业下一定义,并据此对公共关系职业工作进行描述。经过反复讨论,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在公共关系职业定义的关键词上达成了共识,即将公共关系职业定位于“信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这三个词12个字,并以此构成了公共关系的职业定义。这一定义已载入1999年5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公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经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也已于2000年5月起在全国颁布施行。

作为委员会当时主持这一讨论的负责人之一,我当时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当委员们就公关职业的关键词最终达成共识时,大家无意中发现,这三个词恰好对应了所谓的“形象说”、“传播说”和“协调说”。这也许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关于公共关系的观点很难单独成立,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而委员们对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也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某种递进关系,乃至互动关系。即由信息传播进行关系协调达到形象管理,在形象管理目标之下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才能使得关系协调。由此也可见,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这一职业的最基础特征。

其实,国外关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角色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如美国学者卡特里普(Cutlip,S.M.)和森特(Center,A.H.),在素有“公关圣经”之称的《有效公共关系》第四版(1971年)中,提出了公共关系人员具有“专家诊断者”角色的观点。若干年后,《有效公共关系》一书后加入的作者布鲁姆(Broom,G.M.)在与另一位学者史密斯(Smith,G.D.)的合作研究中,又提出了公共关系人员的另外三种角色,即“沟通促进者”、“问题解决者”、“传播技术者”。这就是我们现时在《有效公共关系》一书见到的公共关系人员角色的四分法。进入80年代,布鲁姆和《卓越公共关系》作者之一的多齐尔(Dozier,D.M.)所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专家诊断者”、“沟通促进者”和“问题解决者”这三种角色存在高度的交叉和重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互换,并在“传播管理者”这一角色中得到统一。因此,公共关系人员的四种角色可以简化为两种角色,即“传播管理者”和“传播技术者”。

80年代后半期,美国当代著名公共关系学者格鲁尼格(Grunig,J.E.)在他主持的耗资40万美元、时间长达10年之久的“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的研究”中,肯定了公共关系人员角色的两分法,明确指出:公关从业人员在组织内有两种角色,即战略性地策划、制定传播计划的管理角色和编写、制作传播材料的技术角色。并强调卓越公共关系部门应该由一位管理者而不是技术者担任领导。

在多齐尔和格鲁尼格夫妇撰写的汇集这一研究主要成果的《卓越公共关系》(全译名为《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经理指南》,1995年首版)一书中,专门列出一章(第四章),题为“了解传统的传播者技巧”。在他们看来,传播技巧包括写作、编辑、制作、摄影、平面设计和媒介关系中一些活动的组织等等。这些传统的传播技巧与公共关系人员的“传播技术者”的角色相连接,在卓越公关部门中起着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作用。但他们也强调指出:“确实,卓越公关部门较之欠卓越公关部门倾向于拥有更多的技术专长。然而,传统的传播技巧并不是使卓越公关部门变得卓越的主要因素。在传统技巧领域里增加部门的专长对卓越的整体传播成效甚微。那么部门和组织应如何对待传统技巧呢?将传播技巧运用于对战略目标实现的追求,这是区分卓越传播与欠卓越传播的标志。”

之所以要就公共关系的“职业”和相关“角色”问题谈上这么几句,乃是因为,关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有效公共关系》的作者早就指出:在公共关系人员成功的条件中,“写作能力是遥遥领先处于第一位的。”所以,“在你开始攀登公共关系的阶梯之前请学习如何写作。”问题在于,“能力”应该服从职业角色的要求,卓越的公共关系工作应该是在传播管理知识背景的指导下熟练运用各种传播技巧。这也意味着公共关系写作决不能就写作技巧谈写作技巧,而必须将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置于组织公共关系战略目标框架的考量之中。这一点,正构成了叶茂康先生《公共关系写作教程》一书的基调和特色,也是我大力推荐此书的主要原因。

叶茂康先生因主编《上海公关》杂志而进入公共关系领域,迄今已有十年时间。而这十年,正是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步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叶茂康先生由主编杂志而参与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近年来又在高校讲坛上教授公共关系课程,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上积累甚多。他撰写的《公共关系写作教程》,无疑是对其多年来所参与的类型各异的公关实践活动的经验的理论总结。浏览全书,不难看出,他对各种文案的写作技巧的介绍和阐述,渗透着他本人对公共关系之道的思考和领悟。这就使得这本教材与一些同类出版物相比,既有着更高的境界和更开阔的视野,又有着很强的操作层面上的实际指导意义。这本教材所涉及的工作范畴和所选入的范文,也证明了这一点。诸如危机管理、组织形象设计等领域有关文案的写作问题,以往似乎还没有哪一本公共关系写作教材较为深入地谈到过。而这些,不仅仅是一名“传播技术者”,同时也是一名“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最后还想强调的是:这本教材中的一百多则范文,凝聚着一批公共关系专业人士(包括叶茂康先生本人)多年实践的心血,不仅文字较为规范,所表现的内容亦有不少可圈点之处,确实值得初学公共关系写作者参考。但正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言:“这些范文各有其不同的背景、内容和写作特点,同时也有其自身的某种局限,很难说就一定构成了某一类文案写作的‘典范’和‘样板’。初学公关写作者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应‘得意而忘形’,掌握其撰写要领而不拘泥于其某种文字表现方式,切忌以其为唯一模式而盲目模仿。”我觉得,这一提醒十分重要。关键的问题,仍然是阅读者对公共关系之道的学习和领悟。总之,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公共关系写作也是如此。惟有在公共关系之道的导引下,才可能有卓越的公共关系写作。也惟有不断创新,突破陈规,公共关系写作才能有所发展,并在实现组织公共关系战略目标中体现出真正的公共关系之道。

(《公共关系写作教程》,叶茂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摘自《公共关系写作教程(序言)》

标签:;  ;  ;  

公共关系方式与公共关系写作_公共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