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语与满语通古斯语中常见的宗教称谓_通古斯论文

论印第安诸语和满—通古斯诸语中共有的宗教称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第安论文,通古斯论文,称谓论文,中共论文,宗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第安诸语和满—通古斯诸语内均有诸多宗教称谓。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当中相当数量的宗教称谓,在语音结构和语义结构以及宗教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共有关系。众所周知,无论是满—通古斯诸民族,还是印第安人的诸部落,均有着萨满教信仰,同时都信奉万物有灵。在这样一个共同的信仰世界里产生了诸多神灵。毫无疑问,这些神灵均有各自的专用称谓。不过,在印第安诸语和满—通古斯诸语的诸多神或神灵以及与此相关的称谓中,最传统、最有影响并在说法上最为全面和丰富的是有关萨满、鹰、熊、太阳以及一些自然神等方面的宗教名词术语。而在这些民族语言里也正是在此方面出现的共有成分比较多。本文拟对印第安诸语和满—通古斯诸语内出现的,在语音和语义结构以及宗教概念上存在共有关系的有关宗教称谓,进行语言类型学和宗教学方面的探讨。

wanpuli与muri印第安诸语内wanpuli是指他们崇拜的“老鹰”。在wanpuli一词中puli是指“老鹰”,而词首音节wan则表示“神”的意思。从该词的构成及词义组合上分析,wanpuli毫无疑问是wan和puli两个名词的合成体,从而表示“神鹰”之意。在印第安诸部落的传统宗教中有关鹰的崇拜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有着很广的影响面。在他们看来,鹰是充满灵性的神鸟。因此就将鹰称为wanpuli。与此相关, 在我国的满—通古斯诸语内把“老鹰”称为muri。印第安诸语和满—通古斯诸语puli与muri之间产生的元音对应非常一致,只是在辅音之间出现了p和m、l与r等不一致的对应现象。其实,像这类辅音对应现象在相关语言里也能见到。例如“蚊子”,维吾尔语是pa∫a、哈萨克语说masa;“脸皮厚”,满语称pili、鄂温克语叫mili。这两个例词内维吾尔语p 和哈萨克语的m、满语p与鄂温克语的m间产生了对应。另外,辅音l跟r 的对应也是诸多语言里常有的现象。如“财物”,蒙古语中就有

或xog∫il;“梨”,哈萨克语叫almurt、图瓦语叫 armurt;“柱子”,锡伯语称tura,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说tular或tula。再说, 鄂温克语阿荣土语里也有将muri(鹰)说成muli的现象。从这一系列的实例可以看出,印第安诸语的puli和满—通古斯诸语的muri之间,无论是语音结构,还是在所表示的语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密切的程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满—通古斯诸民族中muri(鹰)也同印第安诸部落一样,被视为鸟中之王和神鸟,

进而被崇拜。 所以说,将印第安诸语的wanpuli和满—通古斯诸语的muri, 从宗教的角度来分析同样存在很强的共性。

matu与matugan 印第安诸语里matu是指他们崇拜的熊。matu 在印第安诸语中的本义是表示“老太太”的意思。而从“老太太”演化成“熊”,不能不说这与他们传统宗教及早期的母系制社会紧密相关。有意思的是,在通古斯诸语内也有用matug或matugan之类的说法指“老太太”或“老太婆”的现象。像呼伦贝尔盟查巴奇和杜拉尔地区的鄂温克语内还将matugan说成matur或matu等。在通古斯诸民族的传统宗教概念里,matugan一词也指他们崇拜的“祖先神”及“熊”。例如, 他们常说:“

”(如办坏事的话,祖先神或熊会生气的)。其实,通古斯诸语中的matugan 一词是由matu-这一动词词干派生而来的。matu-的本义是“往里窝”、“向里弯曲”等。动词词干matu-后面接缀构词附加成分 -g就派生出matug这一表示女性生殖器的专用名词。后来matug一词在通古斯诸语里引申出了“妇女”、“女人”、“妇人”、“女性”、“姑娘”等多义。同时,动词词干matu-后面接缀构词附加成分-gan 又派生出了表示“老太太””、“老太婆”之意的名词。总之,通古斯诸语的matug和matugan同印第安诸语的matu不只是在语音结构上相一致,而且在基本语义结构方面也具有相当强的共性。另外,就像印第安诸语的matu(老太太)指他们所崇拜的熊一样,通古斯诸语内将熊称做agdi(奶奶、老太太),或eniken(大娘)、atirkan(奶奶、老太婆)等。 也就是说印第安诸部落和通古斯诸民族均有熊崇拜,并都把熊称其为“老太太”、“老太婆”等。

saman与saman印第安诸语中saman一词是指他们崇拜的宗教神医。而且,被称其为saman的宗教神医必须具有诸多特殊功能, 例如能够预卜某种将要来临的灾祸或医治某些怪病等。saman 在人们患病时常常用自己的特殊功能给患者治病,由此深受印第安诸部落的崇拜。在满—通古斯诸民族内也有saman信仰,saman是指他们崇拜的宗教人士。满—通古斯诸民族中被信仰的saman,不只是表示他们崇拜的宗教对象, 同时也被认为是能够跳神赶鬼、治病救人的宗教神医。所以,在早期满—通古斯诸民族里若有人患病,都请saman给患者治病。 他们也和印第安诸部落一样,信奉saman的预卜灾祸以及医治怪病的特殊功能。因此, 在他们看来,saman是神通广大而充满神奇色彩的神医和宗教信仰对象。 总之,在印第安诸部落和满—通古斯诸民族的传统宗教内出现的saman 一词,在语音、语义以及宗教概念上均表现出了极大的共性。

ujigtu与ugigdu~ujigdu 印第安诸语里ujigtu是指他们崇拜的最高位的神灵。印第安诸部落中经常是孩子刚刚出生就用象征ujigtu神的木棍丈量孩子的身长,并祈祷ujigtu神保佑孩子平安长寿。 他们认为ujigtu神的灵魂在天上,所以能保佑孩子的一生。与此相关, 在通古斯诸语里ugigdu~ujigdu也是指他们传统宗教中所崇拜的最高神灵,也可以解释成上天之神,是保佑人们生活平安、祥和之神。该词在通古斯诸语中,是属于由ugi(上面的、上去的)与gugda(高的、高尚的、高大的)两个形容词合成的ugigugda>ugi'ugda>ugigdu>ujigdu一词, 从而表示“无限高的”、“无限高尚的”、“高不可测的”等意思。在通古斯诸民族的传统宗教中,该词是表示他们所崇拜的“上天之神”,或者说“天神”。其实,在通古斯诸语里gugda一词不单表示“高的”等意,在该词的引申语义结构内也包含有“上天”、“天神”等意。通古斯诸语里出现的ujigdu的说法,主要在辉河、敖鲁古雅河、莫尔格勒河等一带方言内使用,这是由于ugigdu一词的第二音节首辅音g产生j音变所致。可以看出,通古斯诸语ujigdu同印第安诸语的ujigdu最相近。不论怎么说,印第安诸语的宗教称谓里出现的ujigdu跟通古斯诸语的传统宗教内使用过的ugigdu~ujigdu,无论在语音,还是在语义,以及在宗教内涵上均有了很大的一致性。

towonadiwa与togonidibon~togondiwon 印第安诸语中towonadiwa是指他们崇拜的太阳神。towonadiwa(太阳神)在印第安诸部落所崇拜的诸多神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认为是最强大的神之一。很有意思的是,印第安诸语的towonadiwa一词同通古斯诸民族传统宗教中的togonidibon密切相关。通古斯诸语内togonidibon是指他们最传统的崇拜物“太阳神”,也指“火神”。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太阳神”之意。然而,通古斯诸语中togonidibon一词是由togoni和dibon两个词合成的词。其中togoni是在名词togon(火)〉togo〉tog的后面接缀领格附加成分-ni(的)构成的。togoni表示“火的”的意思;dibon一词又是属于由di(头、源头、上天)与bon(神、 神通广大者)两个名词黏合而成的。dibon的本义应该是“头神”、“源头神”等。dibon和togoni组合成togonidibon时就表示“火头神”或“火的源头神”等。 由此引申出了“太阳神”。在古通古斯诸民族看起来,太阳就是“火之头”、“火之源”。所以他们将“太阳神”说成togonidibon 是很自然的现象。另外,在通古斯诸语里有将togonidibon说成to’onidiwon或toondiwon~tondiun等的情况。 笔者曾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有关印第安专家探讨过towonadiwa一词的语义结构,他们说该词中的towona很可能跟“太阳”、“火”之类的语义有关,要是这种说法成立的话,毫无疑问印第安诸语的towona跟通古斯诸语的togoni是不谋而合的。该词中像印第安诸语的辅音w与通古斯诸语的辅音g相对应等现象在许多语言中都能见到。例如,通古斯诸语中“火”、“夏天”,鄂伦春语称togo、

总之,印第安诸语的towonadiwu与通古斯诸语的togonidibon 均表示“太阳神”等意,并在语音结构方面有较大共性。

kukurkan与xugurkan 印第安诸语中kukurkan是指“风神”。在他们传统宗教信仰的世界里,认为人间的暴风雨、风雪、龙卷风等都是由kukurkan来主宰的。因此他们对kukurkan十分崇拜,向它祈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在通古斯诸民族的传统宗教内也有称为xugurkan的“黑风神”。在他们看来,天黑风大,尤其是像暴风雨、暴风雪、龙卷风等均被他们称为“黑风”。通古斯诸民族认为,每次刮强大的风雪、风雨、龙卷风都跟xugurkan有关,进而他们非常崇拜xugurkan,祈求xugurkan不要给他们带来黑风灾。如从该词的本义上解释,通古斯诸语内xugurkan的xugu-,是指“吹”、“风吹”之意的动词词根。 在该动词词根后面首先接缀了形动词现在将来时附加成分-r,派生出形动词xugur (风吹的),接着在xugur后面又接缀了-kan 这一由形动词构成名词的附加成分,最后派生出了xugurkan(黑风神)一词。 在通古斯诸语内也有将xugurkan说成xuwurkan~xuurkan~uurkun~uukkun~uugun等的现象。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完全能够看出印第安诸语中表示“风神” 的kukurkan以及通古斯诸语里指“黑风神”的xugurkan之间存在的语音、语义及宗教概念等方面的共性。至于印第安诸语的辅音k 与通古斯诸语辅音x或g 间的对应,在诸多语言内也常见。例如“打嗝儿”, 满语是

“结实”,满语称akdun,鄂伦春语称agdun等。据此,可以认定,印第安诸语的kukurkan与通古斯诸语的xugurkan,在语音及所表示的语义结构方面都有相当多的共性。

isit∫er与isiten 印第安诸语里isit∫er是指他们崇拜的“分娩神”。在印第安诸部落的传统宗教中,isit∫er(分娩神)是一个十分善良的神,是专门保护妇女和刚生下的婴孩的平安和幸福之神,也是给妇女和婴孩免去灾祸、带来生命的神。印第安诸语内出现的isit∫er这个宗教称谓与通古斯诸民族有关神话中讲到的isiten神似乎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古斯诸民族的神话中的isiten是指一个善恶兼备的女神。据说有位年轻妇女在分娩时,受恶魔的虐待而死去。那位年轻妇女死后就变成了一个善恶兼备的isiten(女神)。要是人们祭祀isiten,它就会给人们带来幸福,让妇女和婴孩过上平安无事的生活;要是人们不祭祀isiten,它就会给人们带来灾祸,尤其是给妇女和婴孩带来死亡。所以,在早期通古斯诸民族都非常崇拜isiten 神。 在有的方言土语内也将isiten 发音成isit∫en 。 像印第安诸语的isit∫er 与通古斯诸语的isiten中出现的辅音t∫与t的对应现象,在通古斯诸语里也是常有的。例如,在鄂温克语不同方言内将“学习”分别发音成tati-和tat∫i-等。同样,在通古斯诸语内把isiten说成isit∫en的实例也是有的。另外,在通古斯诸语里,isiten一词是动词词根isi-(看)后面接缀派生名词的附加成分-ten构成的。通古斯诸语内动词词根isi-除了表示“看”、“见”等本义之外,还表示“分娩”、“出生”等诸多引申语义。因此,由isi-和-ten构成的isiten一词,主要表示“分娩”等意。后来又引申出了宗教概念上的“女神”之意。 从以上讨论,

印第安诸语的isit∫er跟通古斯诸语的isiten(~isit∫en)两个宗教用语间,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共性。

综上所述,在印第安诸部落和满—通古斯诸民族的传统宗教称谓中确实存在不少在语音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宗教概念和用法上有共性的名词术语。除了本文讨论的这些词以外,像印第安诸语的宗教世界里出现的but∫e(死神)、t∫ajak(雨神)、ajke(善神) 等称谓跟通古斯诸语的but∫e(死了)、t∫ajig(雷雨)、ajaka(好人、圣者)等之间也都有相当大的共性。从语言类型学、语言共性论以及宗教学的角度,对这些共有因素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不仅有它现实的理论价值,同时也有它深远的历史意义。

标签:;  ;  ;  ;  

印度语与满语通古斯语中常见的宗教称谓_通古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