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音乐的独特魅力--访田青先生_音乐论文

宗教音乐的独特魅力--访田青先生_音乐论文

宗教音乐的独特魅力——田青先生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宗教音乐论文,访谈录论文,独特论文,魅力论文,田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法国南部寂静的圣·佛罗朗小镇的天主堂里奏起了深邃幽婉的东方神曲,台上的演奏者身披紫色袈裟,头戴黄帽,来自遥远的中国,他们信奉释迦牟尼;台下听众金发碧眼,如痴如醉,他们的上帝是耶和华。此时此地,信仰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在沐浴“天籁”梵音中一同走近神圣,享受宁静的古风。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超越民族,超越信仰,超越生死……变化无穷的音符催升人性的净化,慰藉痛苦的心灵,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音乐是通神之舟楫,是遥远的彼岸世界的召唤。音乐是陶铸人性的,宗教是教化人心的,人们不能没有音乐,宗教更离不开音乐,但是宗教与音乐是什么关系?宗教音乐的独特魅力又在哪里?让我们来结识一位曾率领中国佛乐团在圣·佛罗朗、汉诺威(德国)、伦敦、阿姆斯特丹……进行过多次访问演出的田青先生,听听他对宗教音乐是如何研究、感悟和理解的。

记者:听说您在70年代末期就有了研究宗教音乐的打算,并在80年代初正式着手进行。那个时候“文革”刚结束,“左”的影响仍然存在,人们说起宗教依然谈虎色变,可是您为什么却在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宗教音乐研究呢?

田青:1973年,我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理论,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执教两门课,一是“西方音乐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名作很容易找到作品,向学生边放音乐边讲解,效果很好。一是“中国古代音乐史”,这是一门号称“绝学”的学问。音乐学院的学生学的是音乐,需要感受和案例,但中国古代史书上记载了大量的资料,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因此每当上这堂课时,我用尽了最大的想象力,去描绘古代音乐的片刻辉煌,可是学生只要问我一句“老师,你说了这么多,能不能拿出一点实际的东西来呢?”我真的无话可说。与西方音乐的丰富宝库相比,反差太大。中国音乐作品为什么就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中国人不重视传统文化吗?难道“中国古代音乐史”真的是“没有音乐的音乐史”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后来我发现,传统的东西在寺院的高墙里保留得比社会上要多得多,寺院是敬神的地方,庄严古朴,按照世俗的眼光,这里应是一片净土,它不要求标新立异,却将一些最古老又神圣的“真传”一代代传下去。最初驱使我去寺院的动机,只是想寻觅活着的古代音乐,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结果越陷越深,反而把初衷给忘了。1981年,我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作曲系,师从杨荫浏大师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为了准备毕业论文,我揣着300元到西北考察,去了五台山、雁北、西安、咸阳等地,从甘肃又到了拉卜楞寺、塔尔寺,最后至敦煌,虽然一路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但收益很大,这是我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地考察中国宗教音乐,回来后写成《佛教音乐华化》一文。

记者:读过这篇文章,以及您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宗教音乐》和《中国古代音乐史话》等论著,不难看出您对音乐、宗教都有精深研究。既然有人认为宗教和音乐的关系非常紧密,那么两者间的起源及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古老的宗教文化对东西方音乐起了什么影响呢?

田青:过去对音乐的起源有一个标准答案,就是音乐起源于劳动,这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简单化。应该说,研究音乐的起源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问题,要从社会、人类、考古、宗教等各个角度来作全面的考察,才会得出一个客观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我个人就是这样一直持多元化观点的。我不主张音乐起源于宗教的说法,但承认音乐与宗教从一开始就结下不解之缘。宗教对音乐有很大影响。宗教是原始人思想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宗教仪式是原始人的精神生活的最直接的表现,当他们举行宗教活动的时候,除了手脚运动以外,用口宣唱就是最早的音乐形式之一,所以只要有了宗教,就必会有音乐。古人云: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宗教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西方的古典音乐是从教堂里的格里高里圣诵,从唱诗班发展起来的,它的和声、复调,包括它的演唱演奏形式与结构也是从基督教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基督教音乐就没有西方古典音乐。像西方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亨德尔等人同时都是基督教音乐家,像巴赫,被称为西方古典音乐之父,他曾是一名教堂的管风琴手。所以西方的著名音乐家几乎没有人没写过宗教音乐,他们的作品一是直接为宗教仪式、宗教生活服务的;或是为大型音乐会谱写的宗教乐曲,最负盛名的就是莫扎特的《安魂曲》。19—20世纪西方古典音乐之所以繁荣昌盛并影响至今,与这些大音乐家不可分,与这些宗教音乐作品不可分。

我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四种形式。民间音乐是起步,是基础,但它要靠文明、宗教作为工具作为载体,并流传下来。比如山西的八大套、西安古乐,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曲种主要是在民间红白喜事中演奏的,白事就是死人的事,人死了要有个去处,这就产生了信仰,就有了宗教仪式,有了仪式就有了音乐。所以宗教在整个传统音乐发展中,在保护音乐,并使之流传中起过很大作用。

记者:东西方的宗教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请您谈谈东方佛道教音乐与西方基督教音乐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田青:两者确实有很大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就是因为宗教不同,信仰不同,由之产生了对音乐的要求也不同,换句话说就是宗教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西方音乐是多声部音乐,它包括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东方音乐主要是单声部音乐,具有线性思维的特点。在基督教世界中,孩子生下来即受洗礼,成为教徒,宗教生活从他生命之初就开始了,人们对基督教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不需要在宗教宣唱活动中再去了解它,基督教音乐在教堂里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宣教,更多的是人们对上帝的歌颂与渲染气氛,所以在教堂音乐中一般采用和声或多声部,就是要用来突出恢宏的气势,以衬托出伟大的上帝全能和无所不在。中国古代的圣人孟子曾经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句话套用在音乐上,其意思是指说话不如唱歌,因为说话只是声带在运动,而唱歌是全身运动,歌声是用胸腔里的气发出来的。佛教是外来宗教,当它开始传入时,对中国百姓而言是陌生的。僧侣们为了让大家了解并接受它,一个较理想的办法是把教理、教义糅进音乐中,用好听好记的形式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接受和领悟,这就要求其音调是单声,曲调要非常优美。中国历史上魏晋的唱导,唐代的俗讲,都是佛教音乐,而近代南方的弹词,北方的大鼓,其源头也都是来自于佛教音乐。

记者: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是两个范畴,世俗音乐往往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功能,而宗教音乐是为神唱颂的,即用来娱神,那么宗教音乐独特的魅力在何处,它对宗教教徒有什么作用?

田青: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几年前欧洲音乐学会开过一次会议,讨论的中心是宗教音乐为神还是为人的问题,我作了发言。我在录制中国佛教音乐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佛教乐队在演奏的时候没有指挥,也不事先定好调,主法的金刚上师开口便唱,大家根据他的唱腔即时定调找音,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金刚上师是代佛陀宣示,他是至高无上的,他的音就是标准音,其他乐手跟着他走,也就是跟着佛走。这说明宗教音乐首先是为神的,在娱神的同时又娱人,人神同一。至少在人的主观意识中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它是人神相通的媒介。像佛教音乐,它的作用是兴佛化俗,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宗教徒对宗教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在聆听音乐中人们可以亲近上帝,与神交流。当然,宗教音乐除了宗教作用之外,也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在中国它是最底层民众的重要娱乐方式。

记者:您从事宗教音乐研究已经20年了,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您觉得这些成果有哪些意义?

田青:我的工作可以作个比喻:给我一块远离水源的贫瘠土地,我要一担一担挑水来灌溉,至于耕耘后的收成能不能养活一村人,我没有想过,因为我对这块土地有感情,所以我要这么做。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好赶潮流,在当今的中国乐坛这种现象尤其突出,这几年出现过这个风,那个流的,对传统、民族的东西却少有人理睬,中国传统音乐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那是每一个音乐人的悲哀,也无法向子孙交待。我只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对中国传统音乐作些抢救工作。近年来我曾走访了全国各主要寺院,首先对佛教音乐进行搜集、保存和整理。佛教界人士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信任和支持,这让我十分欣慰。这几年我先后扶植组织了一些佛乐团,为的是让活着的传统宗教音乐展现在舞台上,让非教徒对宗教音乐有一个感性认识,也为了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佛乐团先后出访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人士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民族、宗教,知道宗教在中国仍然得到了发展,化解了国外某些势力对中国宗教的诋毁,起到了特殊的效果。

这是初春的一天,春风荡漾,气候宜人,人们纷纷走到户外,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气息。采访一个音乐工作者对我来说是头一次,给我的感受是新鲜的。我相信,有了像田青先生这样一批有志于抢救民族宗教文化遗产的志愿者,中国宗教音乐的园地中,必将开出绚丽的花朵。

标签:;  ;  ;  ;  ;  

宗教音乐的独特魅力--访田青先生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