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东北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筑业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地铁站、地下人防工程等大量地下结构建筑逐渐兴起,让地下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基坑支护工作是基坑施工的常见技术,科学合理的支护工作不但能确保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地上部分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的稳定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安全措施;探究
导言: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周边环境采用的措施。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深基坑工程施工必须编制监理细则,明确深基坑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安全要点。
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落实管理措施
建立与项目安全组织系统配套的各专业、部门、生产岗位的组织机构,明确人员构成。严格执行部颁标准《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等。施工中,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施工安全技术指导工作和检查管理工作。
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均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并做好检查登记记录,使施工人员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程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新工人进场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凡患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者,不能参与施工。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不允许赤脚及穿拖鞋进入基坑内作业。特殊作业工种(即电工、挖掘机机械操作工、汽车司机等)必须持证上岗。坚持门卫制度,与工程施工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工程概况本文所涉及的工程项目位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建设北路东侧。北侧为已建21号~24号楼,与本基坑边距离约为7m,均为筏板基础且筏板底高于本拟建基坑开挖底面约3m;南侧为已建12号、25号、26号楼,其与本基坑之间已做有支护桩。本基坑开挖深度5m~7m,基坑内北边长约为236m,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r=1.0,设计基坑支护有效期为
12个月,工程基坑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基坑支护平面图
3.2场地地质条件
3.2.1自然地理、气象
拟建场地在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年平均气温21.6℃,极端最低温度-2.1℃,极端最高温度40.4℃;年平均降雨量1283.2mm,年平均蒸发量944.5mm;枯水季节一月平均降雨量41.8mm,平均蒸发量33.4mm;丰水季节六月平均降雨量241.8mm,平均蒸发量115.7mm。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基岩土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红黏土、石灰岩、孤石组成,现分述如下:①素填土:棕红、灰黑色,稍湿,松散,局部稍密,主要以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未经过碾压等压实处理,土质均匀性及密实性差,为欠固结土,填积年限约1年,属新近填土。厚度1.6m~5m。②红黏土:褐黄色,稍湿,硬塑~坚硬塑,为石灰岩受溶蚀残积而成,土质较均匀,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局部含量较多,刀切面较光滑,土状光泽,干强度就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厚度1.5m~12.5m。③石灰岩: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中风化,属较硬岩,敲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偶见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该层全场地分布,未揭穿该层,最大厚度5.5m,层顶埋深6m~14.5m,层顶标高104.08m~112.31m。④孤石:场地内红黏土中局部分布有孤石,岩性主要为强风化石灰岩,岩芯破碎,厚度为1.8m,层顶埋深8m,层顶标高110.92m。
3.2.2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期间,场地外东北侧地表低洼处和场地内人工沟渠有较多积水,在钻孔深度内,场地内发现有1层地下水,为赋存于素填土层下部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文条件简单。
3.3基坑支护设计方式
AB段支护采用“支护桩+喷层”的支护方案,并对桩间土面进行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挂6.5@200双向钢筋网。CD段(含C—C'—D)支护采用“锚杆+喷锚层”的支护方案,土方开挖,做土钉并且对坡面进行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挂6.5@200双向钢筋网。BC,DA段支护采用“放坡+喷层”的支护方案,土方放坡开挖,并对坡面进行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挂6.5@200双向钢筋网。
3.4支护体系结构、构造及喷锚支护施工技术要求
采用100mm厚C20喷射混凝土面层,面层内配A6.5@200×200双向钢筋网。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砂料采用料径不小于2.5mm的中粗砂,石料采用粒径小于15mm的碎石。
3.5基坑排水
1)为防止在施工时基坑坍塌,根据设计要求,在基坑上部四周1m范围内采用100厚C15混凝土垫层进行隔水处理,基坑地界周围500范围内地面设置240×200截水沟(按5%放坡),两侧砌筑120mm厚砖墙,底部采用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沟内外侧面、底面采用1∶3防水水泥砂浆找平,在基坑底和顶部采用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便于收集截排水沟的雨水。集水井内采用泥浆泵排水,集水井大小为800mm×1200mm×1200mm,采用实心240砖墙砌筑,底部采用150mmC15混凝土垫层,周圈底部、侧壁采用1∶3防水砂浆找平。
2)排水沟、集水井应随基坑的挖深而挖深,保持基坑干燥。
3)土方挖至基底垫层底标高后,将基坑底周边排水盲沟侧壁、底面抹25mm厚的1∶3水泥砂浆及集水井,每个角落一个,侧壁用M5水泥砂浆砌120mm厚黏土砖加固并用25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渗漏。
3.6监测措施
基坑监测需由建设单位聘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
3.6.1周围已建楼房的监测
在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必须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坑外地形的变形;临近建筑物特别是CD段边坡北面已建楼房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等观测。
3.6.2坑外地层变形
坑外地层变形监测包括地表沉降监测及地下水位监测,要参考监测点布置平面图。3.6.3四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其监测内容包括:1)开工前首次对四周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原始数据测定;2)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3)建筑物倾斜监测;4)观察地表裂缝;5)支护结构裂缝、渗漏水状况、基坑周围超载等。
3.7基坑支护效果
按此方案完成基坑支护后,本工程没有出现基坑滑坡、失稳、坍塌等现象,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实时监测,基坑位移监测控制值在合理范围之内。以上资料证明,该方案对本项目的实施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极为重要。施工人员务必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工艺,大力提高深基坑施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实现我国建筑施工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培印.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多层次模糊综合决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15(05):120-125.
[2]杨鹏.深基坑中软弱土方开挖实例[J].广东水利水电.2016(04):130-136.
[3]梁晓玲,王坤.张贵庄雨、污水处理泵站深基坑支护技术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1):143-146.
[4]李慧慧,贺拿.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8(13):120-124.
[5]刘力,吴启星.双排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在大面积超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17(S1):156-158.
论文作者:孙海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基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深基坑论文; 地下论文; 场地论文; 厚度论文; 侧壁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