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181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采取公共卫生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在我社区2016年 3月至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的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等情况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体重和腰围等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公共卫生护理运用在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有助于改善其生活方式,促进身体健康,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病;公共卫生护理;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会累及机体的各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所以,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来说,需注重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和干预。具体来说,公共卫生护理应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并且积极筛查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促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公共卫生护理主要是指在家庭护理、妇幼保健和社区等工作中运用预防医学和护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从而防患于未然,促进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本文选取了我社区2016年 3月至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共卫生护理对其生活方式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 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均在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42例,占比35%,心血管病高危人群78例,占比65%;男性75例,女45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为(61.8±10.7)岁。
1.2方法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公共卫生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成立公共卫生护理小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应成立 公共卫生护理小组,并对该小组进行护理培训;制定基本护理方案,比如,调查 人群身体实际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并针对护理对象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定期随访等。
1.2.2疾病干预
护理 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等,并详细讲解用药方法、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充分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正确用药方法,自觉避免疾病的危险因素【1】。
1.2.3饮食干预
心血管病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般为中老年人群,而该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加上不合理饮食,往往会加重病情。所以,对于这些患者及人群,应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叮嘱其注意饮食,食用少油、低盐、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足300mg的人群,应适当食用豆制品等蛋白质类食物,并且减少糖类食物的食用【2】。
1.2.4 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运动方案。对于疾病急性期患者,应嘱咐患者适当卧床休息,并叮嘱保持居室通风,使用舒适床垫,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对于疾病稳定期患者,应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训练,增强身体体质,提高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方案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过度运动。另外,嘱咐患者保持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3】。
1.2.5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和研究对象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变化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给予其鼓励、尊重和关爱,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升其对护理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调查记录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以及身体测量值,生活方式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身体测量值主要为 体重、腰围、臀围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s)表示,采用t 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方面,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目前,世界卫生公共组织已经加强了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干预问题的关注。早期防治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给予防治干预护理,并研究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从而以此筛查出高危人群,对这些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尽早改变这些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行为,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公共卫生护理主要是指将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运用在家庭、妇幼保健和社区等工作中,帮助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建立规范的科学合理生活行为,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公共卫生护理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缓解病情以及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120例研究对象实行了 公共卫生护理,经过护理,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变,比如,吸烟人数的占比从89.2%下降到10%,饮酒 人数的占比从76.7%下降到6.7%,而经常运动人数占比从25.8%上升到73.3%,等等,并且在干预后,研究对象的体重和腰围等均有所下降,说明干预后,研究对象逐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趋向良好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采取公共卫生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科学且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少玲,王荣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施背景下社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76-77.
[2]刘自娜,丁四清.跨理论模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管理方案的构建[J].上海护理,2017,17(05):79-82.
[3]付茂琴.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1):222.
[4]陶宝明,梁静,曹癸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6,31(05):17-20.
论文作者:李伟,关海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公共卫生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人群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