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 赵英杰 057150
【摘要】:选修课,是新的高中课程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特色的一个部分。而语文选修课同其他学科的选修课相比,更是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新《课程标准》下的选修课颠覆了几十年来的语文教材、语文教法和语文学法,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拓展思维、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是对教育现实的一次严峻的挑战,下面谈一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
一、关注不同选修系列的能力培养重点:
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属于文学作品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两个系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前者属于实用类文本的学习,后者应用性更强;“文化论著研读”通过中外文化名著的研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
各个系列涉及的文体不同,阅读目标也有差异,所以选修课教学首先应树立文体意识。学习文学类文本应多关注阅读的开放性、个体体验的独特性,学习实用类文本应多关注对信息、事实、观点等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应注意课标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能把握基本事实”等提法,以及关于不同文体阅读鉴赏方法和文体基本特性的提示。
二、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不同系列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课标据此提示我们:“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课不同于高等学校中文专业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以传授系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而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仍是必需的,但要对学科知识和理论下一番精选的工夫,以服从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各种新课标语文选修课实验教科书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很大努力,体现了课标的这一导向。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课标规定的“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等目标,以及“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尝试创作小说、剧本”“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等提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两个系列,不能仅从课程名称理解其所包含的课程内容。仔细研究课标的相关目标,我们会发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是指对语言文字方面论著和法规的研读、对语言文字问题的研讨,以及语言文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既包括对中外文化名著文本的研读,也包括对有关文化专题的研讨、对文化交流活动的实际参与等。简而言之,这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分别包容了理论研讨和实践能力两方面,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各种条件。至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三个系列的课程,除了重点进行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外,也包括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和相关文体写作的要求,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应予兼顾,促进“读”和“写”的互动和转换。对此,课标关于选修课系列的“教学建议”提出了一些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本地的教学资源,自己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拓展思维“活”而有“度”:
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有疑敢问,有疑善问,有宽广的多元文化视野,学习阅读、鉴赏、探究、表达、交流的多种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如课标总目标所指出的:“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把握好选修课拓展的“度”,也就是要做到“适度”拓展。那么,拓展的“度”在哪里呢?至少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要按照课标“教学建议”的提示,“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化,选修课的内容和方法都应符合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2、始终不要忘记高中选修课也具有基础性的一面,要适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特别要注意选修课与必修课相关内容的联系,“拓展”应是在必修课内容基础上的适当加深和拓宽。
3、要考虑如何使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活”而有“度”。要讲究探究的价值、探究的质量,在选修课教学中必须注意:(1)探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解文本中起怎样的作用?要分清问题的大小、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2)对探究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善于辨别、筛选,有所选择;(3)要紧扣探究的目的要求,不能漫无目的地“放羊”。还有,新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要注意有助于语文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其削弱,更不能用多媒体来喧宾夺主,将手段当成目的。
总之,新课程选修课是一种新的体验和尝试,很多东西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检验。我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教学中会融会贯通,采取灵活而合适的教学策略。
论文作者:赵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选修课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系列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论文; 课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