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孙建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孙建帅

黑龙江省方正林区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822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2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检验之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抗体指标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总胆红素指标水平更高: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更低,差异均显著。结论: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可通过检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肝细胞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性的支持,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以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乙型肝炎;诊断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疾病,且表现为肝脏病变,在临床中多发生于儿童以及青年人群,在临床中多伴有乏力、上腹部疼痛、食欲不佳、恶心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存在黄疸以及肝功能受损等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很可能会转化为肝硬化或者发展成为肝癌,严重降低了其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1]。因此可通过对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来评估乙型肝炎患者病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6年7月-2018年4月时段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2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1.49±2.35)岁,体重41-75kg,平均体重(60.24±2.44)kg:观察组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2.42±2.47)岁,体重42-75kg,平均体重(60.44±2.46)kg。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无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不伴有其余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不配合实验者。

1.2方法

①采集血液标本: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并于清晨采集5ml静脉血液(无菌操作),然后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5min,速度3000r/min,然后将血液样本放到抗凝管内,存放的温度需要在-18℃。

②检验的试剂、方式以及仪器: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并选择与其配套的试剂,对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情况进行检测,此时选择血清免疫比浊法:然后选择重氮比色法检测总胆红素指标水平:在检测凝血酶原时

1.3观察指标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总胆红素(TBIL)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检验后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IgG、IgM、IgA含量分别为(15.67±2.12)g/L、(2.87±2.11)g/L、(2.98±0.34)g/L。观察组IgG、IgM、IgA含量分别为(10.23±2.04)g/L、(1.65±0.55)g/L、(1.82±0.54)g/L。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t=8.2690,P=0.0000)、(t=2.5021,P=0.0168)、(t=8.1295,P=0.0000)。

研究对象间PT以及TBIL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PT和TBIL(5.34±2.12)s、(20.33±2.73)umol/L,对照组PT和TBIL(8.63±3.23)s、(15.49±2.73)umol/L,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t=3.8082,P=0.0005)、(t=5.6063,P=0.0000)。

3.讨论

一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侵袭,人的机体便会发生免疫反应,对肝细胞造成较大的损伤,这也是为什么会损伤到肝组织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繁殖等造成。乙型肝炎病毒属于细胞型病毒,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很大,其产生损伤的机制是首先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使其紊乱,因此是一种间接性的损伤关系[2]。以往大量资料显示,患有乙型肝炎的病患,其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同健康人群比较,要高出较多,分析这是由于Kupffer细胞的功能出现异常(肝脏中),导致生成较多的外源性抗原,使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快速升高,对肝脏造成了实质性的损伤,如果此时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还会持续升高,进而持续性的对肝脏产生实质性的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除此之外,肝功能受到损伤的原因还与总胆红素指标水平存在关系,当其升高时,则提示代谢功能存在损伤,然后会对直接以及间接胆红素指标产生影响,使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指标水平下降,则会加重对肝功能造成的损伤,因此此项指标的水平对预后而言具有较大的意义[3]。

综上所述,经过检验之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抗体指标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总胆红素指标水平更高: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更低,差异均显著,提示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价值理想。由此说明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可通过检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肝细胞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为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性的支持,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以及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婷,王娜.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1):96-97.

[2]刘付弟.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大医生,2018,3(09):81-82.

[3]钱晨.乙型肝炎诊断中患者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4):658-659.

论文作者:孙建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孙建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