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贵州 遵义5645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104例,产妇均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预防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后,产妇产后出血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21.2%)且2h、24h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护理应用于产妇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预防护理;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属产妇分娩期常见严重并发症,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约占总人数的2-3%,而死亡率却多高达50%以上,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主因之一,威胁产妇生命。故于产妇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对出血高危因素予以积极处理对预防出血,降低出血率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10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综合预防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10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单胎且均无凝血障碍、内科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等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年龄20-41岁,平均(28.3±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0.9)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20例;阴道分娩29例,剖宫产23例。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28.5±1.9)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1.0)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21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25例;两组年龄、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如监测产程进展,阴道出血及生命体征等,合理用药。
观察组:综合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产前护理
①产前宣教:加强孕妇产前保健,定期授课讲述孕期保健及计划生育宣教等,避免多次人工流产,提前预防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等,做好产前检查,若产妇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则可加强日常护理及治疗,必要可提前入院;②技能提升:护理人员或助产士需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助产技术及操作技术;③心理护理:产妇多在入院后因初次分娩、疼痛、担心胎儿等多因素导致紧张、抑郁等情绪产生,诱发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故此时护理人员需加强与产妇沟通,语气温和,消除紧张情绪,提升产时配合度,降低产后风险。
1.2.2产时护理
①第一产程:了解产妇身体综合情况,掌握产程进展、宫缩指标,了解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位置,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避免过多镇静剂摄入,了解饮食、休息规律,及时排空大小便;②第二产程:全程无菌,指导正确运用腹压监测胎儿情况,若有出血倾向即刻通知医生,有指征者可适时会阴侧切,正确引导,顺利分娩;若产妇现宫缩乏力,则于胎肩娩出后10U催产素肌注后持续静滴;出血高危产妇于临产期可建立通路,胎头娩出,可即行20U催产素注射;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尽快切断脐带,1min后子宫收缩药应用,若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则辅助胎盘剥离并检查是否完整,宫缩剂应用,若娩出30min仍无胎盘娩出则需即行人工胎盘剥离术。
1.2.3产后护理
①密切监测:检查产妇面色、皮肤、血压及子宫收缩等,预防出血,及时保暖,产后2h督促排尿,必要可置尿管;清淡、高营养饮食摄入;高危产妇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输血及急救准备,若现异常立即抢救;②检查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若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颜色鲜红则考虑软产道损伤,检查宫颈、阴道壁有无损伤,若现异常立刻缝合,必须在伤口顶端上1cm处行第一针缝合,避免血肿。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6.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后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分析
表1:两组护理后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产后出血率(%)2h出血量(ml)24h出血量(ml)
观察组52 3(5.8) 84.2±11.3 157.8±28.4
对照组52 11(21.2)138.7±17.6 267.1±33.0
T/X?--3.204513.247817.0715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指产妇于分娩后24h内出血量>500ml,多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内翻、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出血高峰期为产后2h,严重可致产妇失血过多并发休克、死亡,威胁产妇生命[1]。因此加强孕期及产前宣教及保健,避免产后出血等高危并发症产生尤为重要。
综合护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方法,旨以患者为护理中心,采取心理、用药、疾病监测等多类型方法实现综合性、全满性的疾病护理[2]。本次研究中,综合预防护理应用于围产期产妇可于产前、产时及产后结合产妇身体状况对其予以产前宣教、心理护理,缩宫素等用药指导,从而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提分娩安全性[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综合预防护理后,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24h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预防护理应用于产妇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2):74-76.
[2]卢保华, 况丽.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5):550-551.
[3]郑爱群, 王安敏. 综合预防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123-123.
论文作者:李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胎盘论文; 产前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