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现实意义论文_徐育华

浅谈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现实意义论文_徐育华

(惠山区康复医院 江苏无锡 214181)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社区康复对于病后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康复病人减少残障、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康复方便、快捷、价廉,是普及康复服务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我国社区康复起步晚,受经济发展、大众对康复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制约,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康复体系,针对本地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摆脱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不良的状况,以有效地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关键词:社区康复,服务,家庭

1、 本地区社区康复发展现状

本地区是2001年成立的新建区,区域面积327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80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全区户籍人口41.17万,加上28万新惠山人,常住总人口近70万人。全区现有2.5万名残疾人,其中持证残疾人7996人。本地区所辖1个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1个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外,其他中心均为2006年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区后,我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惠山区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坚持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作为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早在2007年惠山区就率先创建成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试点区”等。

积极探索康复服务模式,充分积累社区康复经验。为深入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程,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区参与的康复工作网络,逐步建立起涵盖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区残联和卫生部门通力协作,实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程,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与训练,确保康复工程全覆盖。

构建医疗康复平台,以机构康复支撑社区康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9年惠山区专门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整合利用前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充分发挥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康复服务。建立三级康复服务网络,1个区级康复中心、10个康复站,87个康复室覆盖全区,成立一支由105名惠山区康复指导员、康复医生、精防医生及社区康复医生组成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功能评定及需求分类,建立康复服务和训练档案,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目前为止全区共建立康复服务档案9426份,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档案3754份,精神病人防治康复服务档案2534份,并纳入微机管理,定期提供康复服务和训练。充分建立康复中心与各康复站、室的双向转诊制度。

2、 社区康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2.1 大众对社区康复的认识偏差,社会重视度不足

社区康复虽已提出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区居民、残疾人家庭,包括政府部门、医务人员等仍然对社区康复缺乏正确的认知,对残疾人的康复仅仅停留在生理功能的训练和补偿上。而社区康复强调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是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它包含着从残疾普查、残疾的预防到医疗康复以及教育、职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康复。除了改善身心活动功能以外,也要解决上学、就业和家庭、社会生活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社区康复,是推行全面康复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社区康复内涵后,才能在实践中构建切实可行的社区康复模式。

2.2 社区康复缺少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才

仅从医疗层面来讲,康复也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护工等不同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康复的目的。但是除了区级康复中心配备这支康复团队以外,其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下设的康复站和康复室,这个承担社区康复主要功能的医护群体却无一是康复专业,大多为乡村医生担任,且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人员,服务能力不足,对康复概念认识模糊,虽经培训但康复的专业知识极其有限,康复治疗技术力量薄弱,不能达到有效的康复目的,也制约了人们对康复工作的接受程度,严重阻碍了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2.3 尚未形成社会化筹资机制,社区康复经费短缺

国家财政拨款有限而且难以到位,残疾人群数量居多,且大多数残疾人家庭困难,需要的康复经费相对也多,而地方财政投入很少,社区康复长期处于“无源之水”的窘境。政府对康复对象提供服务越多,无偿投入的就越多,致使社区康复工作缺乏有力的物质保证。

3、社区康复对策

为了切实推进社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切实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关爱残疾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需求服务,惠山区康复医院在院领导和康复科的支持下,从2015年1月起,康复中心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康复医生、治疗师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定期下到社区卫生服务点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同时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员,把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落实到各个康复团队,各团队再把康复服务对象具体落实到每位康复医生。把服务切切实实送到了残疾人身边。从2015年1月起,通过各中心服务站康复医生摸底,共筛选出200余名重点残疾康复人群,并安排康复医生及康复治疗师每月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各康复点康复辅导员监督执行,现康复训练活动服务已全面覆盖街道所有社区,通过这种活动,纠正了他们日常康复锻炼的误区,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增强了他们的康复信心,同时对重点康复对象除定期督促指导、跟踪随访其康复进展情况,使其享受更优质的康复指导和训练,提升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康复医生及治疗师下基层是残疾人直接受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康复中心现已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基层康复指导110次,受益残疾人1000余人,至康复中心住院康复30余人,并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此种服务模式解决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残疾人所迫切需要的,此项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站训练相结合,社区康复与转介服务相结合。

论文作者:徐育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浅谈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现实意义论文_徐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