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的要求_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的要求_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转型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管理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4)02-0054-04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技术巨大进步所引起的社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通过分工与协作以实现自己国家财富最大化为主要内容,同时以解决由此引发的世界性问题为次要内容的世界性经济社会活动。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政府为主体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从总体上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我国经济主权问题决策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含义既是总体技术水平或生产力水平较低,又是人均产出水平较低。因此,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是在以技术、资源等多种形式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以资源为主,即以我国的资源优势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我国经济发展又需要的优势进行交换,以技术优势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互换,但在总体上是以前者为主。同时,也是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别、战略保护中的外在经济和获得租金的形式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并借助参与经济全球化解决生态环境、人口等问题。这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在其他方面,参与程度越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就越有利。惟有以主要形式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资源优势,会涉及到我国的经济主权问题。我国有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处于技术劣势,如劳动力和机械替代比较容易的农产品生产、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工业品生产中,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多于处于比较优势的行业,特别是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工业品生产,多数处于比较劣势,其中不少是关系国计民生或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这些具有比较劣势又关系国计民生或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将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从经济方面看,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无条件地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这些产业将在与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失败,其发展将萎缩,从而失去经济主权;第二种选择是在国际游戏规则下,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全力保护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使之在竞争发展中保持能够维系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相对独立的底线水平;第三种选择是这些产业不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但这是不现实的。如果要维护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对独立,我国只能是第二种选择。从社会方面看,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在经济方面的选择必然涉及到我国的社会问题方面,如收入差距扩大与缩小问题、剩余劳动力增加与减少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等。如何对待这些社会问题,也决定了必须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对管理规则的影响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实行了全方位、全行业的对外开放。从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看,这意味着以前由贸易保护政策形成的自成一体、基本上以我国为界限、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和范围较大的宏观经济管理环境,将迅速被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相衔接的宏观经济管理环境所取代。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真正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已有很大提高,但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或痕迹以及在这种体制下发展形成的宏观经济管理风格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会受到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巨大冲击。WTO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以规则为运行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它要求的市场经济是遵守它所订立规则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市场经济。在开放市场中遵守的规则,首先是关于政府的行为规则。在我国入世的23个协议、492页的文本中,仅有两条款项涉及到企业,其余大量条款均与政府有关。可以说,加入WTO,在各个利益主体中,首先是政府的加入,不仅承诺由政府做出,履行主体也是政府,受制裁的还是政府。

WTO的基本规则是:最惠国待遇、国民收入待遇和透明度。这三条规则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规则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些规则,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国际制裁。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总体情况看,首先,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符合WTO规则。与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特殊性在于我国是在已经成熟或老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作为经济活动外部力量的政府行政,在市场的培育、微观基础形成,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造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行政力量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是对于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干预也随处可见。虽然我国已基本上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制度,但通过其他各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政府指令性行为,远远超出了WTO所要求的范围,行政垄断的色彩还较浓。其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符合WTO规则。有人曾形象地把WTO称作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俱乐部”,这里所说的市场经济,是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主体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方面,提倡贸易自由主义,主张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完全以自己的力量进行自由竞争,不允许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妨碍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贸易或市场扭曲。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有很多方面与此不相适应,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还具有直接性和强制性色彩,如对行业的强制限产压库、国有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政府任命、对企业的各种专项扶持补贴、各种国有生产要素非市场化进入企业经营等。所有这些,都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促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再次,是我国的透明度问题。WTO要求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在内的经济管理方面要有较高的透明度,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透明度显然远远不符合这一要求。据普华永道会计公司首次公布的35个国家的“不透明度排名”,我国排第一。仅资本向透明度较高的国家出逃一项,我国就大约损失了1310亿元。这虽然不能作为完全可靠的依据,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不透明是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最后,是法律制度存在的不适应。法律手段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加入WTO之后,已经开始对法律进行很多重要修改,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对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在世界各方力量处于相互制约、向均衡化发展,从而使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于发展经济的条件下出现或形成的,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方面取得巨大技术进步、促使社会分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产物,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迅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世界各国的空间距离,为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间便利和成本节约的条件下发生的。这种世界性的分工与协作,必然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更加一体化。不管愿意与否,只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就会不同程度地参与经济的一体化。这种更大范围的经济联系,必然加剧各国经济的不稳定性,一个国家或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与此相联系的国家或经济活动必然受到影响,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形成“蝴蝶效应”。

首先,是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影响。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证明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西方国家的经济是周期性发展的。我国一贯主张经济平稳发展,具体表现为保持一个基本平稳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其中主要是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接轨,那么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性发展对我们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全球化参与程度越高,这种影响就越大,发生的频率也就越高。

其次,是突发事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给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例如,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印度尼西亚对危机处理不当又引发了社会动荡,导致政治危机。经济全球化使经济联系扩展到世界范围,各国是相对独立的宏观经济管理实体,国家方面相对独立,但经济方面的实质性联系却大幅度增加。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因缺乏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和经验,必然极大地提高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而形成对有关国家经济活动的影响。过去,我国总是在强调“管得住”的同时,尽量实现“管得好”,但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后,“管得住”将大打折扣。对于别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能通过管理进行应对,不能进行过去意义上的管理,因为别国经济根本就不属于管辖范围。

再次,是对其他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对失业人数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收入差距的变化等。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分工发展进程中的一场革命,其革命性在于分工突破国界,走向世界。我国加入WTO,必然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总结和借鉴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提升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的转型要求

历史地看,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次转型,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转型和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建立和发展阶段,即建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我国在同一管理客体基础上进行管理的最长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客体是不断变化着的客体,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在这种客体不断的变化中适应、积累、发展和完善。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客体将进行进一步的实质性变化,这必然要求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进行第二次转型,进入第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这次转型的初期,从宏观经济管理客体变化方面看,宏观经济管理要尽快适应进入第三个阶段的要求,尽快实现两个层次和两种方式的转变。

(一)两个层次的转变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尊重经济全球化规则是第一个层次,利用经济全球化规则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第二个层次。

尊重经济全球化规则,当今最为迫切的就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尊重WTO的规则,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在WTO的规则下运行。如前所述,我国加入WTO,首先是政府的加入,WTO的规则,主要是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则。因此,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其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必须符合WTO的规则要求,避免因违反其规则而受到制裁。认识不仅仅是为了尊重,尊重是被动的执行,更高的层次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利用这些规则,实现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这种利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以配额、许可证为代表的数量限制,保护我国弱小产业的发展;二是利用环境标准、技术标准、进口限制等,为国内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赢得成长时间;三是利用反垄断法,防止在若干领域由于外商投资集中程度较高而居于支配地位,损害我国的经济主权,以及对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产生损害,以保持市场的可竞争性和维持我国经济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四是对国内具体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扶持也可大量使用间接手段,如发展军事科技,促进军用向民用转移,应用和开发研究走向市场化等。这些方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有了不少的经验积累。作为具体从事宏观经济管理的政府管理机构,必须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和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并在短时期内培养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能熟练利用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宏观经济管理人才,以满足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两种方式的转变

第一种方式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决策,第二种方式是以较大的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反经济周期。

经济全球化规则是世界各国参与制定的,对于违反规则的认定与处罚也是由世界经济组织做出的。WTO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多边贸易、制定多边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这些规则看似严密,实际上还是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在具体经济活动中,这些不完善的方面,都需要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决策,对于违反规则的认定和处罚也具有一定的倾向空间。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规定了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却没有技术转让的公平规则和自由化规则;取消了发展中国家用以对付限制性商业惯例的手段,而没有用以约束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国际规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因此,更有条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决策和规则的制定,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中,发达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规则更多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在传统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优势,而发达国家则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优势。当今世界已经不是简单地以产业优势划分贸易领域,许多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两大问题大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国在国际经济决策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世人已经接受的世界性问题,联合具有同样要求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决策和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反映自己的要求和主张,促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争得利益。多边贸易规则中给了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允许发展中国家用较长时间履行义务或有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履行义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履行义务时发达国家有提供技术支持的责任等,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决策和制定规则中积极参与和争取的结果。

所谓突发性事件,对于宏观经济管理而言,实际上就是在发生之前几乎没有引起政府关注的前兆,但来之迅猛、影响巨大的事件。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有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应对措施,也就是在制定有关制度,形成相应机制的条件下,进行足够的政府储备,通过储备调节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保证我国的经济社会安全。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经济发展不受损害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尽量降低其损害程度。经济全球化已经为通过储备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国际条件,我们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同时,也可以通过应用储备进行反周期调控。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以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为目标,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第三次转型,最大限度地消除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起适应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

标签:;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的要求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