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高考英语试卷19篇分析_英语论文

2006年中国高考英语试卷19篇分析_英语论文

2006年全国19套高考英语试卷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卷论文,高考英语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06年部分省、市的高考试卷中,新题型的出现是个很大的亮点。广东卷、上海卷、重庆卷、湖南卷均在听力部分设题要求考生听完材料,填写空格或听音填词,测试考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拼写能力,增加了听力难度,但也增强了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另外,上海卷、浙江卷的任务型阅读题考查了考生对语篇结构的理解,引导考生注重语言的运用,注重语篇;湖南卷则在写作部分出现阅读填空题,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

若以全国卷I主观题分值35分为参数,可以看出2006年已有几份试卷的主观题分值有明显的变化。如陕西、浙江、上海、广东、湖南卷主观题总分值分别为55分、50分、45分、42.5分、39.5分。近几年增加主观题比重的呼声不断,此举不失明智。

听力部分

听力试题既有传统的考查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听音选图画”、“听信息填词”等。

1.听对话选择相应的图画

今年的广东卷首次在第1段听对话中用图画代替了选项的文字描述,这种新颖的设计减轻了考生的阅读负担,降低了听力题的难度,除了赋予试卷更多的生活气息,更贴近英语的语用气息之外,对话材料也更加口语化,内容为考生所熟悉的话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题型。

2.听取信息填写单词

这是近几年听力试题尝试采用的一种新题型,湖南卷18-20题就属此列。这种考查形式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听力水平,从而确保听力测试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对听力教学也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听力试题应侧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听力试题语言务求简单平易,口语特点突出。干扰项的设计应难度适中,侧重对考生概括推理能力的考查,录音材料长度应适中,语境明确,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话题信息体现较强的时代感。

语言知识运用

1.单项填空

全国卷I第30题、浙江卷第12题等对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的考查是在相对完整的语境中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命题应强调语境,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而且情境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但仍有部分试题存在不符合命题原则或在命题技术上有待改进,如山东卷第33题、湖北卷第32题动词时态超纲;湖北卷第31题、福建卷第32题考查了虚拟语气,而考纲中虚拟语气不在考查范围之内;部分省、市的自主命题没有设置口语交际题,语境题设置太少,纯语法题考查太多,福建卷、北京卷、湖南卷存在此类问题。

2.完形填空

2006年大部分完形填空题所选的文章通俗易懂,难度低于阅读理解题中的文章,考点设置和选项设计都比较科学和合理,能充分体现完形填空题在考试中的效度和区分度。如福建卷第36~55题,该题是一篇记叙文,考生比较好上手。试题比较符合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原则:语言简洁流畅,结构紧凑,内容生动有趣且有教育性;文章总词数311词,选项设置有4道题为两个词的词组选项,其余均为一词选项,干扰项的设置多以文意干扰为主;考查的语言点分布均衡;所有正确选项的选择都必须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判断才能做出;选项设计科学、合理,正确选项与干扰项属于同一词类。

但少数完形填空题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空与空之间的间隔设计不合理,如山东卷第36~55题。事实上,完形填空的设空间距应控制在6~20词,过短或过长的空格间距都不合理。

阅读理解

与前几年高考题相比,2006年阅读材料的选材范围更广,话题更多,文体也更为多样化。上海卷与浙江卷在问题的设计上采用了段落主旨排序题,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也更为丰富,大量生动的图画、清晰的表格与文字相匹配,增强了阅读理解试题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今年这19套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选材和设计有以下特点:选材丰富,体裁多样,关注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试题体现了生活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如福建卷的几篇阅读理解题;不少试题使用了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阅读材料,应用类的阅读试题明显增加,如广东卷的阅读理解;试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语言文化特征,试题中有些词组、单词虽然为考生所熟悉,但是特定的语境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这不仅给考生带来对语言的新感受,而且显示了在语境中学到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这样一种学习观;有些地区积极尝试通过“任务型阅读”考查考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如上海卷中段落大意概括型的题目,而浙江卷的出题方式更是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同步,值得我们借鉴,如浙江卷的第61~65题。

写作

1.短文改错

2006年的短文改错难度适中,学生普遍感到易做,其特点表现为:既测试考生在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语言学习的综合水平,同时,侧重考查考生在语言知识方面的词汇掌握程度和娴熟的语法知识;以记叙文为主,题材和语言都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句子结构相对简单,考生平常在书面表达中常出现的错误就是改错所考查的重点;“覆盖面广”、“语篇中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仍是今年的命题原则,考生解题要遵循“略读查错,细读纠错,复读定稿”三步走的策略;重点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形式、动词词义辨析,兼顾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代词、冠词,还涉及到句型结构、行文逻辑和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2.阅读填空

阅读短文填写关键信息是“任务型教学”在书面表达中的一种体现,也是近年来尝试采用的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事实性信息或具体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善于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题目要求整合信息方可填写。这种考查形式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的语用水平,从而保证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这类题型对高中新课改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值得推广。

3.书面表达

全国19套高考试卷的书面表达题有以下特点,一是命题加强了与考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题材丰富,注重考查考生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人物与事物以及发表观点的能力。如山东卷的书面表达题,该题所提供的图片信息清楚、准确,是一道设计新颖的书面表达题。它让考生根据发生在周围的不文明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该题设计的情景真实可信,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考生对这种熟悉的现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本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同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命题加强了情景设计,有利于调动考生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其真情实感的表达。三是设计的问题情景真实可信,比较符合考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如北京卷的开放作文题,该题设计了一个模拟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文字提示及图片信息写一篇评论。该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既有提示框架,又有自由表达的余地,使考生在答题时能够有所思和有所写,这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命题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试题的模拟情景脱离了考生的真实体验和亲身经历,如重庆卷的书面表达题,该题设计了一个网络交友的模拟情景,要求考生在电子邮件中介绍怎样得知David的愿望并具体打算如何帮助他。虽然情景充分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由于不是所有的考生均有与老外网络交友的经历,而且语言、文化是一个相对深奥的话题。因此,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考生就难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是试题逐渐走向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五是关注语篇意义的表达和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标签:;  ;  ;  ;  

2006年中国高考英语试卷19篇分析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