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发展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授,而现在的新课改则指出了能力的重要性,倡导教师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推进,促使课堂教学策略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赋予课堂全新的面貌,让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发挥着巨大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面对学科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的被动状况,实施高效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就会主动地融入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中,真正把握住学习地理知识的窍门,合理地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逐层深入地剖析地理知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什么是核心素养
在翻阅了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专家著作以及学者们的刊著后,参考马斯洛的动机人格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意识人格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可以将高中生所必须要具有的素养明确归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具有适应长期乃至终身学习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习技能以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品德等综合体现,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法论,是正确的世界观。
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1联系现实生活,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来自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体现和应用,是一门关注生活、贴近实际的学科。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知识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意义,并且,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联系现实生活的方式,能够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贯彻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课的时候,“区位”是一个较为难懂的概念,许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于是,我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张市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其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和道路的分布,从而对“区位”的概念形成准确的认知。又如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节的学习中,先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并进行思考:过去和现在的工业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在类型上有什么分别?通过观察、调查,学生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的传统工业区在逐渐地衰落,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在快速发展;传统工业主要以煤炭、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而新兴工业则以生产成本低廉、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为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用实际的地理事实材料认识到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区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地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利用于实践。观察是实践的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和经验总结,也没有成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其目的也是为学生走出教室、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打好基础。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观察力培养,在户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手法,将传统教学手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扩充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让学生在分析、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如在地球地图复习课《等高线与地形图》课堂教学中,在讲述完等高线、等高距的基本特征等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地势的等高线图,让学生观测、了解、模仿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找出地形图的特点。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西北、西南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进行地貌观测,引导学生得出“山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等高线闭合”的结论,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综合实践能力。
2.3根据核心素养的观念创建新颖独特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实际,并在核心素养教学观念的支撑下,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整合教材中有效的资源,以全面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要牢牢地把握核心素养这一教学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出不同的问题,充分体现环环相扣、疑问重生,尤为突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任务,分清教学的主次,创设出感情充沛而又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最大化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切实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逐步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特征,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的总数;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的变化规律。这些紧密相连的问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加强对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
2.4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启发学生智慧
学生要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学习。教给学生以智慧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要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比如对于大气污染的问题,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单是大气污染的危害,还包括大气污染的区域分布、地理特征、发生的原因以及减少污染的措施等。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目录中提炼出知识的主干,把地理知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归纳和整理,构建起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
2.5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
学生要想形成有关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除了在教科书、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与众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关联,任课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转变教学理念,将应付考试教学逐步向为培育学生而教,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实地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内容进行整体化研究,不断对所教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
结语
总的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地理教师巧妙地运用上述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个人的才艺,从而促使学生地理学习质量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伟明.浅议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4(10):53-54.
[2]周国瑜.宋文燕.探究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55-56.
[3]白文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7(11):63-64.
[4]吴欣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学,2017.
[5]杨小瑞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论文作者:姚金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地理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