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论文_刘术容

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论文_刘术容

刘术容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对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进行化疗,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140d以上,0例患者出现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以及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PICC导管,同时加强实施导管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的情况,并更好的避免了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保留时间长,其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PICC导管;乳腺癌;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93-02

PICC导管是将患者的肘前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等外周经脉座位插入的途径,然后进入上腔静脉,其具备创伤性小且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些年来,随着PICC在导管种类、材料以及置管方法和维护方面的逐渐完善,其在疾病中的应用也在日益增多[1]。但尽管如此,国内对于PICC置管后的专业维护还缺少专门的制度,其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于PICC置管如何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精确以及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其所到带来的并发症将是我们广大的医护工作人员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将符合PICC置管要求的患者作为入选标准。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1至55(33.15±2.68)岁。左侧乳腺癌患者20例,右侧乳腺癌患者28例,双侧乳腺癌患者10例。全部患者均实行PICC化疗。

1.2 方法

1.2.1准备物品:采用美国BD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长度为60厘米,18G穿刺针,5ml的皮尺,以及10ml的注射器和其他物品(固定敷料、生理盐水、无菌手套和消毒物品)。

1.2.2穿刺部位:因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其患侧上肢静脉和淋巴回流会受到阻碍,增加患肢水肿的风险。因而应当选择健侧的血管,贵要静脉作为最佳选择,此外还可以选择正中静脉。

1.2.3操作方法[2] 首先应对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患侧有无水肿以及血管的损伤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指导患者采用仰卧的方式,将其患侧的上肢向外展开,再采用皮尺对患侧上肢进行测量,确定所需的长度。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待见回血后,再稍推针少许,将针芯推出后再连接上导管。将导管送至所需的长度后再将穿刺的针套退出。穿刺点的上方垫好纱布,导管的末端连接好肝素帽。穿刺处再次进行消毒,后用透明贴膜固定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置管后,及时更换敷料,每周更换1次(包括思乐扣、透明敷贴、正压接头或肝素帽);注意冲管及封管,输液结束时对PICC管进行正压封管,治疗间歇期每日或每隔一日冲管一次;及时更换肝素帽,治疗期间每隔7日更换一次肝素帽,肝素帽被取下,有可能被污染的情况下要更换肝素帽,肝素帽有可能被破坏的情况下要更换肝素帽,经肝素帽取血或者有血液残留时也要更换肝素帽。术后行x片胸部透视的检查,以此来确定置管的位置。

2.结果

所有行PICC导管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140d以上,0例患者出现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以及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

3.讨论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经引导针引导,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将硅胶置入,并将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或锁骨下静脉内的一种导管植入技术。PICC不仅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的限制,而且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保护血管的优点,其能够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的、安全的输液通道,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为了能够促使导管留足够的时间,实施有效正确的护理干预亦尤为重要,以下就置管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加以讨论[3]。

3.1 并发症预防护理

为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正确使用肝素封管,采用正压脉冲式,高粘度大分子的药物,以及在进行完PICC采血后要及时冲管。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负内压。如已经发生堵塞,一定切勿推注液体,以防栓塞;为预防穿刺点局部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范制度,如患者出现穿刺点泛红肿,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换药,并用碘伏对穿刺点消毒,并指导患者要保持局部的干燥;针对不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人员均应严格遵守人性化护理方法,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3.2 心理护理

针对个体以日常行为或者自评量表中显示出对疾病或者治疗方案存在焦虑、盲目、恐惧、害怕、郁抑、绝望、悲伤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其顾虑,特别是来自认识不明引发的不必要的顾虑,在这个过程中尊重患者人格,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分享治疗成功经验,营造轻松和谐环境,引导其进行倾述与沟通[4]。

3.3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紧随对患者做入院宣教。PICC置管知识手册的发放、健康需求调查问卷的开展应及时进行,对患者、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针对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教育。

4.小结

PICC导管相较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其更能够降低患者因插管导致的并发症发生,并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同时再辅助护理干预措施,更好的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预防了PICC置管术并发症,也使患者对PICC导管的更加认可,有效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玉秋,黄利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33):3189-3190.

[2] 林弟,莫锦萍,陈国珍等.集束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 PICC 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4990-4991.

[3] 黄丽梅,胡杏平,马驰等.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的循证护理[J].广东医学,2009,30(2):315-316.

[4] 杨洁,周蓉.乳腺癌患者化疗应用PICC导管围管期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38):152-153.

论文作者:刘术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PICC导管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论文_刘术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