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贤 吉林省松原市哈达山镇中学 13800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教师启发诱导得越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发展得越好,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强,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学会思维放在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为学生学会思维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最客观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渴求语文知识的欲望,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所以创造一个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工作。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尽量提高认知问题。所谓提高认知问题,就是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让班级能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也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能在关爱平等中学习。最后,教师还需要不断地采取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如大胆质疑能力以及寻根究底、不耻下问的精神等。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平等的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与疑惑,积极鼓励学生深度挖掘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进行思考。
二、为学生学会思维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作为客观上的物质条件,其意义不容小觑,不仅能有效引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还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和学的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学生无拘束无顾虑,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成功的快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尽量去想,在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中提高探索和怀疑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假象性或幻想性题目,让学生想象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并扩大想象的空间与范围。
三、为学生学会思维巧设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培养学生求异性与多样性的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共同讨论与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的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使得学生能够不单单是为了寻求答案而单一地思考,而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真知而发散地思维。
四、为学生学会思维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堂三分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总结、思考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个性、兴趣、态度以及理念等因素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从根本上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所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五、为学生学会思维进行巧妙的课堂提问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因为课堂提问是师生共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保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发问、学生回答这样单一的方式,而是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之间互相问答”这样多层次的提问方式。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提问的时机,要将提问合理地穿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思, 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古人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实质上是指教给受教育者获取语文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语文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思维培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思维能力要注意社会实践运用;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发展;要努力改变传统思想的误区。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传授语文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论文作者:姜桂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