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国土资源局 71030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然后提出了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对策
前言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得我国土地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也推进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在进展迅速和取得成果的同时,还有设备缺乏、数据资源积累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电子政务的发展滞后,土地管理信息标准缺失、空间分析方法落后、信息服务发展滞后等缺点,需要增加投入来推进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吸引和培养人才,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息服务模式。
1.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
1.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是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个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所谓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在人们生活和各种相关的数据和描述数据特征。GIS 技术的实施主要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 该技术最终实现了输入、存储、检测、显示及综合分析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20年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引进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中国的信息管理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GIS技术已经在中国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地理数据和个人设计土地综合信息管理集中起来, 更有效的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各种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变得更加迅速,同时显示和更新的问题也解决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功能强大,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水利、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灾害管理、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因此,将该技术应用于土地信息管理是非常合适的。
1.2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现在,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改革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土地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减少任务繁杂、不易总结的缺点,也可以更容易地通过土地信息管理找到正确的文件,缩短工作时间,提高生产率。 同时,土地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地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土地资源调查更加方便、实时。 因此,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建立土地管理系统是土地管理过程中更合理有效的措施,并为土地规划、管理、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2 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时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土地管理信息化起步晚,发展快,在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备缺乏
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基层人员缺乏计算机和大型专业设备和仪器。 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就取得了百分之百的计算机设备和各种其他信息,并能熟练地应用这些仪器和设备。 但在我国,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的计算机配置较低,许多仍然达不到专业化水平,严重制约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2数据资源积累不足
在中国,土地管理的数据资源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以来, 我国虽然收集了大量有关国土资源的数据和信息,但它不能满足目前土地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要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关于国土资源基础信息还没有实现数字化。
2.3 缺乏专业人才
缺乏土地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已培养从事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大量专业人才,但由于很多相关人员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没有能够在相应的专业或继续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 因此普遍缺乏能够熟练地使用土地管理专业知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更严重的是,中国的偏远地区或基层土地管理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出身,对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工作能力的缺乏, 制约着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4电子政务的推进滞后
中国的电子政务比较落后。 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办公已经实现了无纸化, 电子政务已经实现了标准化运作,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非常完备。 然而,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与之配套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十分落后。
2.5 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的土地管理信息标准, 难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共享和综合管理。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种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但大部分数据库分散,尚未实现一体化管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共享。
2.6空间分析方法落后
在土地管理工作方面, 主要是对国内外利用GIS技术进行国土资源信息综合分析,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应用的专业化水平低,专业空间分析方法的不足,需要很多的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因此在具体领域的相关问题难以解决。
2.7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法律、机制、技术、网络环境、人员等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标准化体系, 信息服务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但在我国信息服务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发展滞后,信息标准化是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制定产品标准,缺乏一套系统的、统一的信息标准化体系。
3.实现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 增加对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物质投入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的材料设备, 在中国的土地管理信息化现实中缺乏土地的基本管理的设备, 我国应该从相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的增加开始, 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的计算机和大型专业设备,高效的操作工具,来提高土地管理部门技术操作能力。
3.1 注重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资金的落实,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来对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以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 一方面,土地管理部门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并通过提高待遇和地位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应注意对现有系统所在人才的培养、 培训和锻炼, 通过定期的学习项目,以专业知识和参与获得实战经验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培养一个紧凑的、高效的信息团队。
3.2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前提,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各级政府之间统计土地信息,传输和保存,因此,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
3.3建立全国通用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我国各级政府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的现实, 我国应加快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关于具体的建立,在我国各级都建立标准一致的 1:1000土地利用数据库 , 国土资源部可以更新最新的数据信息,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耕地保护、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后备耕地资源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利用科学和准确的数据,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真正的实现信息共享。
3.4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获取数据,为土地资源信息管理提供社会支持。 同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开发效率更高的专业设备, 为土地信息管理的实施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土地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各级政府加强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结构,还应提高信息技术的感知,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促进土地管理工作效率跨越式发展。 只有建立优化的信息控制机制,才能够让中国的土地信息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伯永. 浅析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环球人文地理, 2016(24).
[2] 刘桂龙. 浅析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西部资源, 2016(5):183-184.
[3] 刘明新. 浅谈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科研, 2016(12):00262-00262.
[4] 钱燕, 彭耀徵. 浅析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 房地产导刊, 2014(36).
论文作者:辛强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5
标签:土地管理论文; 土地论文; 我国论文; 信息论文; 电子政务论文; 中国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