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审计的重点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实性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容审计计划阶段的重点
1、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评审。调查评审的内容和目的是:企业目前的经营和盈利状况主要财务指标如何、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如何,该企业所处行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如何,近一两年企业经营盈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近一两年企业的重大投资情况,主要负责人的变动情况,重大法律诉讼情况,重要的财务违纪违法情况等;近期是否发生重大的企业产权变动,例如重组、改制、上市等事项。
2、注意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在这方面,我国要求企业提交“承诺”,国外一般要求企业提交“管理当局声明”,后者的提法比较准确。要研究“声明”的内容、责任划分与责任界定等问题。
3、审计抽样。抽样方法有数理抽样和经验抽样两种。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情况下,误报的可能性很小,且呈随机分布状态,数理抽样方法很适用。在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失真、会计造假很普遍的情况下,经验抽样法比数理抽样法往往更有效。因此要研究经验抽样法下的样本分布、分层、抽样比例等问题。
4、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误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发生相反的情况,致使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结论,给审计结果利用者造成损失,而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可能性。
5、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评价。应用内部控制制度测评的审计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存在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只有个别控制点失效或不健全,这样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重点审计。根据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状况,可否以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代替内控制度的测试。
6、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制定审计方案或审计程序。
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重点
1、资产和负债方面真实性审计的重点
1研究审核资产负债的真实数额的方法或程序,提出审核确认资产数额的原则或参考标准;
2提出揭示和披露不良资产的参考标准,使潜亏“浮出水面”。
第一,确认和披露的标准,可否将“待处理财产损溢”帐户作为专门反映和记录不良资产的帐户。
第二,债权债务类。舞弊问题主要隐藏在应收帐款和预付帐款类科目中,是企业经常用来舞弊和调节盈亏的帐户。主要的问题有:销货款长期挂帐,购销双方彼此渔利;虚设应收帐款,隐瞒销售收入,人为调节利润;转移收回的应收帐款,形成帐外资金或贪污;坏帐损失不做处理,故意造成潜亏;坏帐损失重复计入管理费用,多计费用,减少利润;随意计提坏帐准备,调节利润;债务类帐户存在类似的问题,等等。
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包括:研究债权债务审计的详细程序,以有效地审核其真实性;研究债权债务,特别是应收帐款具体的审计或会计标准;函证的问题。
第三,存货类帐户审计的重点。主要问题有:存货不实,存在大量的过时滞销商品或原材料,跌价损失惨重,形成所谓“潜亏”、“不良资产”;随意结转存货,造成生产成本不实,用来调节盈亏;存货计价、计税方面的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揭示存货的历史成本和现价的差异。
第四,对外投资和投资收益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外投资不规范,未经严谨科学地论证评估,盲目投资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或损失浪费,个人或小团体却从中获利;二是投资收入不入帐甚至舞弊,转移资金。需要研究的重点是:对外投资审计的详细程序,以有效地、及时地披露舞弊问题。
第五,货币资金方面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会计舞弊做假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要结合其他帐户的审查,追查大额货币资金用途去向。其审计的重点有两个:第一,货币资金本身的舞弊行为,例如贪污、盗窃、挪用、逃汇套汇等;第二,其他帐户的舞弊行为涉及到货币资金的。第一个重点也是以前货币资金审计的重点,已有比较成熟的审计方法;重点是研究第二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货币资金帐户发现帐外经济事项,以有效地发现和提供大案要案的线索。
第六,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递延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及折旧等问题。
2所有者权益方面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重点。
权益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重点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特别在企业改组、改制、上市的改革中,是最可能发生流失的关键时刻。这方面审计研究的重点是两个“时点”:第一,企业所有者权益发生重大变动时,例如资产评估;第二,企业改组、改制、上市时,此时涉及国有股权的设立,国有资产最易流失。
3损益方面真实性审计的重点。
损益是会计做假比较多的一类帐户。除了研究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外,主要研究生产成本的计算和结转、费用的计算和结转、收入的确认、销售税金和其他应交税金的计算等。
4会计报表方面真实性审计的重点。审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首先应审计各帐户的真实性,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审计报表的真实性。其次,报表审计研究的重点是报表与帐户之间的核对、不同报表之间的核对、合并报表之间的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