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基于“互联网+ ”视域下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朱子梁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 黄骅 061199)

摘要: 当前,我国物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智慧物流是其重要的转型方向,“互联网+”的发展为智慧物流的构建提供机遇。物流产业正面临技术、发展模式、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彻底变革,这意味着传统的物流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消除传统物流风险管理模式的弊端,构架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分析智慧物流框架,研究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方案,以期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

一、前言

智慧物流是建立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化物流系统,其构建是我国物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在“互联网+”视域下,我国物流体系与流程得以重构,形成高效物流,激发物流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吸引大量的市场进入者,为两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智慧物流的构建是满足国际供应链不断增加的需求,是实现我国物流产业快速、有效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国高度重视智慧物流的发展,扶植政策的相继出台正是印证这一点。为深入实施 “互联网+”物流,我国应加快建设信息化流通基础设施[1],合理运用物联网资源,构建更为成熟的智慧物流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智慧物流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同时,智慧物流既包含技术性内容也涉及到综合系统概念,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物流行业的数据资源是优化物流过程的关键环节,而作为市场供应链的结点,物流园区成为智慧物流体系的中枢环节,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智慧物流的内涵是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最大化利用市场资源,其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时效性。信息处理技术包含能够制定合理企业决策、规避运营风险的信息分析技术以及能够识别企业内外部危机以及市场风险的信息预测技术[2]。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属于刚起步阶段,相关物流信息技术、政府扶植政策、物流行业规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推动智慧物流健康持续地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日益发生变化,企业运营时刻接受挑战,面临着风险,如创新企业管理带来风险,整合企业线上线下业务带来风险,获取、利用数据带来风险等,这就要求在建设智慧物流的进程中,物流企业应加强实时风险管理,而目前,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智慧物流的风险管理内容,为了保障智慧物流体系高质量、高效率,建立实时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必然趋势。

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构建智慧物流框架

1.智慧物流的核心内涵

有数据显示,我国年物流业务量对全球物流业务量增长贡献率高达40%[3],这也得益于我国建设智慧物流体系,不断提高无人仓储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举措。智慧物流的核心内涵在于增强对物流对象的实时监测、跟踪和预测水平,利用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联结物流节点各实体,搭建信息共享、实时对话平台,提高物流流程的智能性、灵活性,实现全面互联物流实体与人工智能[4]

智慧物流的发展符合供给侧改革大政方针的要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有效发展物流行业时代新价值。在物流服务质量方面,智慧物流通过路径优化、多式联运[5]等方案取得理想成效,积极推动实现我国物流行业永续发展。

步骤 5 用新色c1对边us1us2, us(2n+1)us(2n+2)进行着色,其中s是不超过m的所有奇数。

2.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构建智慧物流框架

基础层主要负责收集、追踪智慧物流体系的全部信息,利用无线传输、GPS、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信息,依据信息结合成熟度基础层工作可分为识别物流、定位物流、实现半智能化、实现智能化[7]四个主要阶段;作为媒介层,网络层是智慧物流体系决策中枢,将基础层整合并上传的虚拟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利用互联网将数据存储、过滤、分析、计算,再上传至物流云平台,根据物流数据平台规范制定科学决策计划,拟定最优化物流方案;应用层则基于网络层的决策实现物流实体的实际仓储、配送、信息反馈等管理操作;用户层包含制造商与商贸经营者、物流企业与从业人员、从业人员与社会公众、物流管理部门与信息平台四大类用户。

物联网是构建智慧物流框架的技术基础,通过交换物联网与现实世界的实时信息,实现物流实体网络数据信息传播速度远超物流实体运输速度,利用互联网快速存储物流实体网络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过滤、计算、运筹等操作,依据物流云计算标准,制定科学物流决策,以实现实时更新物流信息,监测物流实体,优化运输路线,共享仓储末端[6],进而提高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实现供应链企业的经营效益。智慧物流框架包括基础层、网络层、应用层以及用户层。

传统物流体系已经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功能,具备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而智慧物流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技术要求较高,其风险识别、评价、预测等方面功能尚未成熟,实时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此外,传统物流体系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物流体系本身,较少关系到物流节点其他主体,而“互联网+”视域下,智慧物流属于跨多领域、信息协同共享的智能化物流体系,其实际运作效率与供应链各个节点主体都有一定的联系,所面临的的风险类型、数量也就远超传统物流体系。物流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感知力,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帮助其有效识别物流运营中的风险,并评估风险,预测潜在风险,因此构建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有效结合风险管理理论与物联网技术。通过研究,基于情景感知[8]构建的实时风险管理机制将有效应对智慧物流体系面临的各种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能力。

三、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构建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

1.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的基本内涵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智慧物流实现高效物流,变革支付方法,推动物流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方针。

在工业化初期实行的“大力发展重工业”战略,使得大量农业资源转向投入工业发展中,同时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基础和经济基础,又推行“户籍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自由流动。自此,城市和农村之间构筑起一道高墙,形成了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并在中国根深蒂固,直接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社会保障的有效供给主要来源于资金的畅通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极大程度地依赖国家财政的支援。随着我国行政与财政体制的改革,使得原来许多由中央或省级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转交给县、乡政府。但因为县、乡政府大多本身就财政收入紧张,又缺乏对外部资金注入的鼓励支持,因而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缺乏。

项目式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以项目为中心,突出对学生综合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要依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目标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要求,精心选取项目式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知性学习目标)和素质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1]。

2.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构建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

实时数据库主要包含搜集、过滤、整合物流实体的实时信息。这些实时信息是包括非结构化、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主要包含智慧物流体系基础层获取的各种物理信息,信息来源于视频监控、传感器、RFID标签等。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技术人员能够将这些信息处理为可被互联网识别的语言,以此确定各个物流实体的实时状态,将每个物流实体及与之对应的实时状态信息整合为一组情景,多组情景构成情景集合。

风险评价环节主要是用初始数据库的五大风险特征分别描述每组情景,确定每组情景的实时风险水平。行为响应环节则是根据确定的实时风险水平划分风险区间,是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的环节,是降低物流风险的实质性环节。其中风险区间包括绿色、橙色、及红色风险区间。绿色区间表明物流实体的实时信息与初始数据较为吻合,发生物流风险的概率较低;橙色区间表明物流实体的实时信息与初始数据存在差异,发生风险的概率提高,警示物流企业及时作出相应调整,规避风险;红色区间则表明物流实体的实时信息与初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极有可能会发生物流风险,物流企业应立即作出响应,制定有效的应急策略。

就如在“克与千克”一课知识教学中,小学生需建立1千克=1000克的重量概念,根据题意与重量单位转换率灵活应用重量单位知识。但是,小学生本身对物体重量的感触不深,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不强,很容易在解答问题时忽视重量单位的异同。于是,笔者便提出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请问一本数学书的重量是( )克或( )千克”,鼓励小学生通过用手掂、用称量等活动回答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估计与重量测量得出相应的数学结论,而这也能帮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意识到重量单位的差异性与关联性。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与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互联网+物流云+智能技术”成为智慧物流体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时监控物流实体传输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实现物流风险管理机制大变革。利用大数据技术,智慧物流扩大风险管理数据来源渠道,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获取更多维度、细节化、颗粒化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的存储、收集与计算等处理过程,为实时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依据。本文结合国内外智慧物流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将实时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融入智慧物流框架的构建中,完善物流体系的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等功能。

根据智慧物流的构建框架,实时风险管理机制包含初始风险数据库、实时数据库、风险评价、行为响应[9]四个方面的内容。初始数据库的核心是收集智慧物流体系可能面临的风险的全部信息,找出互联网时代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的关键矛盾,层层分析、步步推进,识别关键矛盾的主要特征,列出详细的风险特征条目,为每个风险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构建风险因素集合,依据互联网的发展实时更新风险数据,为后续的实时数据识别、风险评价以及行为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其中,风险特征条目主要包含温度、形态、时间、地点以及数量。

构建智慧物流的实时风险管理机制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初始数据库为行为响应环节提供纠正依据,行为响应环节反过来为初始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信息反馈,实现初始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有利于预测潜在物流风险,实现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的自我优化。

四、结语

构建实时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智慧物流体系实时收集风险数据,有效识别、评估风险,并根据实时信息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互联网的数据收集、存储以及处理能力有效提高物流风险管理水平,减轻人员操作负担,提高计算精确性、可靠性,减少发现风险到消除或减轻风险的时间延误,进而提高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水平。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构建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将促进智慧物流模式优化升级,实时识别风险数据,有效评估风险,及时作出行为响应,为物流企业应对市场内外部风险提供机制保障,进而推动我国智慧物流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唐中.物联网影响下的智慧物流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9):256.

[2]李小军,贾如春.基于数字化供应链智慧物流路径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9,(03):96.

[3]谢泗薪,闫君.中美贸易战视角下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策略创新[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8,13(10):55~57.

[4]杜昊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转型路径略谈[J].中外企业家,2018,(28):87.

[5]刘姗姗.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贸实践,2018,(18):213+215.

[6]伍宁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转型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116~119.

[7]吴萍.“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态势与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07):81~83.

[8]梁燕心.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与提升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04):42.

[9]李静宇.智慧物流的基础与发展空间——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J].中国储运,2017,(11):24~27.

中图分类号: F259.2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19-0019-02

作者简介:

朱子梁,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生。

杨先生瞄着手中的烟盒,一时无语。沉吟半晌,他抬头说:“这样吧,大梁先去黄州,问问慢成,看政府能不能出面。我写个信,你拿着信去找他。他现在的身份是省党部驻黄州特派员。”

标签:;  ;  ;  ;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智慧物流实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