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特点论文_李宝国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特点论文_李宝国

北京市昌平区巩华学校 102206

摘要:科学水平的提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且科学亦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动力。而科学技术水平与国家综合国力息息相关,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中更强调小学科学教育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科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再是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飞速提高,且国际竞争环境变得十分激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过程;特点

国内的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已近百年,在此期间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性质分析十分重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突破与创新,但其间一定不能忽略小学科学教育,其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探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一、小学科学课程重要性

科学教育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科学课程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小学生对科学教育课程亦是十分感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这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提高。而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小学科学课程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投入的学习。

二、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1、1903年-1948年

可以说,1903年-1948年是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第一时期,但此时我国根本没有自己的教学方案体系,亦缺乏科学有效的教材。尽管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十分发达,但是1903年之前根本没有开设科学课程;1989年七月,光绪帝开始效仿日本和德国开办此类学校,且令全国的省市都开设这样的学校;而1903年,我国官立小学都要求开设此类学校,全国上下都被要求设立小学堂,且规定其开设格致课,这亦是我国最初的科学课,该门课的课本被叫做《格致》;1903年的科学课程大都是讲、听,课本这时命名为《格致》,其写书模式采用的是四言韵语,将此用来教育10多岁的小孩子,但是其内容翻译是来自于日本,其讲述了家乡水土中的各类物质,抑或者是平常见到的理化学科现象和生理卫生等,而这时的高小开设了八科,格致课程则排名第七。

2、1949年-1979年

这时正值我国解放时期,党与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亦十分注重科学教育,之后则于小学教学中开设了自然常识课程,之后则将其改名字为自然课。此时我国并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课程教育体系,50年代均是学习前苏联的课程体系,于60、70年代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在此期间,我国就提出了三大教学大纲,1956年则颁布出台了第一个大纲,但这仅是学习前苏联的自然教学大纲。其间核心内容均是采用此大纲中的内容,且于此增加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学性,这时教学内容与过程过深、过难,且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并未形成相应的外部环境,其间教材教案缺乏科学的体系;再是1977年12月,我国教育部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但这与1963年的大纲十分相似,均强调学生知识视野扩大的重要性,注重以自然常识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而在1978年,我国开始统一使用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自然常识》,其涵盖了1-4册课本与各种教参;这充分说明我国在1980年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与教法体系,科学课程发展缓慢、滞后。

3、1980年-2000年

该时期的我国,科学教材与教案体系已经形成,1981年3月,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科学计划(修订草案)》,其间应全面分析四个现代化发展世纪需求,应积极培养儿童热爱科学的亦是,要积极学习各类科学知识,这时亦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之后,则该课程被恢复为自然,且舍弃常识这两个字,于三年级起开设;1982年的秋天,刘默耕开始引领着自然课教育学生,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发的自然和教师教学需要的教师用书出版;而1992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则颁布了相应的自然教学大纲,其间指出自然课程应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义务教育体系下的小学自然课教材强调的是系列教材,其间不仅仅是有教科书,更具备教师教学用书,之后则提供了幻灯片和投影片等内容。而教科书的基本特点均应强调科学学科特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且严格落实各类理论知识,并全面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强调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该学科的联系性,以便与其他学科充分结合。

4、2001至今

该阶段的我国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自然科学教育体系,相关教材内容亦非常完善。2001年初,国内教育部门编写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此学科的名字现在已经改为科学。此类改变不仅是反应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更是强调自然现象发展的整体性,且关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精神更具科学技术和价值观念,其间更是缺乏不了科学摸索研究及其过程。2001年,我国已经开设了大约30多个《科学》课改试验区域,而在2003年,已经修订的实验教材十分重要,全国的实验区逐渐增加到了380多个,学生人数已经是三分之一的数量;2004-2005年,课程改革开始广泛推广,学生人数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2005年之后,学生人数已经是百分百的。而此次课程改革早已突破了诸多不足之处,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系统完善、灵活变通等,这些都是十分显著的特点。

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亦飞速发展,而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社会与国家对科学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小学科学水平飞速发展,其间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说明探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程重要性,并探讨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王小静.美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研究[J].河北大学,2011(03).

[3]曲铁华,张啊媛.改革开放三十年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演进及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7).

论文作者:李宝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特点论文_李宝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