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约化与内涵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与区别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论集约化与内涵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与区别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略论集约与内涵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和区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内涵论文,区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以外延增长为主向内涵增长为主转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未免有失偏颇,“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相近的概念虽有联系,但又存在着重要区别。

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

集约型与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两个有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两者都是在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社会进步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主要的生产要素不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劳动,还包括资本、技术、设备和管理等,对作为劳动对象的各种原料进行多层次的深度加工,产品向高档化、精密化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的集约型程序,受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影响,在各个国家或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水平,但总的还是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愈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型程序也愈高。

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实现产出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内涵型增长不是依靠加大投入和基本建设新增的生产能力,而是依靠挖掘现有生产单位的生产潜力,它是通过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手段来实现的。真正的内涵型经济增长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出现的,因为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竞争,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谁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益。而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属性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一无获取利润的内部冲动,二无竞争的外在压力,因此它们也就没有实现产出的内涵增长的内在要求。另外,走内涵型经济发展道路也是人们就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制约的普遍性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相对无限性认识的结果。

2、两者都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追求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结合为目标的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则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生产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反之,如经济效益良好,但没有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则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也难以提高。因此必须在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联中寻求二者的理想结合点,以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

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节约、挖潜、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管理组织和水平等措施,以实现在投入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使产生增长的。由此可见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其实质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素质与功能来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运行结果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还有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最低化,实现的途径往往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所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其实质是主要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方式与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运行的结果虽不一定能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但可使稀缺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

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至少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的涵盖面不同

在经济学上,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和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通过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比如在企业中通过提高现有生产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原料、材料和燃料动力的消耗,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开展技术革新,改造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等来实现生产增长的。区分内涵或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是,产出增长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还是依靠企业内部的节约、挖潜、革新、改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内涵、外延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并非是互相排斥的,外延的增长中往往包含内涵增长的因素,内涵的增长中同样需要外延增长的配合。从长远看,要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必须有新的投资和基本建设。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称。粗放型经济增长原指农业生产中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投入较多的土地,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不足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不失为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后来这个词被引申到其它方面,例如在工业中,把专门从事初级(粗)加工,制造低档产品,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原指农业生产中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高产高效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经济增长的粗放和集约往往是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区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主要标志,既不是看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扩张,也不是看采取新建或技改的方式,关键是生产技术上是否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是否提高了综合生产要素的产出率,是否实现了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最小化。可以说,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属性都是提高经济效益,从逻辑上说,凡是通过节约、挖潜、革新、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实现的经济增长都属于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除此之外,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方式、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变生产结构和规模等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则都属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以上分析可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概念大于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

2、两者对提高经济效益的认识角度不同

一般地讲,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虽然经济增长的集约型方式与内涵型方式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追求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结合为目标的。但是二者对经济效益的认识却有所不同。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总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成果,即产出;取得一定的经济成果,就要支付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经济活动的投入。投入与产出或产出与投入之比就形成了经济效益指标的基本构造,即:

劳动产出劳动投入

经济效益=───── 或经济效益 = ─────

劳动投入劳动产出

提高经济效益,就是提高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值或降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由上面的公式不难知道,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方式有五:

(1)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产出;

(2)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投入;

(3)投入有所增加,但产出有更大程度的增加;

(4)产出有所减少,但投入有更大程度的减少;

(5)产出增加,同时使投入减少。

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投入不变而产出提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典型形式,在实现内涵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的一般代表——资金的消耗或占用量不变,在价值形态上的生产规模不变,但生产出的使用价值量增多,从而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的生产规模获得了实际的扩大。投入不变而产出增加,不但可以发生在使用价值形态的所得形式上,也可以发生在价值形态的所得形式上。对于个别企业来说,通过改进技术、合理组织劳动过程等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更多的所得。

相对于普通的生产要素来说,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一味排斥投入扩张,它具有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然要求增加产出的特点,实质是追求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最小化。在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的一般代表——资金的占用量或消耗量并非不可增加,只要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张能带来更大的产出,是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追加效益是递增的,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仍是集约型的。

投入增加的同时使产出有更大程度的增加含有很深刻的经济思想,它反映了现代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特点。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并不意味着一味的省。如果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节约主要是通过少花钱而实现的,那么在实行分工,进行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的节约则主要是通过更多地花钱而实现的。

由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属性是追求良好经济效益前提下的经济有效增长,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它并不简单地反对投入增加,也不简单地追求投入的不变或减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包括了以上所述提高经济效益的五个基本方式方面的内容。

3、两者的实现途径不同

认识上的不同必然会带来实现途径上的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本质上讲是企业行为。如果我们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企业来考察,实现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途径不外乎降低消耗、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效率、强化管理,以及提高设备利用率等。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途径除上述之外,还包括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改善生产结构、寻求经济规模等内容。由此可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途径更丰富、更宽广。

标签:;  ;  ;  

论集约化与内涵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与区别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