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基础阶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 策略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素质要提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他的知识素养、道德水平以及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教学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一个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学能力的老师,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而墨守成规、创新能力不强、教学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厌学心理,往往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不甚理想。所以,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拥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二、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正确处理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践的关系: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讲解,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上机的质量,也注意了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
如:我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图形处理”时。我先讲解文字处理和图形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上机,我就在教室里巡视以便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完成得较好的,则请他帮助辅助其他的同学,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及时得到指导,又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三、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性,必须要满足学生求新的欲望,设计一个不同往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新奇的内容。小学生从年龄阶段来分析,正处于一个对社会事务的认知阶段,具有很强的求新欲望,喜欢对各种事务追根究底。小学生喜欢计算机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信息的搜集等。在文字编辑的教学中,让学生不要认为文字编辑仅仅是打字,单调的文字输入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失去兴趣,还要使学生懂得文字的插入、复制和剪贴等,将Word文档看作是一种无污染、储存量大和容易改动的特殊“纸”,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文字编辑延伸到手机信息的编写等,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让学生学会合作,实现课堂有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合作交流中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方面课时量不足,没有基础学科那样充分的时间来操作实践;另一方面不能仅依靠理解、记忆来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初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合作学习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探索、交流、合作,提高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去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让学生能够更加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钱媛 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J].时代教育,2015,(18):197-198。
[2]赵珍玉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J].才智,2017,(19)。
[3]王俊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研究[J].学周刊,2017,(23)。
论文作者:曹铜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信息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