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36
【摘 要】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1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意分配法将所有的产妇分为50例治疗组和50例对照组,治疗组产妇采用阿片类药阿片类药物联合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予以对照组产妇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产妇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阻滞神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产妇麻醉镇痛满意度(100.00%)比对照组(88.00%)高;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2%)比对照组(28.80%)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剖宫产;麻醉镇痛
阿片类镇痛药物在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非常必要。本研究对本院麻醉科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1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进行了药物利用分析,旨在了解临床使用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价,为本院麻醉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1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无胎儿窘迫、无前置胎盘、无药物滥用史、无阿片药物过敏史、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等。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平均年龄(28.5±6.1)岁;平均体质量(78.4±5.1)kg;平均身高(163.1±4.8)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28.7±5.8)岁;平均体质量(78.5±4.9)kg;平均身高(162.7±5.1)cm;ASAⅠ~Ⅱ级。2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产妇取左侧卧位,以L3-L4间隙作为穿刺点,通过正中入路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针芯退出,然后基于硬膜外穿刺针将蛛网膜下腔麻醉针导入,抽出针芯,当脑脊液流出时,应分别予以两组产妇相应的麻醉剂注射,两组产妇均予以10mg浓度为0.05%的布比卡因,随后治疗组产妇加用5μg阿片类药物。随后帮助产妇恢复平卧位,并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至30°范围调整。通过合理调整产妇体位以控制麻醉平面。当10min麻醉平面小于T6时,应追加硬膜外麻醉剂量。若产妇心率每分钟小于60次时,则应给予阿托品静注,剂量为0.5mg;若产妇收缩压骤降基础值30%或在90mmHg以下时,应予以麻黄碱静注,剂量为5至10mg。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行剖宫产产妇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①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②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估2组的麻醉镇痛效果及新生儿的窒息程度。麻醉镇痛效果按优、良、差划分,优、良代表满意。根据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判定窒息程度,采用Apgar评分标准:严重窒息(0~3分);轻度窒息(4~7分);无窒息(8~10分)。统计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治疗组产妇中,28例优,22例良;对照组产妇中,20例优,24例良,6例差。治疗组的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8.00%,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阿片生物碱类及其合成代用品均属典型镇痛药,其特点为镇痛作用强大,但反复应用易成瘾,临床用于术中麻醉、术后镇痛和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及慢性剧痛等。该类药物通过激动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已知阿片受体可分为若干亚型,其中激动μ受体会产生脊髓以上镇痛,引起呼吸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恶心、呕吐、药物依赖等,与镇痛、欣快症有关;激动κ受体会产生脊髓镇痛、镇静和轻度脊髓抑制,与镇痛、缩瞳、镇静有关;激动σ受体与焦虑、心血管兴奋有关;激动δ受体与平滑肌张力增高有关。剖宫产术后早期疼痛直接与手术操作及后期炎症反应有关,手术创伤性刺激可持续至术后12~48h。疼痛会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内分泌与免疫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继而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缓患者的恢复。因此,剖宫产手术麻醉镇痛方法对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恢复至关重要,采取何种麻醉镇痛方法成为确保剖宫产术顺利完成和术后早期恢复的关键问题。据文献报道,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目前被认为是无禁忌证产妇行剖宫产的首选麻醉方法。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蛋白结合率高、胎盘通透性低、麻醉作用良好等优点,其药理作用机制为通过与神经膜上受体的亲和作用,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内流,继而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发挥阻滞麻醉作用。布比卡因一般不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但其应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时易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寒战等不良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具有高脂溶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易通过神经细胞膜和血脑屏障。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后,通过与脊髓背角阿片受体结合,与局麻药协同增强感觉阻滞作用,提高疼痛阀值,提高麻醉镇痛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局麻药用量,增加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此外,阿片类药物通过激活μ受体,减少突触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轻中枢敏化,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并且通过调节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减弱产妇对寒冷的反应,降低寒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阿片类药物治疗组的感觉滞起效时间更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更长、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更高,提示阿片类药物能增强麻醉阻滞效果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阿片类药物几乎不会增加胎儿窒息风险;阿片类药物治疗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提示阿片类药物能减轻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具有可靠、安全、有效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镗志,罗永军,张信科.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04:398-400.
[2]钟浩生.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5,12:136.
[3]王威,田斌斌.麻醉科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74-3076.
论文作者:李兰兰,刘丽任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阿片论文; 产妇论文; 类药物论文; 受体论文; 麻醉科论文; 药物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