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喀尔干吐一带锰矿成矿潜力分析论文_苗阳

新疆和静县喀尔干吐一带锰矿成矿潜力分析论文_苗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三队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工作区位于新疆和静县39°方位,直距121千米处,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和静县管辖,工作区面积26.00平方千米。

关键词:新疆和静县;锰矿调查评价

1区域成矿条件

区域上为中天山主要成矿带上重要的铜、铁、锰、铅、锌、金、银多金属找矿靶区,区内火山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已知矿体(化)点多,热液蚀变普遍,矿化范围大,矿床成因类型多。区域上已发现7处铁矿点、一处锰矿点、2处铜矿点,通过以往路线地质调查工作在区内发现了Ⅴ号锰铁矿带,在东区、西区地表圈定了较多数量的锰矿体,地表规模大,品位较高,具有寻找中型规模以上的铁锰矿床远景。

2区域地层

2.1泥盆系

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D3tb)

分布于图幅的北西部以及南东部,地层为北西—南东走向。与上覆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和断层接触。地层形成北西—南东向背斜与向斜。主要岩性为:凝灰粉砂岩、凝灰砂岩、硅质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和钙质灰岩透镜体。

2.2石炭系

下石炭统牙曼苏组(C1y)

分布在图幅北西部和东部。呈不规则透镜状和梭形分布。与下伏地层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侏罗系为断层接触。其岩性主要为薄层状灰岩,在黑山地区则为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夹薄层状灰岩和砾岩。

2.3三叠系

上三叠统小泉沟群(T3xq)

分布于东南部,为北西—南东向。东西长近40公里、南北宽1.6—0.2公里,与下伏地层上泥盆天格尔组、上二叠妖魔山组为断层接触。与上覆盖层下侏罗统六道湾组为不整合接触和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上部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下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砂岩,底部为灰绿色砾岩。

2.4侏罗系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

分布于图幅北西部和东南部,呈较大面积和零星出露。东部与上三叠小泉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北为中新统前山组为部整合接触。此地层基本为一单斜岩层,其岩性为砾岩、粗砂岩、中粒砂岩、细砂岩、煤及砂质泥岩夹菱铁矿透镜体。

中侏罗统三工河组(J2s)

分布于图幅北西和南东部。与下伏地层八道湾组(J1b)为整合接触和断层接触。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粉砂岩,上部夹薄层细砂岩及中粒砂岩,层面有波痕,下部含铁质细沙岩结核,结核内含鱼化石碎片,岩性由东向西变细,上部为粉砂岩夹铁质泥岩,厚为350—400米,本组不含煤。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

分布于图幅北西部,为含煤地层之一。北部与中侏罗统三工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及断层接触,其岩性为:以灰白色粗砂岩、砂砾岩及砾岩为主夹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并夹菱铁矿透镜体。

侏罗统头屯河组(J3t)

分布于图幅北西部,北部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相邻,南部与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呈断层接触。其岩性为灰紫色砾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

3构造

3.1中天山古隆起带在本区属于活化地块性质。加里东期在隆起带的南北发生了边缘地槽,回返褶皱后呈现断块状隆起。天山期在隆起带内部发生了NEE和NWW向构造带,使整个古隆起带构造活化,形成了天山期的巩乃斯拗陷—构造三角形,为本区最具特征的区域控矿构造。因此,古隆起带基底的天山期构造活化,是新疆西天山与东天山隆起带在后期发育上的重要区别之一。

3.2本区的构造活动、火山活动及成矿活动均具多旋回性,特别集中表现在多期成矿方面,已知有C1、C2及C3-P1等成矿时代,且各类锰、铁矿在基本形成之后均受到程度不同的后期改造,有的延同一导矿构造多阶段成矿(如查岗诺尔铁矿),有的带入少量新组分(如夏日采克铁矿)或蚀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总的看来均可归入广义的复成矿床范畴,世代相近的多期成矿反映了矿液来源比较丰富,具有较为有利的成矿内因条件。

3.3构造交汇形成串珠状喷发带(裂隙—中心式),是本区重要的火山成矿带,而中心式火山机构则是火山源铁矿重要的成矿构造,它既是矿液的导源构造有时又是容矿构造。火山管道、火山斜坡和火山洼地,均有不同类型的锰、铁矿体赋存。

4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非常强烈,岩浆岩十分发育,区域广泛的分布着华力西早期及晚期的各类岩浆岩,主要有华力西早期第三侵入次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以及华力西晚期第三侵入次的红色花岗岩。

5矿区地质特征

5.1地层

矿区位于艾维尔沟断裂带的南侧,夏尔嘎大断裂以北,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D3tb),主要岩性为凝灰粉砂岩、凝灰砂岩、硅质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和灰岩透镜体,锰铁矿体均产于紫红色粉砂岩、碧玉岩中,呈条带状展布,锰矿化呈脉状、浸染状、团块状等形态产出。

5.2构造

工作区处于夏尔嘎断裂带的北部1千米处。该处为由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的硅质板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阳起石片岩、凝灰质砂岩组成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倾向北,产状30—40°∠50—60°。

5.3岩浆岩

矿区北部、西部及南部有大面积华力西早期第三侵入次的花岗闪长岩(γδ41c)及石英闪长岩(δO41c)的分布。

6矿(化)体特征

Ⅰ-1号锰矿体

地表由BT1、BT2、BT3、BT4控制,控制矿体长约150米,宽约1-5米,产状240-270∠45-86°之间,锰平均品位20.12%,矿体赋存于紫红色细碧玉岩中,呈条带状、网脉状、薄膜状分布,品位较高的呈团块状分布,经过前期磁异常显示锰矿体及地层狭窄特征明显,多受后期构造挤压和推覆,该矿体深部由ZK201控制,在87.10-88.20米处控制了厚度1.10米的锰矿体,锰品位19.27%,锰矿体向深部倾向变化较大,后沿该矿体走向施工了坑道工程,通过分析对比锰矿体向深部延伸走向和倾向变化均较大,均受后期地层、构造影响,锰矿体局部倾向近直立,有向东倾的趋势,倾角在80°-87°之间,锰矿体向深部逐渐变宽,通过取样控制了4.00米厚的锰矿体,锰品15.17%,呈带状分布,紫红色碧玉岩中锰呈条带状,细网脉状、团块状展布,局部呈薄膜状分布,蚀变以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为主。

Ⅰ-2号锰矿化体

地表由BT11控制,控制矿化体长80米,宽约1-2米,产状220-260∠70-80°之间,锰平均品位10.37%,矿化体赋存于紫红色碧玉岩中,呈条带状、薄膜状分布,且分布不均匀,多受后期构造挤压特征明显,矿化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均较为陡立。

Ⅱ号锰矿体

矿体地表由BT8、BT9控制,控制矿体长约100米,宽约2-3米,产状170°∠60°。锰平均品位22.14%,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矿体赋存于紫红色碧玉岩中,呈条带状、细网脉状分布,锰矿体走向上受凝灰质砂岩倾斜覆盖影响,出露不完整。

Ⅲ号锰矿体

锰矿体南西部由BT15控制,控制矿体长100米,宽3-8米,锰平均品位18.88%,产状327-344°∠45-48°矿体呈北东向展布,与地层方向一致;锰矿体北东部由BT17控制,长约150米,宽约1.5米,产状250-280°∠70-85°,通过地表评价,认为两段是相连的锰矿体,走向均为北东向,中间出露的锰矿体露头品位30%,锰矿体均产于紫红色碧玉岩中,呈条带状及团块状分布,矿体在走向及倾向上均见到有膨胀狭缩的现象,变化特征明显,说明碧玉岩中的锰矿体多受后期构造影响,矿体有错断现象。

7结语

经过前期调查评价工作,在地表和深部找矿中取得了新的发现,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磁法扫面、槽探、钻探、坑探等资料成果,基本了解区内锰铁矿(化)体的成矿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矿石质量、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锰铁矿(化)体在走向上及倾向上均具有较大的延长和延深特征,并且圈出了高磁异常5处,扩大了矿床远景,区内C1、C2、C5号磁异常通过前期地表评价,异常套合较好,矿致异常特征明显,C-3号磁异常走向和地层走向基本吻合,磁异常跟岩体有关,有望发现一处较大的锰铁矿带,C4号磁异常由深源体所引起,具有深部寻找富铁锰矿体的条件,这些磁异常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次异常查证工作的工程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论文作者:苗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新疆和静县喀尔干吐一带锰矿成矿潜力分析论文_苗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