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1 苗志远2
(1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 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 上海 200433)
【摘要】目的 晕动病(motion sickness,MS)为各种运动刺激下机体出现的一种急性短期紊乱的疾病。本病发病率极高,全世界约占三分之一的人群属于此病易发体质,给患者工作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笔者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现将晕动病的各类防治方法 综述如下:
【关键词】晕动病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072-02
1 发病机制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定强度和时间的摇摆、颠簸、旋转等的加速运动可刺激前庭器,引起强烈的神经冲动,导致全身肌肉张力的反射性反应,前庭受刺激后,还可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与呕吐前庭神经核与眼外肌有一定的联系,因而前庭迷路受刺激后也可反射性地引起眼球震颤[1]。中医《杂病广要》载有“但运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此由荣卫错行,气血浊乱,阳气逆行,上下相隔,气复通则苏,脉虚大而涩,谓之气运”。与此病情况相近,故可将此病列为“眩晕”范畴[2]。
2 临床表现
根据晕动病的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型[3],轻者有咽部不适、唾液增多、疲乏、嗜睡等;中者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加重、面色苍白、冷汗等;重者有上述症状加剧、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凉、表情淡漠、唇干舌燥、甚者出现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
3 预防与治疗
3.1前庭功能训练即给低强度前庭或视动刺激,使前庭敏感性逐渐减低,以达减轻或消除运动病的目的[4-5]
3.2抗晕西药
目前,预防晕动病的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药,抗组胺药,拟去甲肾上腺素药,血管活性药物及Ca2+阻断剂等。
3.2.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对抗晕动病,可能与减少前庭兴奋和抑制迷路冲动有关,同时通过抑制延脑化学催吐感受器而止吐嘲。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乏力、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不宜使用,还可引起模糊、便秘、尿潴留、胃肠道反应等。主要包括苯拉海明,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赛克利嗪,美克洛嗪等。
3.2.2抗胆碱药:抗胆碱药现在主要用的是东莨菪碱。东莨菪碱在抗胆碱药中中枢作用最强,可能与其抑制前庭神经内耳功能或大脑皮质及胃肠蠕动有关[6]但此药口服吸收较差,药效维持短,而且副作用较大,可出现烦渴,视力障碍,对心律和中枢系统也有影响[7]。近年来研制出了东莨菪碱贴膏,其属于透皮治疗系统,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8],而且也延长了药效。
3.2.3拟去甲肾上腺素药:如苯丙胺,麻黄素也有一定的抗晕作用,并能加强抗胆碱药物的抗晕效果。
3.2.4血管活性药物及Ca2+阻断剂:脑嗌嗪及氟苯肉桂嗪等皆能有效地防治晕动病[9-10]。机制有二:一是对Ca2+通道的阻断作用;而是抗血管收缩作用。
3.2.5其他(1)多潘立酮。多潘立酮胃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可促进胃排空,抑制恶心呕吐,不易引起神经,精神副作用。于桂荣[11]、叶国富[12]等报道显示多潘立酮对晕动病有明显效果,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桂利嗪。桂利嗪为哌嗪类钙通道拮抗药。Pingreed的研究[13]显示桂利嗪抗晕动病疗效不如东莨菪碱,但副作用较少。Oosterveld的研究[14]显示桂利嗪与多潘立酮合用预防晕动病,效果优于这两个药单用。(3)洛哌丁胺。洛哌丁胺是氟哌啶醇衍生物,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Otto等[15]的研究显示,洛哌丁胺与安慰剂比较,预防晕动病的呕吐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3抗晕中药
中医认为,晕动病的病因在于阳气骤耗,气血两伤,水饮内留,胃气上逆,故此病的防治以补益气血,散饮和胃降逆胃原则。
3.3.1. 生姜生姜性味辛温,有“呕家圣药”之称[16],是临床上治疗恶心呕吐的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口含法:口含生姜片、咀嚼生姜丝以治疗晕动病[17];(2)蜜渍生姜:蜂蜜比重大,有吸水性,对消化系统和胃黏膜有良好的滋养和保护作用,能与生姜协同缓解恶心呕吐症状[18];(3)姜片贴脐:脐部给药有利药物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疗效。
3.3.2橙皮现代研究发现橙皮挥发油具有使人体中枢神经镇静的作用和减轻应激性的效果,能使人消除疲劳和缓解晕车现象[1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3陈皮口腔崩解片郑小吉等[20]对71例受试者采用含服陈皮口腔崩解片并观察相关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2.96%,表明该药能有效缓解呕吐胸闷症状。
3.3.4健脾安神法宋宁等[21]对50例受试者采用服用以健脾安神为组方原则组成的基本方——旅安汤(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经验方,药物组成:党参、山药、茯苓、百合、女贞子、合欢皮各15g,黄芪、柏子仁各20g,浮小麦30g,白术、生姜、红枣、酸枣仁各10g,五味子6g)并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2.0%,表明该药对治疗晕动病有一定疗效。
3.4针灸疗法.秦升等[22]对30例晕动病患者进行晕痛针法治疗,每个疗程7天,进行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为97.0%,表明晕痛针法对晕动病有一定的疗效。
3.5穴位按压法李一新[23]运用耳穴压丸法防止晕车41例。其中神门、枕为镇静安神之要穴,晕点、枕、内耳、外耳为晕车晕船之经验用穴,《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选用肝穴,晕车者多出现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故用胃穴。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0.5cm×0.5cm大小的肤色脱敏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埋于耳穴(双侧)。嘱晕车者于乘车前0.5h按压耳穴25min,以后每日5-6次。耳穴压九法不但止晕效果显著,同时由于应激能力和抵抗力的提高,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掐中冲:用较重的手法掐中冲穴(位于中指指端)约10s;按揉内奖:用拇指按揉内关穴(掌面腕纹正中向上约3横指,绷紧时两筋之间)lmin:摩关元:用掌摩法在关元穴(肝脏正下方4横指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摩30次;按足三里:按揉足三里(膝关节前外侧窝下4横指)1~2min,以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按揉板门穴:在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按揉板门穴或在乘坐之时用双手的拇指指腹交替按揉板门穴半小时.三揉按一,揉按之处有酸胀感为度。钟恬等以18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在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后,将受试人员置于旋转装置,通过记录胃电紊乱波能量比来评判受试者的眩晕程度。结果显示,内关穴体表电刺激能明显减轻晕动病症状和胃节律紊乱程度.说明体表电极无创痛刺激内关穴对预防晕动病有肯定疗效。
3.6其他(1)麝香壮骨膏敷脐。刘薇等[24]发现此药对晕动病亦有一定疗效;(2)食盐粒敷脐。王素香等[25]结合320例晕动病患者应用食盐敷脐法的疗效,总结出食盐敷脐法对治疗晕动病疗效高,无副作用;(3)敷脐镇吐膏。田华等[26]通过实验发现敷脐镇吐膏对晕动病疗效明显优于晕海宁片。
4 讨论
如今防治晕动病的方法种类繁多:有抗胆碱药、抗组胺药、胃动力药、中药、针灸疗法等。西药制剂如东莨菪碱等在临床上皆已有广泛运用,且有一定的疗效,但口服这些药物多有作用慢,口干、嗜睡等副作用。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进一步研究,运用传统中药及针灸疗法防治晕动病成了另一个新的方向。我们还需通过不断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寻找疗效更明显、用法方便、副作用少的防治晕动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兴和.晕动病[J].辽宁医学杂志,l992,6(2):63—65.
[2]郭建生,陈士伟.运动病中医辨治初探[J].江西中医药,2010,9(41):19.
[3]王尔贵,薜龙增,张炳新,等.晕动病的病因及防治[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1O(4):276—279.
[4] CailletG,Bosser G,Gauchard GC,et a1.Effect of sporting activitypractice on susceptibility to motion sickness [ J ].Brain Res Bull,2006,69(3):288—293.
[5]李天印,赵锦荣,路贵友,等.适当体位旋转训练对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4,15(2):83—85.
[6]李端,药理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O03:275.
[7]孙兴和.晕动病[J].辽宁医学杂志,l992,6(2):63—65
[8]王恩彤,何凌汉.晕动病的药物防治[J].空军总医院学报,l989,5(3):l66,l70.
[9] Lee JA,et a1.Aviat Space Environ Medl986;57:45
[10] Hargreaves J.Practitioner 198Oj 224:547
[11]于桂荣,包卫芹.吗丁琳治疗晕动病35例报告[J].山东医药,2OO2 ,42(34):2.
[12]叶国富.吗丁啉治疗晕动病5o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1999,29(9):50.
[13] PINGREE B J. 1NM investigati0ns into drugs for seasickness prophylaxis[J].J R Nav Med serv,l994,80(2):76—80.
[14] 00STERVELD W J.The combined effect 0f cinnarizine anddomperidone on vestihular susceptibility[J].Aviat space Envir0n Med,l987,58(3):218—223.
[15]0TTO B,RIEPL R L,KL0SE J,et al.u-Opiate receptor agonists-a new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to prevent motion sickness?[J]Br J Clin Pharmacol,2005,61(1):27-30
[16]高学敏.中医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5.
[17]马虹,毛午佳.生姜治疗晕动病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5):57.
[18]卢金波.顽同性晕车晕船的防治妙方——蜜渍生姜[J].蜜蜂杂志,2007.27(8):44.
[19]杨阳,潘洁,刘冬,等.橙皮挥发油开发新型晕车喷雾剂的研究[J].食品丁程,2008,36(3):39.
[20]郑小吉,詹晓如,王小平.陈皮口腔崩解片防治晕动病71例[J].新中医,2008,40(6):83—84.
[21]宋宁,梁薇,黄鑫,黄瑾明,梁祖杰健脾安神法防治晕动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35(1):18-19.
[22]宁德升,秦升,晕痛针法治疗晕动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29-30.
[23]李一新.耳压防止晕车[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49.
[24]刘薇,陈惠端. 麝香壮骨膏敷脐巧治晕动病[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August,2012 Vo1.10 No.8B:2184
[25]王素香,张青,吴建平.食盐粒敷脐防治晕动病320例[J].中医外治杂志,1997,10:10
[26]田华,朱顺星,姜正林,耿宝剑,许彦,徐明杨,周健,陶泉.敷脐镇吐膏治疗晕动病的实验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4):418-420.
论文作者:肖峰1,苗志远2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疗效论文; 前庭论文; 生姜论文; 莨菪论文; 有一定论文; 药物论文; 胆碱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