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支持民族医药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i面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日益凸显的问题,如何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中医人才教育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医教育的一次积极的探索。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课题的重要内容之一,“院校+师承”中医传承班培养模式项目于2008 年正式启动,并于 2009 年开始招收五年制中医传承班学生。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中医传承学子建立了“四位一体”的中医药传承教育体系和长效机制,截止到 2016 年已连续招收了 7 届学生。这一探索证明了中医药传承教育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教育探索,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尝试,以促进中医药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中医传承教育的内涵
中医传承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是对中医药知识、技能、文化、观点理论等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师承老一辈中医大家,学习他们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通过朝夕临诊、口授相传、耳濡目染、单独指导等方式,在传授过程中,师者的学术经验得到传承,中医学术得到继承和发展。不仅如此,中医传承教育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更是中医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它包含了医学知识、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传承。
二、传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1.构建医学知识传承的培养模式和长效机制
传承班以院校+师承的学生培养模式,多层次育人环节无缝衔接,建立了“院校+导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互动及反馈机制,探索中医经典教学改革,构建“课程-实训-临床”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使学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习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五年一贯,并层层深化学生的中医思辨能力和临床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医传承班制定了系统的制度育人方案,制定了学生跟师手册和教师手册,每学期均要求完成“院校+师承”中医经典教学互动情况记录和读经典用经典情况记录,要求学生撰写跟师笔记、记录从师心得。通过走访实习医院,完善导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体系,对学生跟诊时间和效果作出量化和测评。传承班还制定了以学校为主体、师承为辅助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学生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程度差异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学生自选和导师推荐相结合、自选背诵和集中背诵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一本经典书籍,并在期末进行经典背诵考核和班级评比。学校重视传承班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跟一次诊,每月一篇跟师心得,每学期一篇学术论文,高年级学生还要求对经典临床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整理记录,并在期末举办经典互动学习和运用心得交流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承班先后举办了赠书会,传承班拜师会,传承班导师座谈会,开展了学术大讲堂、岐黄雏鹰学术论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部经典背诵比赛、专业技能训练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医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医学知识体系。传承班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成才档案记录,制作学生成长成才手册,公开宣传和发表传承班学生优秀论文,编辑和制作的书籍《点滴岐黄心悟》《初探悬壶之路》《勇搏.励志.成才》《传承班成长实录》累计达到90 余册,已发放到学生和导师手中,部分陈列于校史馆。
2.构建人文素养传承的培养模式和长效机制
学校于 2009 年创办了勇搏励志班育人工程,开展以勇搏励志班为载体的素质教育,丰富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以“责任、坚韧、克己、和奉献”为班训,着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人格修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晨练、晨读,使学生在提升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的同时,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身体条件投入到紧张的专业学习生活中去。传承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勇搏讲堂、学习研讨、专题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辩论赛、趣味运动会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学校着重培养传承班的人格修养,弘扬爱国情怀和职业道德,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感恩奉献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定期开展关爱社会服务奉献活动,创建养老院、社区等志愿服务基地,开展了义诊和爱心义卖等活动,回馈社会。学校每年清明节组织师生前往蓟县元宝山生命纪念公园,缅怀为救助他人而无私奉献遗体和器官捐献者,感悟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传承班建设了以生命意义展室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验室,组织学生定期参观生命意志展室,弘扬爱国情怀和职业道德。通过组织前往社区、贫困地区义诊,向居民发放由温病教研室王秀莲老师指导制作的科技成果——防流感自制香囊,增进学生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传承班开展“四个一”品德教育实践育人工程,即为家乡做一件好事,为父母做一件事,读一本励志书,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三、构建创新意识传承的培养模式长效机制——建立创新实践基地
中医既是传承也需要创新,中医传承班建立了学研训练营,建立了协同创新训练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每位新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入学就让同学们对医学专业整体的发展有清晰的脉络和认识,同时开展以毕业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措施,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就业培训项目和模拟招聘现场等活动。开展了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毕业生就业计划,与多家医院、医药企业等用人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聘请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建立多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多方向、多角度全面铺开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传承班着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持科技创新之笔,行中医精诚之路”为主题,每年举办中医传承学术文化月,将中医系列知识竞赛、中医知识与临床能力竞赛、中医创意大赛、中医创意征文大赛、“双创”项目评审等品牌活动与社团活动相融合,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学术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做到“人人参与、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四、结语
随着高等中医药院校蓬勃发展,面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日益凸显的问题,如何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中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医教育的一次积极的探索。
论文作者:张颖 孟静岩 孙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中医论文; 中医药论文; 学生论文; 师承论文; 能力论文; 经典论文; 院校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