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论文_蒋丹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上海 200235)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定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予以奇偶分组法,其中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置为参照组,早期护理干预的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指标变化指数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BP指标以及DBP指标差异性不显著,护理后,参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前后的SBP以及DBP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间对比性形成;同时两组患者妊娠情况分析中,实验组早产、产后出血概率、胎盘早剥以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其患者的血压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临床安全价值存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安全价值;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09-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反应主要为头部疼痛、头部眩晕[1],更为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如昏迷以及抽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危害患者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2]。在临床中,多通过护理干预模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予以护理,以此提升护理效果,针对于此,本文将着重阐述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评定将其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病症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入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40)和实验组(n=40)。纳入标准:产妇孕期前并未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病症;妊娠24周开始,血压持续上升,同时存在程度不一的水肿以及蛋白尿情况;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病症;不配合研究。8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27.8±3.7)岁,最长孕周38周,最短孕周31周。两组临床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护理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其中孕周<37周的产妇予以胎儿肺成熟度促进治疗,根据患者的病症发展情况进行妊娠终止的选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健康知识的相关讲座,宣传内容包含患者饮食指导,心理控制等;②心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态度温和,从而避免环境的脏乱差带给患者的不适。饮食指导:对患者的饮食及时调整,保证患者的饮食清淡、纤维食物的含量充足,同时保证蛋白质的优质摄入,摄盐量应控制在4.5克内[3]。预见性指导:叮嘱产妇在休息的过程中,保持左侧卧位,同时予以吸氧处理,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增强动脉血氧含量,对胎盘的血氧供应程度进行改善,避免胎儿缺氧所造成的宫内窘迫情况发生。

1.3 观察标准

测定患者护理前后的SBP以及DBP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的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数据均予以SPSS 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改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妊娠情况分析的形式用率(%)表示,予以卡方检验,数据对比判定为P<0.05的差异性,则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改善指标分析

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BP指标以及DBP指标差异性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前后的SBP以及DBP指标对比,护理前数据分别为:t=0.4600,P=0.6467;0.3992,P=0.6908。护理后,两组的SBP以及DBP指标分别为:t=4.9981,P=0.0000;t=7.9086,P=0.0000,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分析

实验组早产、产后出血概率、胎盘早剥以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存在;同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围生儿死亡率等比较,参照组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性形成。其中实验组患者中,早产3例、产后出血2例、胎盘早剥2例、剖宫产5例;参照组中,早产7例、产后出血6例、胎盘早剥8例、剖宫产20例。胎儿结局情况分析,实验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73±0.40);参照组为(2.60±0.36),组间对比t=13.2803,P=0.0000。胎儿窘迫例数分析中,实验组为3例,参照组为10例,组间对比χ2=4.5006,P=0.0338。新生儿窒息情况分析,实验组为2例,参照组为9例,组间对比χ2=5.1647,P=0.0230。

3.讨论

作为妊娠期特有的病症,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也是造成孕产妇以及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性因素。此病症一般在妊娠24周以后发生,在初产、羊水过多的孕妇中较为常见。通过将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症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本次数据研究也证实,将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症中,取得的临床价值显著,有效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陈良华.细致化护理在提升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前分娩自我效能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836-838.

[2]张小静,李会芳.妊娠高血压早期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4):196.

[3]唐海妹,周爱梅,吴燕等.妊娠高血压产妇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其疾病控制程度及胎儿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38-140,144.

论文作者:蒋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论文_蒋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