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杨珍秀

幼儿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杨珍秀

杨珍秀(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幼儿园 湖北 巴东 444315)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67-01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为每一个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探索精神就是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能主动地发现,积极探索,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出结论。那么,我们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这种长远的教育价值。可见,这个过程就充分体现出了幼儿的探索、幼儿的发现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呢?我觉得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1、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可能是合理和“正确”的。

2、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例如,我们在指导孩子的探究活动时常常想把孩子的探究行为引导到自己预设的范围中去,看到孩子偏离了这个探究轨道,我们就会非常着急地想扭转过来。其实,这已经不是幼儿的主动探究了,而是随着老师的意志在行动,老师的这种引导其实是一种干预,这样既不尊重幼儿,又伤害了幼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探索意识和创造力。

3、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

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4、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指导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探究活动中,指导语要充分地体现出它的激励性,孩子才会探索得开心,乐于去探索。千万避免一些消极的话语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在指导科学区的小实验“摩擦起电”中,个别孩子一下就成功了,我就及时地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再运用一些其他材料做实验,达到进一步探索的目的;但是,也有的孩子试了几次都不成功,可能他们摩擦的力气和范围不够,他们都不想玩了。我就重新拿起了工具、材料放到他们的手里,对他们说:“没关系,再用点力擦,再试试,我相信你们一定行。”开始,他们没有多大的信心,单听了我的话还是拿起了材料,试了一次不成功,我在旁边给他们加油鼓劲:“再加油一点,我看见纸屑差一点就吸上来了。”听了这句话,他们好象感受到了一点希望,继续试着。我继续鼓励他们:“呀,吸上来两片小纸屑了,再用力一点,会吸更多的。”于是,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充满了自信。

(二)选择设计可探索与操作的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为新异和富于变化的事物易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操作的内容和素材十分广泛,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选择,挖掘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可以操作、接受的内容,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如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它是一个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它又不缺乏探索性可操作性。它通过孩子运用不同工具来吹泡泡的操作活动探索出了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有趣的现象;又如“有趣的电池”活动,电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它是具有可探索性的,幼儿只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用电,但却不知道如何产生电和电的各种用途。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些用于幼儿探索的活动,如装不同型号的电池、接小灯泡等。从中,幼儿探索出了一些粗浅的电的秘密,使幼儿产生了对电的探索兴趣。象这种具有可探索性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磁铁的秘密”、“物体怎样能移动”、“省力的轮子”等,只要不断地挖掘其中的可探索的教育价值,设计出孩子不断探索、发现的具体内容,孩子就会乐在其中,永不放弃。

(三)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在科学教育领域,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材料。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使用。如在活动“物体怎样能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积木、铁块、皮球、羽毛、纸盒等,然后让孩子们想办法让这些东西动起来,有的幼儿拍起了皮球,有的幼儿吹起了羽毛,有的幼儿搬起了铁块,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从中发现了很多使物体移动的方法。正是这些平时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引发了这一系列探究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又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象”,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哈哈镜的原理,除了给幼儿提供了大哈哈镜,我还提供了平面镜、凹、凸面镜等各种镜子让幼儿探索,通过比较,孩子们探索出了哈哈镜的原理,如果没有各种镜子作比较,孩子很难发现出哈哈镜的独特之处。同时,我还提供了自制银光板,让孩子在刚开始的感受哈哈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出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另外,我又提供了一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到哈哈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不同的材料都起到了它不同的教育作用,每一种材料都引发出孩子探究的欲望和不同的探究行为,并且层层深入,达到了不同的教育目标。

另外,我们可利用区域活动,设置科学探索区,提供丰富多采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探索不同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到不同的科学现象。材料在科学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只有提供丰富多采的有趣味的易于操作的材料,幼儿才会自主地投入到科学区,并且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经验。平时我们就可在科学区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探索,完成一些不需在集体活动就可完成的教育目标。如“有趣的泡泡”活动,在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原理前,我们就可在科学区先投放一些吹泡泡的材料,一方面激发孩子对吹泡泡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更快地了解泡泡的一些特性,如如何产生泡泡、泡泡是圆的、泡泡在阳光下会发出五彩色等等;又如在科学区提供磁铁和其他不同的材料,孩子就会在操作中探索出一些磁铁的不同层次的秘密,如磁铁能吸铁制品,磁铁有隔物吸物的原理等。有了这些自主的探索,老师就不需利用集体活动的时间来完成教育目标,也不需再进行繁琐地指导,何乐而不为呢?

(四)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是幼儿探索能力的体现,孩子在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探索能力。

论文作者:杨珍秀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幼儿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思考与实践论文_杨珍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