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成就、问题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前景论文,成就论文,地区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拉美各国早在60年代率先在发展中国家中开始了一体化进程,90年代更加蓬勃发展。本文对30多年来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成就、问题与前景进行总结、探讨与展望。
一 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成就
从拉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地区一体化在促进各组织内部贸易的发展、振兴各民族经济和改善拉美在国际中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促进拉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发展。60年代一体化组织成立前,拉美地区内部贸易往来十分有限,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成立为拉美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创造了条件。1960-1980年,整个拉美地区内出口总额增长17倍①。80年代中期,各一体化组织活动明显减少,贸易量下降。而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一体化运动的复苏,贸易量又在上升。进入90年代,随着拉美地区一体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内部贸易有了长足发展。安第斯集团内部贸易额从1990年到1992年各年分别为13.29亿、18.13亿和22.25亿美元,而1993年上升到28.86亿美元,比1992年上升30%②。1993年同1990年相比,拉美一体化协会的地区内贸易额增长89.71%;安第斯集团增长130.33%;南方共同市场增长了161.96%;中美洲共同市场增长了71.99%③。而1994年,拉美一体化协会的内部贸易额迅速增长至263亿美元;安第斯集团内部贸易额达35亿美元;南方共同市场内部贸易额为114亿美元;中美洲共同市场内部贸易额达12亿美元。地区内贸易额的增加,既能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地区工业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也能相对减轻对欧美国家的依赖。
2.加紧交通运输合作,增强地区内部经济联系。为了打通与亚太和欧洲的联系,寻求通往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出海口,安第斯集团内部成员中的秘鲁、玻利维亚与巴拉圭准备共建国际走廊。该国际走廊利用秘鲁的太平洋出海口伊洛和马塔拉尼,通过公路、水路连接玻利维亚的拉巴斯、乔查班巴、圣克鲁斯和苏亚雷斯港,然后到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再经阿根廷,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海大西洋。目前这一走廊的秘鲁到玻利维亚段正在建设中。南方共同市场4国为加强内部联系,适应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正在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加强实施地区光纤电缆传输网络的辅设工程。该工程北起巴西南部佛卢里亚诺普里斯城,沿大西洋海岸下连通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再向内地连通巴拉圭的亚松森,工程全长1700公里。连接4国的光纤电缆工程完工后,光纤电缆将延伸至智利的圣地亚哥,从而使南美地区连成一片。这个高速光纤电缆系统投入运转后,南锥体国家间的通信容量、速度和效率都将成倍增加,仅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电信线路就增加1.5万条之多,这必将推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促进了拉美国家在金融、能源、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在金融领域,各一体化组织成立的安第斯开发公司和安第斯储备基金会、拉普拉塔河流发展基金、中美洲一体化银行以及加勒比开发银行等,在为各国筹措资金,发放贷款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成立的美洲投资公司,为拉美的私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了方便。1994年12月初,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三国实现了统一的电脑外汇交易,从而朝中美洲股市一体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此外,有关统一中美洲货币的设想也有了新的进展。在能源领域,1991年7月,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再次延长《圣何塞协议》,继续以低价向中美洲及加勒比9国每天提供13万桶石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向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提供石油。1993年中美洲通过电力并网计划,调整电力余缺、降低电力成本。计划从巴拿马到危地马拉架起一条长达1678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1996年动工修建,2000年建成,投资总额4.98亿美元。其总投资的20%由6个中美洲国家出资,其余80%由泛美开发银行和西班牙ENDESA集团等提供。玻利维亚向阿根廷和巴西输送天然气,委内瑞拉向厄瓜多尔和加勒比国家提供石油开发技术并帮助培训技术人员。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加强在煤炭开采方面的合作。在科技方面,1992年拉美16个国家为推动地区科技合作,制订和实施“玻利瓦尔计划”,集中本地区各国科技力量,共同攻关,以提高拉美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科技合作范围涉及农业食品、信息通信、医疗保健和电子部门等。为使地区科技一体化合作能顺利进行,成立了各国科技行动与合作的联络委员会,将设立“地区保证基金”,向需要信贷的合作项目提供贷款。另外,各国在投资方面也进行了合作。90年代以来,智利在阿根廷近三年内投资达20亿美元④。巴西从1980年到1993年也向阿根廷投资约15亿美元⑤。金融、能源、科技等领域一体化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4.加强了拉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谈判地位。拉美各一体化组织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为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作出了积极努力,尤其是在维护拉美各国的经济利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于经济和贸易等许多问题采取一致步调,“用一个声音”同西方工业大国进行对话,从而大大增强了拉美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谈判能力。在他们的努力下,1973年以来的多次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谴责了西方工业经济大国,尤其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面对拉美各国的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拉美各一体化组织多次利用组织职能,改善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和争取有利的价格与份额。8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的贸易条件日趋恶化时,各一体化组织频繁活动,与国际性组织、西方大国所组成的经合组织多次交涉,使拉美贸易条件有所好转。面对债务危机,拉美各国及各一体化组织发表声明,要求减免债务。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国取得了减少债务的部分成果。拉美经济体系始终以法人资格,代表拉美国家同国际组织保持联系和对话,各一体化组织也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5.拉美一体化直接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例,巴西南方三州直接得益于共同市场。1993年,南里奥格兰德州超过米纳斯古拉斯州,成为巴西第二大出口州,巴拉那州的出口增加了14%,为巴西第四大出口州,而圣卡塔琳娜州出口增长23%,在各州中占第六位,巴西南方这三州的出口已占巴西出口总值的1/4⑥。一体化也促使各国相互理解,阿根廷总统卡洛斯·梅内姆说:“建立南锥体是个不可扭转的进程,我们这里已经有了智利的企业,而直到10年前智利还是我们的敌人。”⑦一体化还促使各国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整个巴西的西班牙语学校满员,在阿雷格里港,1994年要求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增加了80%,在里约热内卢的100家公立和私立学校开设了西班牙语的正规课程,与此相适应,从1995年开始,葡萄牙语将成为阿根廷中学的必修课程。
总之,在过去30年里,一体化活动虽有停滞的时期,但一体化计划却一直被置于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之中。目前,拉美各国普遍认为,努力实行区域一体化至少对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民主进程,对于拉美各国在多边谈判中的地位都具有积极意义。在许多时候和许多情况下,区域一体化被视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
二 拉美地区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拉美地区一体化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成效显著,然而发展不尽人意。如一体化组织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占其总贸易份额较少,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较少;一体化组织计划实施不够,各种机制不够完善;一体化程度不高,基本属于最低层面的自由贸易的合作形式等等,上述拉美一体化的发展不足,是由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所致,主要有:
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条件差异甚大,彼此获利不均。在各一体化组织中,大国与小国,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调整不尽相同,改革步伐不一,各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从发展程度看,有工业化经济大国和新兴工业国,也有工业化程度低,工业产值低于农业产值,仍属于农业国的农产品出口国。从人均产值看,既有高于地区平均水平,也有不足半数者,如南方共同市场,巴西、阿根廷与巴拉圭即是。从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方面看,即使巴西和阿根廷这样的大国,前者也是后者的3倍。这样,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彼此间的互补性和互求受到很大限制。各国所寻求的目标不尽一致,小国弱国需要摆脱合作中的弱势,希望得到足够的补偿。发展不平衡使南方共同市场四国在统一机制内得到好处不均衡。从贸易关系看,阿根廷、巴西由于拥有相对先进的生产条件,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可获得较大的实惠,而巴拉圭、乌拉圭则处于不利地位,致使地区内部贸易过多地集中在阿根廷和巴西两国之间。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四国中除巴西外,其他三国商品出口结构存在较大程度的雷同,这不仅限制了它们之间的交流,而且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导致贸易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影响了地区内国家的经济互补。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于悬殊,内部贸易合作产生的利益多偏向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欠发达国家难以获得同等的报偿,这也是导致内部合作产生矛盾的主要因素。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经济基础、运作机制及对外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尽相同,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构成一个组合体并置于统一的合作机制内,这种利益失衡势必成为一体化组织内部龃龉的主要原因。
2.各一体化组织在对外关税问题上的分岐,使政策难以协调。确定统一对外关税是推进一体化进程和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关税同盟的主要前提,也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的重大问题。它涉及到各国对其工业部门的保护程度,各国的经济利益,因而一时较难协调。在对外关税问题上,各国态度迥然不一。如南方共同市场中,巴拉圭和乌拉圭,经济规模小,需要进口的商品多,关税水平较低,因此反对征税,谋求零关税,以保护从第三国进口和不被巴西技术所束缚。巴西提出共同关税不低于20%,到2000年实施。阿根廷主张实行低关税,以便进口国外的高技术产品装备本国工业,主张将税率定在12-14%之间。虽经多次磋商和相互让步,对85%的商品共同对外关税达成协议,税率幅度在0-20%之间,但对其余15%的商品对外关税未达成一致。这些商品涉及资本货、信息、电信、石油化工等敏感的经济部门,因各国情况不同而立场各异。各国都在寻求对本国最为有利的对外关税。1994年8月,虽经努力四国如期签署了共同对外关税协议,1995年1月1日,南方共同市场如期启动运行,但关税协议包含的许多例外的规定,依然存在种种分岐。
3.领土争端和边界纠纷造成彼此间相互不和,不利于经济一体化计划的实施。在中美洲共同市场内部,成员国之间历史上多次因领土归属问题爆发战争。1969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因移民和边界问题爆发了一场“足球战争”,两国关闭国界,中断贸易往来,洪都拉斯还关闭了连通中美五国的泛美公路,并曾一度退出共同市场,使拟定的中美经济和社会共同体条约无法实施,影响了中美洲地区一体化进程。玻利维亚与智利之间的领土之争导致了1879至1883年的“太平洋战争”,但战争并未解决两国之间的争执,反而使玻利维亚成了内陆国。为了争取出海口的权利,玻利维亚同智利的外交关系时常中断。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关于委内瑞拉湾水域划界产生争执。秘鲁与厄瓜多尔两国1995年1月两度爆发边境武装冲突,这次冲突是1936年以来秘厄两国在有争议的地区发生的第18次冲突。冲突持续了1个多月,2月7日才签署停火协议。这次武装冲突使秘鲁耗费数千万美元,厄瓜多尔开始征收战争税,规定全国职工交两天工资,议员、市政议员和政府高级官员交5天薪水,以筹集1亿美元的战争费用。象秘厄的领土纠纷,在拉美地区至少有十几个国家间存在类似问题,这是拉美存在的冲突根源之一,也是该地区国家间相互经济合作的一大障碍。这些冲突表明,拉美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的领土纠纷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即使在国际形势缓和与拉美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也难免有发生冲突的可能。领土争端和边界纠纷影响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
4.成员国国内收入分配不均,社会问题多,构成地区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南方共同市场四国中,尤其是举足轻重的巴西、阿根廷两大国收入分配不均极为突出。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巴西,占总人口41%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收入少于2美元),占人口10%的富有者,其收入是贫困者的23倍,占国民总收入的48.1%,而10%的穷人仅得0.8%。农村中有7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阿根廷富有者的收入比最贫困者的收入高出10至12倍,全国3260万人口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竟有400多万⑧。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尚且如此,在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安第斯集团的玻利维亚、秘鲁,加勒比联盟的海地等国两极分化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正如第三世界经济学家圣地亚哥宣言中指出:“第三世界,拥有世界人口的76%,却仅仅靠世界收入的27%维持生计——甚至连这点微薄收入也要被不合理地分配,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处于一种赤贫状态。”⑨各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均,两极分化成为拉美一大社会问题。同时,拉美各国目前的政府腐败,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据统计,此项每年侵吞拉美210亿美元⑩。这些都是产生社会动荡的根源,不利于稳定政局,也不利于地区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
各一体化组织能否良性运转,还取决于各成员国的经济是否稳定,而妨碍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债务、通货膨胀、资金短缺及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等。如从70年代以来,拉美债务总额呈阶梯递进增长,到1993年高达4809.94亿美元,相当于出口额的293%(11)。1993年由于巴西的通货膨胀高达2567%,使拉美地区通货膨胀增至800%(12)。外资引进过多与资金短缺导致了墨西哥在1995年初的金融危机,使边境贸易在年初2个月内萎缩70%,25万人失去工作,通货膨胀将达40%以上。以1980年拉美地区的贸易条件为100计,从1981年到1987年各年度的贸易条件是94.4、85.7、86.3、92.5、84.4、78.3、77.9(13),而1987至1991年对外贸易年度变化的百分比为-1.6,预计1992至1993年为-1.4(14)。以上问题不是单靠一体化组织自身所能解决的。各一体化组织成员国贸易比重的提高,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如它们必须努力把更多产品出售给发达国家,以换取硬通货用于偿债和进口必要的资本货,这势必削弱地区内部的贸易联系和影响一体化组织内部的凝聚力。
此外,小地区组织内出口产品雷同,竞争性多于互补性,贸易较大增长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不利条件。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政策多变,使一体化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某一成员国内政策的变化,给共同市场或自由贸易区进程带来新的麻烦。而一体化组织机构薄弱,缺乏制度化的技术支持,系统性和信息交流较差,政治领导缺乏远见和公众支持不够,各国对一体化承诺不够等等,也导致了拉美一体化发展的缓慢。
三 拉美地区一体化的前景
面对上述诸多的不利条件,拉美一体化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它符合时代的要求。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东西方关系缓和,世界大国都以振兴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趋势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发展经济,已不足以应付日益严峻的挑战。若不充分利用合作的潜力,积极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力,在21世纪的世界新版图中,就有可能置身边缘被人抛弃,拉美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吸引力以及同发达国家的谈判地位就难以加强。这种被忽略和对前途的忧患意识促使拉美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加快一体化进程,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布什的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和美、加、墨三国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和启动,促进了拉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1990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的“美洲倡议”提出后,拉美国家深感,要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需要把本地区一体化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联系起来,以期在贸易、投资、债务、石油开发、技术转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多地与美国合作。这种共识大大加快了地区一体化的步伐。正是基于此共识,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和力度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和加强。哥伦比亚政治性刊物《拉美国际》明确指出:在21世纪世界格局中拉美要想发挥一个重要角色的作用,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整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今后一段时期内,拉美仍将在小区域一体化模式中发展,但是,在各国推行经济自由化、贸易集团化、企业私有化、债务资本化的情况下,跨国集团之间的合作也将有所发展。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三国集团已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合作接轨,形成一个拉美北方集团。与此同时,南方共同市场正与安第斯集团内的玻利维亚进行合作,以开发拉普拉塔流域,其发展趋势可能形成一个扩大的拉美南方集团。虽然建立如此庞大的市场是个难以实现的构想,但足见拉美各国在新时期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积极主动性。
从一体化发展看,拉美各国在总结过去言辞多于行动,以及成员国间协调不力基础上作了更大努力。需充分认识到一体化进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难性,才能充分估计它的未来,它的前景。
令人瞩目的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大潮的推动下,拉美一体化已经突破原来设想的模式。1994年1月美加墨自由贸易协定的运行和12月美洲首脑会议宣布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就是有力证明。拉美各国倡导的本地区自身的经济一体化和以美国为首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正在交错进行,两者的相融性大于两者的排斥性。这一发展趋势将对拉美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乃至南北关系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表明,在建立世界地区一体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以各种方式进行经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各国优势互补,是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按平等互利原则,既维护和实现本国利益,又尊重和不损害他国利益,是促进经济合作的必要前提。在合作中,大国或富国采取灵活务实态度,给小国或穷国以适当的优惠和照顾,使各国都受益,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发展经济合作的根本保证。
当前,拉美正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困难与机遇并存已成为拉美一些政治家的共识。在缺乏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本国经济面临多种困难的条件下,短时间内要实现地区一体化的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注释:
①拉美经委会:《拉美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合作》,1985年西文版,第129页。
②《世界形势研究》月刊,1995年2月8日。
③⑧(墨西哥)《至上报》1994年3月23日;1993年3月23日。
④(阿根廷)《经济学家》月刊,1994年2月11日。
⑤⑥⑦(巴西)《阅读》月刊,1994年9月。
⑨(美国)迈克尔·P·特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⑩《腐败的巨大代价》。(美国)《世界新闻报》1993年8月31日文。
(11)(12)联合国拉经委:《1993年拉美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13)(墨西哥)《对外贸易》1990年7月,第614页。
(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2年10月,第88-89页。
标签:拉美国家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巴西足球论文; 中美洲地区论文; 巴西移民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中美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