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新世纪旅游业的绿色旋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旅游业论文,自然生态论文,旋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范围,指的是某一区域自然、人文、历史等条件,造就这一区域旅游市场,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全部因素总和。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特别是针对某一区域旅游资源的界定、开发、利用,由于所涉及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环境、社会风俗等背景的不同,它所呈现出的内容与形式更是有很大的不同。近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被称之为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观念,正日趋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且必将成为21世纪主导世界开发旅游资源的绿色旋律。
盲目造景贻害无穷
长期以来,在国内旅游界,甚至于旅游者本身一直总认为旅游资源是由“老天爷”赐给的,是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的再生性资源。该观点的认可与流行,虽然不是几十年来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和旅游市场追求高利润“跟着感觉走”行为的全部根源,但它却助长并刺激了诸多盲目重建历史古迹,克隆人造景观,胡乱开发旧民俗风景点和热衷于追逐“眼前效益”、“一锤子买卖”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开发旅游资源,就一定会产生对自然环境、原始生态的冲击和破坏,在我国不论你原本拥有多么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它都是一种不可人为再生的资源,这种资源的自然性和原始性才是其根本的魅力所在。近年来,旅游界盲目提倡“人造可创性”、“旅游资源永不耗竭”所造成资源开发上的短期行为,虽然也能构成表面上的绚烂与辉煌,但已丧失了其原有的原始自然风貌,甚至破坏了原有美丽的环境。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它的原汁原味一旦被破坏,即使恢复也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而自然资源的珍贵又在于它生态环境系统的原始性,这种原始的结构与功能一旦被人为的“组合”、“开发”,世界也就永远失去了原本的它。比如说,在我国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点规划、管理、投资的混乱,大倒游客的胃口,众多“人造景观”的门可罗雀,都是明显的例证。
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正是应时而生,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全新观念。它对旧有的破坏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检讨,它认为一切风景区的自然生态都是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形成的,人们在对它进行开发和利用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应当是保护然后才是其他诸如经济效益等。它还同时提倡,只有处于不被人为干扰和破坏下的旅游资源利用,才可将旅游产品的有限生命转化成无限可持续的周期循环。如,联合国世遗专家考察武夷山时,对武夷山“人工竹排游九曲”这一旅游项目,极为赞赏,说,人工竹排没有汽船、轮船所造成的油烟污染,既保护了环境的原始生态,又达到了旅游资源利用的目的,因此,武夷山是永续利用旅游资源的象征和典范。
引发了绿色革命
从古代哲人提出的“天人合一”到当代大师大声疾呼“回归自然”,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没有超出“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一自然局限。可是在旅游界,由于受“旅游是无烟工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奇谈怪论的影响,对资源往往采取掠夺式的开发,把旅游资源看作是赚取利润的工具,肆意破坏绿色生态,导致了整个旅游资源最大的一场绿色危机。
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危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绿色”的丧失。多年来,人们急功近利的行为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耕地沙漠化,森林的植被的毁灭。促使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绿色=自然=人类延续生存”。“永续利用”的兴起与发展所引发的正是这样一场“绿色革命”,时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大建绿色公园,全民植树造林,把空间留给绿地口号的提出及1999生态旅游年的开展,无一不在证明一场由永续利用观念所引发的绿色革命正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兴起。
“永续利用”旅游业新词汇
任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永续利用”观念的产生也不例外。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终于清醒的意识到,任何一个旅游景点,它的资源要想在不断的时光流逝中,始终维持原有的魅力为人们所赞美,要想在残酷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其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利用”上面。
是这样的,永续利用的意义正是,在此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开创了一条:“以满足旅游资源开发需求为前提,既保持资源地原有风貌,又维护了资源地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万代。
“永续利用”的前提是人类生存危机下的“绿色回归”,主体却又是新世纪人类“绿色消费”的发展构想。而它的存在和发展又必须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延续性”这一原则之上,用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人是一种自然过程,“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就要求,每一个当代人无论从事任何工作时,都应站在“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需要这一角度来把握自身行为,在我国古代民间俗话中就有“且留三分田,剩与子孙耕”的思想。前些年人们由于受文化修养、眼界视野等方面的限制,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功利性、盲目性和破坏性。而如今,“永续利用”观念的提出,不但意味着这些随意、功利、盲目和破坏行为的终止,而且还意味着我国旅游资源开发走上了一条绿色的回归之路。“永续利用”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一门凝聚着人类智慧面向21世纪的未来科学。它必将取代陈旧、无序、传统非理智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观念,形成另一种健康有序,充满绿色生机的科学模式,成为主导和带领整个旅游业向前发展的方向并带动社会其他经济领域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范畴。
标签:旅游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