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_大学论文

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_大学论文

全球一体化与市场化下的高教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高教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交通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人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不但加速了各地物品的交流,也强化了各地制度、生活习惯、信仰与文化的互相渗透。全球一体化(Globalization)的现象正在加剧。 不过,交通及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只给全球一体化带来更大的方便。全球一体化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推动力,就是国际贸易带来的商业利益。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个人追求的“渴求商品”(Desirable Good),存在着通过国际贸易而带来购买者、贩卖者和中介者的商业利益。每年全球到外地留学的人以10万计,涉及巨额的外汇流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开放市场的谈判中,也有涉及“知识贸易”范围的例子。 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有没有进入国际竞争性市场的能力及准备呢?在资讯科技及电子联网的高速发展下,“网上大学”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它将会毫无国界阻隔,让学生安坐家中,进入一个充满各式商品的国际高教市场。本地的高校及政府会有怎样的应变策略?本国高校学生数目的增加和政府资助能力的减退,早已迫使高校进入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高校必须检讨各个环节的运作,开源节流及寻求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高校又会有哪些财政策略的选择呢?

一、世贸组织(WTO)与“高教贸易”

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监督机构, 会员国之间籍着这一机构的监督, 保障以下三个国际性协议得到遵守:(一)关税及贸易协议(GATT)。(二)专利、版权、工业设计及商标协议(TRIPS)。(三)服务贸易协议(GATS)。教育是属于第三个协议中的一个项目。第三个协议所包括的国际间服务贸易一直在上升,从1980年的17%上升到1992年的22%,总额达9300多亿美元(Hoekman,1996)。可以预见, 随着“高教贸易”的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国际间的服务贸易总额将会得到进一步推高。

世贸组织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包括了四类模式,其中第三类由消费者进入供应者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例如旅游),最符合“海外留学”的状况。每年全球到外地留学的人数以10万计,涉及巨额的外汇流动。就以亚洲5个主要留学生“输送国”来计,1993年到1995年期间, 平均每年有超过30万学生在较先进的国家留学(UNESCO,1998)。以每人每年学费及生活费1万美元计算,其中涉及的“经济活动”达30 亿美元(见后文表一及表二的估算)。

这种“经济活动”究竟谁得益呢?历来都有很大的争论。从个人角度来看,到海外留学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它不但扩大了个人的视野和增加了个人的选择机会,学成以后,个人更可以通过就业的优势,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钟宇平,1991)。因此,往海外留学,私人得益很大。从输送学生的社会来看,除了那些学成回国工作的人,可以给本地社会提供不同范畴和数量的专才外,海外留学更可以舒缓本地升读高教的压力,减省在本地筹建高校的成本(Lewis,1979)。 但不少国家对让本地学生及学费外汇随意流出,是有保留的。本地的大学面对较优秀生源的下降和学费收入的萎缩,也会有意见。因此,有些国家便设置各种“贸易关卡”,防止外汇流失和保护本国高校的发展。但正如在其他范围的保护关卡,对贸易双方都是不利的。有关的争论,迟早会被提到世贸组织(WTO)的议程上去。

二、“网上大学”

原来的“高教贸易”市场需要接受者或施与者越过国界去交易。交通工具的改进,加速了这种交易活动的进行,但毕竟仍须个人的流动,要设置保护本国高校的关卡,仍不会太难。不过,在资讯科技及电子联网的高速发展下,“网上大学”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将会在毫无国界的阻隔下,让学生安坐家中,进入一个充满各式商品的国际高教市场。第一所得到学术评审(NCACS)认可的美国“网上大学”,在1999 年3月正式“开业”(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99.12.2)。其实通过个别“网上课程”,进行自学进修,在美国本土已相当流行。只不过以此作为“国际贸易”的手段,仍未普及而已。

现时的“网上大学”仍受到两方面的规限。第一是资料输送速度。第二是市场的拓展。第一个规限将会随宽频技术的出现和改进而得到舒解;第二个规限,早晚会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议题,冲破保护主义的关卡规限。事实上,国际性的遥距教育单位,现正开始进行联网,组织成更庞大的跨国机构,例如“国际公开及遥距教育议会”(ICDE)、“欧洲遥距教育联网”(EDEN)和“英联邦公开学习”(COL)等。

三、成本回收与财政多元化

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这不单只是因为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与激化。本国高校学生数目的增加和政府资助能力的减退,也迫使高校检讨各个环节的运作,开源节流及寻求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与此同时,各高校的层序分化,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化,将会受到各高校面对竞争市场的能力及策略所影响。高校会有哪些财政策略的选择呢?

通过收取学费及逐步调高学费,以便向学生回收更大比率的高教成本,是世界性的趋势(陆根书,1999)。随着经济发展及藏富于民的条件的出现,个人不仅仅可以承担更高的学费,由于中学教育已趋普及,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去追求高等教育。后文表三及表四分别列出一些先进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学费占高教经费比例在近年的变化。总的来说,这个比例在全世界都有上升的趋势。而这趋势在私立的高校中,尤其剧烈。由于私立高校的收费通常较高,更加强烈地反映了个人付费能力及意愿上升的情况。在中国大陆,高教由国家统包的现象,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起了很大的变化。从后文表五可以看到学费占高教财政来源上升的趋势,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并无很大的分别。因此,高校不但可以厘订较高的学费,而且可以扩大招生数目,提高规模效益,增加经费收入。换句话说,高校将要逐步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自由市场”。

不过,各高校基础不同,而所处的环境及面对的地区性市场也不一样。高校在功能上及层序上,会出现分化。这种分化,除了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外,也会受到本身的资源结构和财政策略所左右。此外,全球一体化、网上学习和“高教贸易”的开放,使本地高校面对的发展前景,出现新的变数。本地高校更要面对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竞争市场。对外联系,对内坚持质素,会是21世纪高校发展的重大考验。

四、政策考虑

在面对世界贸易组织(WTO )要求开放“高教贸易”和“网上大学”的“进入”,本地高校更要面对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竞争市场。本国的政策考虑,最需关注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是本地适切性(Indigenous Relevance)的保障。

由于个人对高等教育追求的热切,而本地高教机会有限,个人虽然有能力及愿意付出较高学费,也不一定能入学。海外留学及“网上大学”便有广大的潜在的“追求者”和“消费者”。但很多时候,“消费者”是难以获知他从“遥距购买”到的东西是否货真价实。在高教的范畴,本地政府必须要过问,外来的学位课程,在主办机构的国家是否也得到承认?它的质素与其本地的其他课程是否相同?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保证,“消费者”将直接损失和受害。

表一: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国留学人数及留学国别情况(1981-1995)

出国留学人数及国别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1981/2/3 28424 19903/1 654/3 328/3

1987/870795 50128/8 2774/8 1029/7

1991/2/3 126875 81962/3 3241/3 1448/2

1993/4/5 121372 72315/5 3241/3 5496/5

1981/2/3 22161

7194/1 8376/3 5050/3

1987/823819

9157/8 5839/8 6339/7

1991/2/3 33638 13752/3 5735/3 6579/2

1993/4/5 36481 12018/5 5735/311298/5

1985 59795532 9 39

1989 39003513 14 41

1981/2/3

9425

6457/1 125/3 125/3

1987/827856 17874/8 174/8 314/7

1991/2/3 55919 31076/3 252/3 573/2

1993/4/5 71749 36231/5 252/3 1392/5

1981/2/3

5035

1470/1 1228/3 1082/3

1987/8 8890

3869/8 1133/8 1930/7

1991/2/3 15300

4823/3 973/3 3359/2

1993/4/5 18087

4098/5 973/3 6787/5

印度尼西亚

1981/2/3

9675

3260/1 368/3 263/3

1987/814550

7565/8 379/8 515/7

1991/2/3 20839 11744/3 502/3 491/2

1993/4/5 22136 12820/5 502/3 936/5

1981/2/3 30107

7537/1 4960/3 5467/3

1987/836278 14021/8 1410/8 6310/7

1991/2/3 35840 13718/3 1407/3 8529/2

1993/4/5 49413 14015/5 1407/318539/5

出国留学人数及国别

法国德国日本 澳大利亚

1981/2/3 635/2666/2 4838/3

77/3

1987/8

2024/8

2378/810442/8 619/8

1991/2/3 1508/3

6237/125897/1 2657/3

1993/4/5 1508/3

5424/524911/4 2657/3

1981/2/3

43/2766/2 124/3 1272/3

1987/8 59/8 6/8 207/8 1889/8

1991/2/3

46/3 9/1 455/1 6778/3

1993/4/5

46/3 35/5 269/4 6778/3

1985

62 81 1624

1989

56 85 12918

1981/2/3 496/2

1743/2 1351/3

64/3

1987/8

1343/8

3557/8 4010/8-

1991/2/3 1642/3

4486/1 9843/1 704/3

1993/4/5 1642/3

4793/517788/4 704/3

1981/2/3 102/2 61/2

63/3 724/3

1987/8 25/8 23/8

88/8 1418/8

1991/2/3

23/3 28/1 103/1 5374/3

1993/4/5

23/3 46/5 102/4 5374/3

印度尼西亚

1981/2/3 255/2

2897/2 175/3 529/3

1987/8398/8

2143/8 574/8 1314/8

1991/2/3 247/3

2178/1 1032/1 2716/6

1993/4/5 247/3

2107/5 1077/4 2716/3

1981/2/3 147/2 47/2 204/3 4886/3

1987/8164/8 49/8 983/8 7270/8

1991/2/3 122/3 58/1 1742/1 7849/3

1993/4/5 122/3 79/5 2057/4 7849/3

注:①/后面的数字表示相应的年份,如印度尼西亚1981年到美国留学的人数为3260人,在相应的栏目中表示为3260/1;1995 年到美国留学的人数为12820人,在相应的栏目中表示为12820/5, 其他国家也作同样的表示。

②出国留学人数统计为当年该国或地区在50个国家或地区留学人数的总和。

③数据来源:中国大陆、香港、韩国、新加坡分别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5、1990、1995和1998年统计年鉴;台湾的数据取自台湾1998年教育统计年鉴。

“本地适切性”是保障有关课程的知识能对本地的发展有所贡献。有关课程的内容必需要关顾当地的实际情况。这种要求,对专业性的课程尤其重要。如果这方面得不到保证,不仅仅“消费者”直接损失,受到这些“消费者”影响的所有“次级消费者”间接受害。因此,要求国际性的“网上大学”与本地有条件的高校,共同开发具有“本地适切性”的专业性课程,是其中一个值得考虑的做法。

在成本回收方面,社会及个人的承受能力是关键因素。这里要特别慎重处理的是“弱势社群”的付费能力。高等教育固然是提升个人及社会“生产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但也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将来的生活,达到社会流动的手段。效率与公平,不能偏废。

全球一体化与市场化,是高校进入21世纪所要面对的发展挑战。

表二:留学生在个别国家的人均学费和生活费用水平

学费 生活费

美国1993/94

人均 6,731美元

8,730美元

小 3016.9百万美元 3912.9百万美元

加拿大1993/94 2,250加元 7,200-10,100加元

英国1993/94

欧洲国家学生 2,260英磅

其他国家学生

艺术 5,500英磅 2,500-3,100英磅

科学 7,360英磅

临床 13,550英磅

美国1993/94 15,461美元

人均 6929.8百万美元

小9,450-12,350加元

加拿大1993/94

英国1993/94

欧洲国家学生4,760-5,360英磅

其他国家学生

艺术8,000-8,600英磅

科学9,860-10,460英磅

临床16,050-16,650英磅

资料来源:Davis,1998

表三:70年代以来部分先进国家学费占高等教育财政来源比例的变化

国家及高校类型 年份 学费的比例(%)

澳大利亚1987 2.1

法国,所有高校

1975 2.9

德国,所有高校

1986

0

日本,所有高校

1971 31.7

荷兰,所有高校

1985 12

挪威,公立高校

1975

0

英国,大学 1970-71 6

美国,所有高校 1969-7020.5

国家及高校类型 年份 学费的比例(%) 变化趋势①

澳大利亚1994

11② ↑

法国,所有高校

1984 4.7

德国,所有高校- - -

日本,所有高校

1985 35.8

荷兰,所有高校- - -

挪威,公立高校

1987

0 -

英国,大学 1986-8714↑

美国,所有高校

1986 22.4 ↑

资料来源:根据Tilak(1997)和Williams(1992)整理。

注:①↑表示上升,—表示未知或不变;

②澳大利亚1994年的数据引自Marginson(1997)。

表四:部分发展中国家学费占高等教育成本比例的变化

国家及学费占高等

高校类型 年份教育成本比例

玻利维亚

1.0

巴基斯坦1987-88

学院 7.4

综合大学 1.9

理工学院 1.3

所有高校 1985-87 2.5-5.0

公立198510.9

私立199785.0

尼泊尔 1986-874.4

巴西

5.0

马亚西亚

5.8

泰国

6.9

哥斯达黎加 8.0

危地马拉 10.0

尼日利亚 12.4

印度尼西亚13.0

土耳其15.0

印度 1984-85 15.0

韩国

1985

公立49.6

私立82.3

智利 1990

所有高校34.2

公立38.5

私立95.0

公立大学1987 9.6

私立大学198981.0

委内瑞拉 1986

公立 3.8

私立83.0

资料来源:Tilak(1997)。注:未注明年份的国家为1980 年左右的数据。

表五: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来源格局的变化(%),1978-1997

来源

197819901991

1.政府财政拨款总额 95.987.786.9

2.大学创收总额

4.112.313.1

2.1校办企业和社会服务等收入 4.110.310.7

2.2捐赠及其他收入0.2 0.7

2.3学费 0.0 1.8 2.9

来源

199219951996

1997

1.政府财政拨款总额 81.8

73.57

70.05 67.62

2.大学创收总额 18.2

26.43

29.95 32.38

2.1校办企业和社会服务等收入12.88.308.73

8.73

2.2捐赠及其他收入

0.86.246.81

7.93

2.3学费 4.6

11.89

14.41 15.72

资料来源:1978—1992:World Bank(1996),第53页;1995:国家教委财务司,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1997),第92—93页;1996:根据国家教委计财司,国家统计局社科统计司(1997,1998)第48—49页材料整理。

标签:;  ;  

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