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加大了对交通领域的支持力度,高速公路工程逐渐增多。路基作为高速公路工程的基础施工环节,直接影响着公路的承载能力与整体质量。因此,必须施工标准化、规范化路基施工技术,科学规避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路基施工技术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本研究重点探究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化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施工技术
1 标准化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1.1保障施工区域水温的稳定性,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湿度、温度等,其会转变路基本身的物理性质,增加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也会降低路基原本强度,如果能够保持施工区域的水温温度,将会降低地下水、地表水对于地基的影响。
1.2增强路基的硬度,高速公路在竣工后须承受车辆的挤压,路基在这些外力作用下也须保持不受影响,特别是不能出现变形的问题。因此,在标准化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路基的硬度,避免出现结构失衡的问题。
2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标准化存在的技术与质量管理问题
2.1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标准化存在的技术问题
2.1.1存在施工安全问题
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特别是地形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遇到淤泥地段、软土地基、斜坡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地段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将会预留路基的安全隐患,在日后投入运行后易出现滑坡、局部沉陷等问题。
2.1.2存在中线偏位问题
受到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路基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导线点损坏的问题。同时,当前施工人员忽略了中线复测工作,也未注重对控制桩的保护,从而引发中线偏位问题,与《路基施工标准》的要求不相符合。
2.1.3缺乏适宜性强的填料
在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缺乏丰富的经验,在采购原材料时易忽略其性质,选择不恰当的填料,降低了填料的适应性,从而影响到路基施工质量,不仅会直接增加路基施工成本,严重时还会延误工期,影响到工程整体效益。
2.2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标准化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2.2.1 施工人员管理方面
施工人员作为公路工程的建设者,其个人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都对公路建设质量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些所谓的技术人员有齐全的专业证书,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难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应变,导致了许多施工冲突和不合理的施工行为存在。一些基层的施工人员也大多为非专业人员,难免会在工作中出现不规范、不专业的操作。
2.2.2监理方面
监理工作指的是由第三方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和标准化监督的工作,监管内容为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专业性以及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等,可以说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对整体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而监理单位作为实施该项工作的主体,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监理单位和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专业能力不足,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该项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效果,致使施工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后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还有一种问题的存在就是监理单位与工程施工单位联手进行暗箱操作,施工单位用重金对监理工作人员进行贿赂,要求监理人员对质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味的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最终导致完工后的公路工程与标准化的施工工程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存在不达标的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突出。
2.2.3材料方面
施工材料是影响公路标准化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公路在建成后需要经历长时间和频繁的车辆碾压,对于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很高。但如今,市场中有许多以次充好的公路建设材料,其性能根本达不到公路建设的要求,因而导致公路的整体质量都难以达标。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故意购进价格低的施工材料,置公路建设质量于不顾,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于材料的使用没有严格要求,在一些材料紧缺时利用其它材料代替,也将会影响公路建设质量。
3 使用标准化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管理创新途径
3.1选择规范化填料
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材料采购工作,要求材料采购专业人员熟悉路基填料的种类、填料性质,在保障填料适宜性的基础上,节省经济成本,为单位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人员应科学选择填料的最大粒径、强度,针对与规定强度不符的填料,加入适当的外掺剂,其剂量控制在不影响路基压实含水量的范围内。外掺剂剂量的浮动性较大,易受到路基本身条件的影响,施工人员应重视测定外掺剂剂量,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此外,在选择路基填料时,必须按照CBR值表征路基土强度要求明确填料的性质、数量,通常而言,高速公路路面地底下30cm范围内,路床材料(填料)CBR值须超过8,下面填土数值也有严格的规定。如果选择弱膨胀土、湿黏土作为填料进行填筑时,CBR值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以下简称《路基规范》)中的规定,其碾压稠度应合理控制为1.1~1.3,从而确保强度达到相关标准。
3.2纠正中线偏位
3.2.1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导线的复测,确保导线点未被破坏,完成验收工作前都保护好导线点。
3.2.2严格按照《路基规范》中的规定,明确路基的位置桩,包括路堤坡脚、护坡道等,距离路基中心设置控制桩,间隔控制在50m内,控制桩上标记好桩号、填挖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做好边坡放样工作,开始填高或者深挖工作时,应增加中线桩的复测频率,测量路基宽度、标高,如果是使用机械设备作业,控制桩的间隔应控制在200m内,再次复核导线点,确保中线位置的准确性[1]。
3.3做好施工安全防范工作
为科学防范路基滑坡、沉陷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对应的防范工作。如果在路基施工区域中存在洞、坑等特殊地面,应使用当地原有土回填,严格依据路基施工相关标准落实压实工作。压实度与土壤干密度、土壤含水量有着密切关系,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土壤干密度会相应减小,从而也减少了压实度,施工人员在压实过程中应确保土壤的含水量在含水量最佳标准的2.0%内,其应加强控制好土壤含水量,预防路基中出现弹簧土。根据相关实验数据证明,轻型击实标准与重型击实标准相比,能够降低20%~50%的压缩模量,从而改变水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在常规操作时,可选择轻型击实标准,来增加路基的压实度。在压实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处理好压实结构,坚持“先轻后重”“先四周后中间”的压实原则,对碾压过程进行动态控制[2]。同时,施工人员须结合碾压外部环境,控制好碾压设备的前进速度,通常控制为1.5~3km/h,不可大于4km/h。填筑路基时可选择“水平分层填筑法”,按照横断面的结构,分成水平层次后向上填筑,每填筑一层在确定其碾压符合相关要求后,再填上一层,从而提升整体强度。
3.4加强监理工作
施工技艺、材料质量、施工工序等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其实都可以通过完善的监理来解决。而存在这些问题无疑也都是监理工作的疏忽所致。因此,加强监理工作可以说是保障标准化施工的重要一环。强化监理工作首先要聘用行业内较为权威,口碑较好的监理单位,确保每个施工项目和环节都有专门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一些存在于施工中的问题并解决。其次,应在监理过程中将所获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向上级汇报,以作出更为科学的指示。
3.5 加强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整体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标准化施工中的材料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建筑行业发展,施工单位不断增多的行业背景下,由于建筑单位一味的追求高成本,选用劣质材料,最终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案例比比皆是,必须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控制,保障社会的安定发展。首先,要做好对于材料的审核和质检,绝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对于审核的质检人员也要加强培训和监督,一方面提高其专业素质,保证审核效果,另一方面还要严格杜绝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的出现。此外,对于已经通过的审核与检验的进场材料,要做好数量和质量等信息的登记,做好后期的维护与管理,以免由于人为或自然条件等因素导致材料质量受损。平时要加强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4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标准化的措施
4.1使用标准化路基排水的施工技术
4.1.1控制地面排水的标准
施工人员应根据路基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好截水沟、边沟,配套好排水管与急流槽,设计好路基地面的排水设施,为增加防护效果,排水沟建议使用铺砌的施工方式[3]。同时,设计路基两侧灌注沟渠时,可根据相关要求,删除排灌涵洞,从而保障路基的施工质量。
4.1.2控制路面排水的标准
控制路面排水时,施工人员应确保路拱横坡的斜度超过2.0%。为保障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可选择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两种控制方式,前者是指在路基的路肩外侧安装混凝土预制块,并设置拦水带,形成三角形流水集水槽,每隔20m设置排水沟;后面这种排水方式适于用在地势平坦的施工区域,通过硬化路肩的方式,来增加排水量[4]。
4.1.3控制地下排水的标准
地下排水的标准化施工以渗透性为基本原理,通常采取渗透力来排水,如果地下排水量较大,可设置渗沟,并增加渗水管来增加排水量[5]。
4.2使用标准化路基防护的施工技术
4.2.1防护路基坡面的标准
防护路基坡面的目的在于避免雨水、地表水冲刷而形成的岩土风化问题,建议选择种草的方式,包括拱形、方形、菱形等种草防护方案[6]。在种草时施工人员应按照草籽的生长标准,控制好温湿度,提升草籽的存活率,科学降低对于公路的污染。
4.2.2支挡防护的标准
当前路基常使用的支挡防护方式为“挡土墙”,施工人员可根据路基环境选择恰当的挡土墙形式,增强支挡防护有效性。如在高速公路的路基中可使用垛式挡土墙来调节墙体高度,规避安全风险。
结束语
总之,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较多,且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增加,其施工环境也愈发复杂,易影响到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标准化的施工技术,提升路基整体承载能力与稳定性,科学延长公路的使用时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路基工程的内外部因素,选择标准化路基施工技术,合理引进新型施工材料与工艺,规避路基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提升路基施工质量,从而为之后的施工环节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安建霞.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15):14-15+27.
[2]孙兆全.高速公路路基土方填筑施工技术标准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24):155-156+159.
[3]毛志宏.试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7(14):188-189.
[4]王琪.浅议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6(07):231.
[5]刘小和.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化相关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211.
[6]焦习龙.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13(18):40-42.
论文作者:王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路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填料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