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女性的妊娠分娩是一段强烈的情感经历及生理应激过程,因受到社会、家庭、产妇自身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往往易导致产妇产生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其中又以产后抑郁症最为常见。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亦在逐渐增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例数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已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现就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临床护理;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05-02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XiaoYankui.
Guangxi Congzuo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532200,China
【Abstract】Women pregnancy childbirth is a strong emotion experience and the physiological stress process, by social, family, the matern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tends to lead to maternal puerperal mental syndrome,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among them are the most common. In recent years as people material culture living standard rise, people's life work pressure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also ris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number of cases of maternal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caused serious threa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herefore, how to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imel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has become a focus on thinking about the clinical worker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regarding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occurs is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the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 words】Postpartum depression; Clinical nursing; Risk factors; Research; Progress
产后抑郁症是产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产褥期综合征,其主要是指产妇分娩后产生的精神及行为失调症状,其具有发生率高、危害大及隐匿性强等临床特点,主要发生于产妇分娩后2周左右,在4~6周左右症状显著,一般情况可持续3个月~6个月,部分患者甚至会持续1年~2年,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特别是更深入的分析了其危险因素和护理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
1.产后抑郁症的危害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相关报道显示,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13.1~16.3%,国外约为3.5~33.0%,其中又以既往具有经前综合征者较为多见[2]。产后抑郁症除了会对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外,还会对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新生儿的体格及行为发育。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泌乳延迟、乳汁分泌少等情况,这就会对新生儿的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发育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同时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人际关系协调障碍,丧失信心及热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自残及杀婴症状,严重威胁了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
2.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较多,只有了解这些相关危险因素才能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现今认为其相关危险因素共包括以下几点:
2.1 生理因素
产妇分娩后的情绪不佳和体内的内分泌变化及神经递质变化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很高的发生率,约有近一半左右的产妇会在分娩后出现该情况。内分泌改变主要为产妇分娩后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骤然降低所致,雌激素变化会导致产妇大脑与内分泌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变少,从而对神经递质造成影响,易产生情绪波动而引发抑郁症状;而孕激素水平降低会造成与苯二胺芷类药物突然戒断相似的效果,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2.2 心理因素
2.2.1个性因素 产妇的个性特征会对其怀孕和分娩关联的情绪造成影响,杜华等[3]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外向稳定性性格与内向稳定性性格的产妇相对较少,而内向不稳定性性格的产妇则相对较多,可见性格不同产妇的抑郁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区别。王小丽等[4]调查显示,产后抑郁症在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社交能力较差、成就度较差、性格孤僻、情绪不稳等产妇中较为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心理负担 心理负担较重会明显增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妊娠期并发症造成的病理性变化会明显增大产妇的精神压力,产前门诊次数越多,病假时间越长等因素均会明显提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5]。同时,非计划妊娠产妇由于没有做好相关准备也会导致其产后心理负担加重,从而明显增大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2.2.3形象因素 产妇分娩后由于自身体形的变化,若没有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刘春宇等[6]研究表明,产妇孕前及孕期体重指数的剧烈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与正常产妇相比,肥胖产妇更易出现产后抑郁症。
2.3 家庭、社会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家庭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家庭及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家庭不和、夫妻矛盾、缺乏亲人关怀、社区护理不够完善等因素均会引发产后抑郁。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可见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家庭及社会支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7~8]。
2.4 儿科及产科因素
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张要珍等[9]研究显示,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5.16%,剖宫产分娩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9.5%,可见剖宫产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更高。同时,新生儿的健康、性别、哭闹、有无畸形及喂养等均会增大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3.护理干预措施
3.1 健康宣教
(1)产前健康教育:产科门诊应于产妇分娩前对其身体情况、疾病史、心理状态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等进行了解,并向产妇详细讲解妊娠的相关知识,以提高产妇对妊娠过程的了解。同时,还应及早发现高危产妇,帮助产妇识别负面情绪,使产妇掌握合理的情绪自我调节方法,以促进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10~11]。(2)产时健康教育:分娩时产妇易出现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充分的心理及情感支持,通过亲切、温和的语言给予患者适当的指导,协助及指导产妇合理进水、进食,以使产妇摄入充分的能量及营养。吴靓[12]研究表明,全程陪伴分娩能够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产妇的应激水平,减少出血,并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产后抑郁程度。(3)产后健康教育: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因为其构建舒适的病房环境,确保产妇休息充分,并向产妇详细讲解相关的育婴知识,指导产妇掌握合理的婴儿护理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13]。
3.2 家庭支持
产妇分娩后需要家属共同为其构建舒适的休养环境,然后由家庭成员协助产妇一同进行育婴,以便促进产妇及时转变角色。同时还应注重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耐心倾听其心理感受,并通过温和的语言给予产妇适当的开导。此外鼓励产妇分娩后尽量早进行身体锻炼,以促进器官功能及体形的恢复。
3.3 社会支持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给予产妇系统合理的社会支持,增加对高危产妇的家纺次数,给予产妇充分的情绪及生理支持,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改善,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相关学者研究表明,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构建的院外心理干预服务可有效改善产妇产褥期的不良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14]。
3.4 中医护理
中医医学认为,产后抑郁症属于“郁证”范畴,中医在该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上均颇有研究,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的认可,患者的接受率也较高。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对肝郁脾虚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中药联合针灸进行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产后抑郁症状,据分析其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来进行干预[15]。
4.结语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影响,并且还影响着社会及家庭,但依然有许多的产后抑郁症患者未被及时发现,故也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16]。因此临床应提高对产后抑郁的重视,加强早发现及早干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及时的合理干预对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任芬,孙宁,寇丽红等.农村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8):1334-1337.
[2]吴玉红,阮军,沈贵荣等.产后早期EPDS分值的预测效度及产后抑郁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3):52-54.
[3]杜华,刘春宇,何燕等.基于一所医院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5):321-323,333.
[4]王小丽,董燕,周晓梅等.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13-515.
[5]胡娟,王玉琼.产前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9):765-767.
[6]刘春宇,杜华.东坝地区产后抑郁的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70-1672.
[7]赵玉琴,胡艳红,赵静玲等.护理支持对产妇分娩过程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18-1419.
[8]陈姣.35例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418-419.
[9]张要珍,张延丽,卢明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发病率的影响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1):57-58.
[10]范福玲.家庭跟进式护理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698-1699.
[11]陆丽,代莉,刘岚等.导乐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3-25.
[12]吴靓.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982-983.
[13]刘翠红,关凤枝,杨文霞等.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8-90.
[14]刘萍花,肖亚.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02-5403.
[15] 徐峰.逍遥散配合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896-899.
[16]杨文艳,麻丽萍.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6):47-49.
论文作者:肖燕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抑郁症论文; 抑郁论文; 因素论文; 危险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