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_农业论文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_农业论文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村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落后10~20年,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一)单机辅助管理阶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原农牧渔业部就提出强化计算机在农业管理、 生产等领域应用的要求;1987年3月,正式成立农牧渔业部信息中心。

(二)系统规划起步阶段

1993年农业部制定了“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1994 年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金农工程”。1995年初开通了全国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网。1996年农业部开通了因特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1997年农业内部各行业(如科研、乡镇企业、动植物检疫)信息系统开始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开通“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三)网络技术应用阶段

2001年9月农业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工程启动。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省、市、县、大多数乡镇以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二、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辐射日趋扩大

截止2002年底,各省(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 建立局域网的城市、县分别达到近50%和20%左右。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9000多个,占乡镇总数的23%。在一些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

(二)网站建设方兴未艾

近几年国内涉农网站总数增长较快,据统计,到2003年3月底,我国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389个,是1998年底的13倍,2000年底的3倍。

(三)采集体系已具雏形

农业部在全国累计布设了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 农机等领域形成了33条信息采集渠道,开发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目前用户数已达2.5万个,适时采集发布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供求信息;

(四)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据介绍,中国国家科研计划从1990年开始,开发出实用农业专家系统200多个,在全国22个示范区应用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五)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据农业部2002年底网上调查显示, 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负责信息工作的职能部门,有89%的地(市)、66%的县(市)和29%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

三、存在问题

(一)信息意识薄弱

有的地方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电脑打字、 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

(二)“数字鸿沟”加剧

尽管我国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000多个,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 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

(三)农民素质偏低

据有关资料,在全国农村约4.6亿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仍占22.25%, 这使得我国很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网上销售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

(四)服务水平不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农村信息服务队伍,

(五)信息资源缺乏

目前国内的农业农村网站大多缺乏高质量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内容泛泛, 一家有家家有,实用性差,特色信息少,甚至栏目设置雷同。

(六)“最后—公里问题”突出

由于大部分地市县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庄、 涉农中小企业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信息屏障”。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意识,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投入, 特别要重视西部贫困山区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农村信息系统日常运行费用,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以及有关软件的开发,提高农村信息处理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二)巩固现有基础,完善网络体系

(1)加强与巩固现有的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的农业信息主渠道。(2)建立区域性农业信息网络。(3)建立三级网络体系。

(三)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共享体制

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稳定、快捷、海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

(四)健全信息队伍,改善传播机制

基层政府要健全乡镇、村信息站的信息员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 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村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

(五)重视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教育培训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向农村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 另一方面是面向农民的信息化培训。

(六)探索鼓励措施,引导农民上网

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利用信息员、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 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

(七)加强资源建设,提升数据质量

开展对网络信息进行整序、组织、 重新包装等深层次开发利用增值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动植物生长模型和专家诊断系统等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

(八)利用传统媒体,辅助信息传递

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最有效的办法, 是用现代互联网与覆盖面最大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话等传统媒体相结合,最终使信息进入千家万户。

摘自《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长沙),2004.4.10~13

标签:;  ;  ;  ;  ;  ;  ;  ;  ;  ;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