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外活动有很大的潜力_课外活动论文

历史课外活动有很大的潜力_课外活动论文

历史课外活动大有可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有可为论文,课外活动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正在加速,包含思想素质教育内在因素的历史学科受到青睐。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加强,课外活动同样需要强化。笔者长期热衷于历史课外活动并取得明显效果,其做法主要是:

一、建立兴趣小组

历史课外兴趣小组以自愿报名参加为原则,但是为了缩小多年以来应试教育对历史学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建组以前笔者主动和班主任就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对历史成绩优良的部分同学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坚持参加小组活动,且能发挥骨干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到有趣则来,无味则去,兴趣小组自然要有趣味。为了保持组员稳定,达到活动预期目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效果良好。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听老师讲解,讲故事比赛,看历史资料,出历史园地,听戏剧录音,看幻灯投影,看录象放映,搞外出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活动秩序井然。

在现有情况下,老师讲解是主要形式,讲课前应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长期积累的资料中,事先确定讲课内容。讲课力求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四性兼备,讲课内容配合历史教学进度,考虑报刊影视内容,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例如正课上原始社会时,第二课堂参阅《帝鉴图说》选讲尧、舜、禹的故事。明朝托孤老臣张居正、吕调阳为小皇帝朱翊均编写的帝王教材《帝鉴图说》中既有“善可以为法”的故事,又有“恶可以为戒”的故事。内容深刻,可读性强,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配一幅生动的插图,图画古色古香,学生喜闻乐见。正课上春秋战国时,第二课堂选讲《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珍闻录》中孔子、孟子、屈原的故事。又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放映时,讲述三国名人轶事。身处移民城市的上海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学生存有地域偏见,我有的放矢地介绍地区名人,如:汉朝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是江苏沛县人,献身虎门的抗英名将关天培是江苏淮安人,祖籍泰州、生于北京的梅兰芳是京剧大师,祖籍绍兴、生于淮安的周恩来是开国总理等等,教育学生加强联系,增进了解,相互尊重,增强团结。当发现有人歧视丧父亡母的学生时,则介绍幼年丧父的东汉科学巨人张衡,父丧母亡的三国“神医”华陀,父母双亡的一代贤相诸葛亮,父亲早逝的千古“书圣”王羲之,幼失怙恃的唐代“画圣”吴道子,幼年亡母的“诗中之圣”杜甫等人,从而使来自双亲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统一认识:丧父亡母而自强不息的孩子可以逆境成才,甚至脱颖而出,成为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名人。参加历史兴趣小组的女生较多,就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女性名人,如女皇武则天、女诗人李清照、女纺织家黄道婆、“鉴湖女侠”秋瑾、“国之瑰宝”宋庆龄等,她们喜上眉梢。初中学生爱听历史故事,如果投其所好,他们乐而忘返,课外活动常常延长时间,而听完课后,他们会提出一些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得到满意答复,才含笑而去,有的还要翻阅老师带来的历史资料,兴尽而归。

二、组建考察小队

热爱祖国的不能仅仅是少数参加历史兴趣小组的学生,而应该是每个学生,学生虽不能象沈括、李时珍和徐霞客那样进行科学旅行,也不能像法显、玄奘和鉴真那样西行或东渡;既不能象张骞那样开辟“丝绸之路”,也不能象郑和那样开出“海上丝绸之路”。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建国之才、效国之行,我让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按照个人兴趣,自行结合而组成“我爱故乡”、“热爱祖国”、“万里长城”、“首都北京”、“十朝古都”、“丝绸之路”、“名人陵墓”、“名胜古迹”等热爱祖国考察队,在图书管理员支持下,尽情遨游书海,集体借阅图书,广泛查阅资料,收集书面材料,写出考察文章,“一二·九”纪念日组织学生交流,评出先进小队。通过组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读写兴趣,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更加热爱文明古国,为振兴中华学习,立志为人民服务。

三、组织外出活动

初中学生虽不可能象宋朝学者刘彝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上海既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名城,近代以来又多光荣革命传统,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班主任配合下组织全班学生外出活动,或者组织历史小组外出活动,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参观地处中心地带、馆内珍宝荟萃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代雕刻等几个专题陈列馆使中华文明6000年灿烂辉煌在这里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又如参观位于虹桥、展品丰富的上海历史博物馆;集中虹口、堪称一绝的家庭收藏馆。

不知其数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出版家、教育家,曾工作、生活在上海,我们因而可能参观名人留下的幢幢建筑:香山路7 号孙中山故居,皋兰路1号张学良旧居,山阴路132弄鲁迅故居, 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54号邹韬奋故居,华山路303弄26号蔡元培故居; 参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思南路73号周公馆等。

不少名人永远安息在上海,学生因而也能瞻仰名人墓地:志丹公园徐光启墓,宝山临江公园陈化成墓,闸北公园宋教仁墓,虹口公园鲁迅墓,虹桥路宋庆龄陵园,龙华烈士陵园,等等。

千姿百态的古塔点缀着祖国的锦绣江山,学生足不出沪而能在旅游中看到独特新颖的座座宝塔和其他建筑,如北宋初建仿木结构的南翔寺砖塔,北宋所建玲珑多姿的松江方塔,近在塔旁画面生动的明刻照壁,南宋始建规模较大的嘉定孔庙。由近及远,还组织学生走出上海到昆山古镇周庄,参观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看到民风淳朴的江南古镇,领略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情。

组织学生集体观看《鸦片战争》、《血战台儿庄》、《重庆谈判》、《大转折》等影片,也可培养学生爱国思想、革命情操。

四、出版历史园地

按照教学进程,配合纪念活动,结合素质教育,及时布置《历史之窗》。

依据社会发展过程,先后展览古今中外历史图片。这一部分历史图片,取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学挂图缩样》,图片紧扣教材,布置方便快捷。这些图片在课堂上虽曾使用,但重新布置在橱窗之中,可使学生仔细琢磨,温故知新。

《历史之窗》还陈列过不少图书、画册。如: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上海博物馆藏宝录》,工具书《世界之最》、《中华第一词典》、《中国历代名人词典》、《中国历代帝王录》、《中国将相辞典》、《中国宫廷知识词典》、《中国名胜典故》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名人传略、历史名著等等,增强学生求知欲望,颇受欢迎。

另外,《历史之窗》还展出过邮票、钱币、毛主席像章、旅游纪念品,鼓励学生业余收藏,友好交流各自藏品。

遇有重大纪念活动,《历史之窗》出版专刊。如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刊出毛泽东生前工作、生活照片和《毛主席纪念堂》照片。中共诞生70周年,展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照片。

《历史之窗》以史育人,以史明理,内容充实,设计精美,丰富了校园的生活,开阔了师生眼界,宣传了历史知识,弘扬了祖国文化。

《历史之窗》出版频繁,兴趣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各尽所能,完成一份工作,有的还能独当一面。这样既可减轻老师负担,更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五、开设历史讲座

在全国和在上海有重大庆祝活动或纪念活动时,在领导支持下,向全校师生开设历史讲座,以求普及历史知识。

例如1991年在纪念上海建城700周年时开设历史讲座, 讲述上海这座世界名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改革开放中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而尽心尽力。配合讲座,《上海旧影》随之推出,回眸历史,让大家看到清朝末期的上海外滩、信号台、国际饭店、跑马场、静安古寺、火车站、清末民初的上海街景、大世界……以后又推出了《今日上海》,让大家看到摄影镜头下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人民广场、“一大”会址、少年宫、博物馆……通过新旧对比,更爱社会主义。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专题讲述香港历史来龙去脉,发动各班学生,出版《香港小报》,择优陈列在《历史之窗》中,从而形成欢庆高潮。

其他如建党、建军、建国等节日,在不同范围里开设讲座,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建设共和国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提高了素质,还培养了能力。

标签:;  ;  ;  ;  ;  ;  ;  

历史课外活动有很大的潜力_课外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