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职业中专学校 武胜 638400)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在农村中职学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1、学校要组织游览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游览回来,不知写不与作文,如果写作文,我宁愿不去。” 2、“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甚至因为星期五有作文课就被语文教师称之为黑色星期五。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这样的结果的呢?
其一、是学生的原因。由于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空洞,要表达的意义肤浅等缺点。
其二、是教师的原因。部分农村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仅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弄蒙了,灰了心、泄了气,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这样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
其三、是家庭的原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以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了最大的牺牲品。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狂喊了多年,但总体的情况未见好转。这点在农村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大部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能够考出好成绩。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困难,使农村中职学校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
第一、要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对待问题要有感而发,坚决做到“我手写我口”。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第二、教师的教法要新颖而别具一格。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职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农村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枯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职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利用对作文的批改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多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职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职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常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后期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结一个善源——给人无穷智慧的源头。
论文作者:唐诗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中职论文; 教师论文; 想象力论文; 水平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