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讨论文

面向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讨论文

面向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讨

吴雪峰,孙潘潘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计算机系,江苏 徐州)

摘 要: 论文首先介绍了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与主要问题。通过对校内实训模式现状与问题的研究,找出影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症结所在。最后讨论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校内实训模式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校内实训;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合理设置阶段性的综合实训课程,保障学生各阶段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内实训是将理论教学链接到实践的主要途径,通过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嵌入合理的实践项目,可弥补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需求不足。

一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现状

当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偏“教”而不“实”,缺乏理论指导与管理经验[1]。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利用率不足,在建设阶段,主要着眼于提高硬件保证,而忽略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软件”层面,致使校内实训的利用率不高;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仅作为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形式的简单延伸,在实训过程中主要练习虚拟性项目,而并非企业真实项目;现阶段的实训模式主要看重单个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并非从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后劲不足,限制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重形式,轻内涵,人才培养方案不明确

现阶段,许多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普遍存在着重提升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而在前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基地建成后的管理方式上存在严重不足之处。在筹建阶段,能够争取更多更大的投入,尽最大可能把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提升到最新技术水平,对于提高学生实训质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2]。但是在影响学生实训质量的因素中,人才培养方案与后期管理更为重要。只有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高效的实训管理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校内实训达到更好的效果。

(2)受课堂教学影响大,开拓空间不足

当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的课程体系安排基本上是某一科目与方向实践内容的专项学习与训练为主[4],过多地运用教学性实训项目和验证型实验等方式进行练习,用实践去验证理论,缺乏真实的企业级的专项训练;同时即使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方式可以模拟企业化管理,例如分工位、打卡等,但这些手段仅仅模拟企业表面,并没有企业化的项目开发流程与沉浸式的项目开发角色体验,学生不可能从虚拟化的项目实践中有太多收获,从而校内实训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由式(1)可知,为了实现对反映陀螺转动的直流信号的检测,需要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二倍频分量,得到直流分量。常规一阶直接Ⅱ型滤波器结构如图3所示[6],Z-1为延时单元,一个延时单元即为一阶滤波器单元,由系数a(1),a(2),b(1),b(2)来确定滤波器的响应,令a(2)=-1+1/K,b(1)=0,b(2)=1/Ka(1)=1,K=2N,N为正整数,则滤波器时域可表示为: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即校内实训只是专业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变形或延伸,校内实训是为专业课堂服务的。这种观点是极为谬误的,是不可取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研究型本科教育,两者所关注的重心是不同的[3]。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应着重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开发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一味陷入到理论知识学习中去。不可否认的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益处,但现阶段还应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4)校内实训师资项目实践能力不足

对关键词的显示方式选择为Time Zone,得到的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最早的关键词是2007年出现的“混合式学习”,之后出现的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最新出现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已经渐渐的得到了普及,总结出了适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在中小学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 改革校内实训模式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其中:为父代个体对;为重组后子代个体对;β1,β2为在(0,1)内独立生成的均匀性随机数,具有重组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β1,β2的取值范围使各子代个体受限于初始种群设定的最大数据矩体,且个体间距离逐步减小,易导致早熟收敛,为此本文将β1,β2取值范围改变为[-θ,1+θ],θ>0,使子代基因突破父体定义范围,拓广了算法搜索范围。为了防止子代基因超界,再设置约束修正算子检验每个新个体合格度,直到达到种群规模。然后比较父子两代的最优个体匹配度,拣选所有同代中大于较差最优匹配度的个体,替换子代中相同数量的最差个体,完成重组配对工作。

(二)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建设产学研为一体校内实训平台

对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由于日常教学任务重,项目实践机会少,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参与企业在实训中心的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项目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

计算机技术发展变化非常快,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也会随着企业业务调整、相关技术发展随之改变,制定合理可行的核心课程体系和求变的实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静”和“动”的有机合成。“静”则是指专业基础课程;“动”则是指在某个实训课程里可以设置多个技术方向,该技术方向可根据当前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的贯穿在实训项目中。例如,某个实训课程名称为“软件项目实践开发应用”,在该实训课程培养方案里可以设置三个方向:.NET方向、PHP方向、JAVA方向。可在当年的实训教学中根据企业需求,在同一实训课程体系下,选择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方向作为实训的主要内容。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企业走访,了解现阶段企业对于人才的真实需求,突出重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6]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课堂教学而轻项目应用实践,而且很多教师课堂教学任务较重,在项目开发实践方面不可能投入很多精力,从而导致目前负责校内实训教学任务的教师项目实践能力不足[5]

校企合作是提升校内实训内涵的重要途径。对于某些实训课程可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实施。“请进来”则是将企业工程师及企业项目有计划的引进校内实训过程中来;“走出去”则是在企业真实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可直接与企业项目开发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起实训平台,可以做到项目案例共享、教学资源共享、人才资源共享;校方可以从企业获取成熟的项目案例与其他教学资源,而企业可以从参与实训的学生中发现与培养本企业所需的人才,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7]

(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化训练模式

首先,采取项目驱动方式进行训练。项目和案例是校内实训的重要教学资源,为参与校内实训的学生选取合适的项目和案例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企业提供已完成的真实项目,在保证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择优并作适当裁剪,需求真实完整,项目文档相对齐全,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可按照企业的开发标准和管理方式演练该项目。实训过程就是企业对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过程定义、项目计划、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程序编码与测试交付等。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参与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这些角色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数据库管理员、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在整个流程中,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总监角色,为学生项目开发进行“保驾护航”,技术托底。校内实训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各阶段的成果文档按照企业级的交付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3)缺乏真实企业级训练

此外,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实行类似企业管理的工作制度,每日签到打卡、日小结、项目进度计划,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中工作的氛围与方式,提前转换角色,为未来更好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不仅要在运行形式上模拟真实企业环境,而且要在内涵建设上模拟企业氛围。增强学生项目开发的团队精神,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8]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解决校内实训师资不足的有效途径。而多数高校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在实训中心的具体项目开发中难以胜任。直接从企业内部或者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具有一线项目开发经验同时对实训教学方式具有深刻理解与体验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传授一些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教学人员的不足;同时这些技术人员可以与校内教师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校内教师可以学习真实项目开发经验,从而可以提升师资能力,提高实训质量,完善产学教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正确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运用事项,从而使史料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对史料教学的应用。

作者简介:赵敏荣,女,陕西西安人,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机械基础与化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图学。

三 结语

面向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校内实训采用真实项目实践方式进行实训教学,以校内实训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基础,以项目开发为载体,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后,学生对软件项目开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解并熟悉整个项目开发的流程,能够使得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编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开发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学生未来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颖.对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2014(9):32-33.

[2]周桂英,魏世亮,吕晓晴.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以汇华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7):24-26.

[3]王应良.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学,2015(2):122-123.

[4]张志佳,张雪,李佳,等.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2(2):53-55.

[5]赵润林.基于项目驱动的校内计算机软件实训室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学,2015(2):122-123.

[6]尧有平,陈星豪.“校企合办校内工作室”的高职实训模式探索 [J].经验交流,2013(11):161-163.

[7]沈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52-53.

[8]侯锟,赵鹏,周明,等.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职业院校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8(3):47-48.

本文引用格式: 吴雪峰,等.面向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62):148-149,16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2.050

作者简介: 吴雪峰,男,江苏滨海人,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计算机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孙潘潘,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计算机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标签:;  ;  ;  ;  

面向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