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其中最为重要以及常见的就是结构的裂缝现象的出现,由于结构裂缝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的安全以及实际功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避免结构裂缝的出现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防控。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处理技术
引言:混凝土建筑裂缝的控制在任何一个建筑中都会存在,裂缝的产生会对建筑产生不同影响,给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因此,要加强对建筑裂缝的控制,对于保证建筑质量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房建工程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1因为设计问题而导致的裂缝
在设计阶段,经常由于结构断面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就导致形成构件裂缝,所以由于设计允许的施加在构件上的预应力不当也会形成构件裂缝;由于在构件配置钢筋的过程中,设计计算书中提供的钢筋过粗或者过少都会造成构件裂缝;设计阶段由于没考虑到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变形也会产生裂缝;还有在设计中如果将混凝土等级定位过高,也会由于灰量的过大,产生裂缝。
1.2收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完全硬化成型之前,都要经过塑性阶段,这一阶段混凝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收缩。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挥发较快,若施工环境干燥,而没有采取充分的养护措施,塑性收缩就会引起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另外,当混凝土结构的水平面积较大时,其横向的收缩速度与纵向的收缩速度很难达到协调一致,这显然也使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
1.3荷载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混凝土裂缝都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荷载不当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就是人为造成的。首先,由于混凝土的硬化成型需要一段时间,拆模过早或拆模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而此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如果过早荷载或荷载量过大,显然会形成裂缝。
1.4材料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首先,混凝土材料的含泥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往往含泥量大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较大。其次粗骨料、细骨料的粒径和选材也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如骨料粒径过细会造成水泥用量的增加,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机会,而骨料中存在碱性硅化物时则容易产生局部的爆裂性裂缝等等。
1.5环境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与外界环境影响极为关键的环节,一般都具备着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施工环境、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混凝土结构也会随之出现变动与变形,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容易造成混凝土温度变形,进而产生一定的温度压力。当这种温度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制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结构抗裂强度现象,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与出现。一般来说,当裂缝的宽度总是随着温度变化而有所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肉眼便可以观察到这一变化与影响。同时在环境的影响下,极容易造成钢结构出现腐蚀、火灾的现象,从而侵害了其表面性能,因这种物理和化学作用而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1.6配比不当导致的裂缝
我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现,混凝土水灰比过高、粉砂使用量过大也会导致楼板产生裂缝。由于水泥水化时需要的结合水通常占水泥重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条件下,测评混凝土强度等级就取决于水灰比数值。现工程界混凝土施工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为满足泵送需要,惯例是配以较高的水灰比,得到必需的流动性,从而确保了浇灌质量。与之相反的是,水泥水化以后,混凝土中会有多余的水分残留,进而蒸发产生气孔或直接产生水泡,混凝土的实际有效断面就会减少,其抗荷载数值也会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科学分析,荷载作用的影响可能会在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在楼板表面产生裂缝。
2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技术
2.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我们要不断加大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力度,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尤其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我们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精心选择水泥材料。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减水剂,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我们可以在水泥中加入适当的粉煤灰,从而减少水化热。我们需要结合当下的需求来选择骨料,选择连续级配粗骨料来配置混凝土,从而提高混凝土抗压的强度。我们针对如何控制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这一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当我们在实施这些措施时,我们要加强对保温保湿的养护工作的实施力度,尽可能地使混凝土降温的速度降低。
2.2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在建设项目开始之前,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和质量意识培训,前者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便于管理,后者是建设项目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时刻提醒所有的工作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注意。在正式进行建筑施工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经颁发的相关工作规范进行作业,减少工作成果因个人原因出现问题的几率,要达到这一点要求,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上就是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对策,接下来开始讨论工程材料的控制和保管。对于进场材料必须全部进行质量检查,不让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进入施工环节,主要检查的对象为水泥的项目有,稳定性、含沙量、成型时间和强度。进场的水泥要保证符合所有相关的强度、收缩性、垂直性的施工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减少由于材料问题导致的裂缝产生数量。由于材料问题的检测较为容易,可操作性高,而且由于材料问题导致的施工环节返工难度最高,费用最大,所以必须在能够控制的阶段就将其紧紧的控制住,减少施工质量的变数。其次,砌体结构砂浆的标号要符合施工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砂浆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在拌制砂浆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计量,保证砂浆的强度在稳定的区间内。最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墙体的组砌方法要科学。在砌筑之前要摆砖,然后浇水保证砖块的湿润,严禁使用干砖砌墙(冬季施工除外)。窗体的钢筋边框与墙体的结合处要留有适当的马牙搓,这样有利于增强边框与墙体的连接,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小房屋裂缝产生的几率。
2.3提升混凝土的浇筑的养护工作
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中会对实际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做硬性的规定,在浇筑施工完成后的十二小时内,需要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保温以及保湿养护是相对比较好的养护方法,而混凝土的实际养护时间的长短会受到材料以及实际施工的环境的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的养护时间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需要保障混凝土在实际养护过程中的湿度以及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随时的进行测量并且将其记录。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薄膜进行覆盖,这样就能够控制混凝土的实际湿度,进而避免裂缝的出现。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微裂缝产生是不能避免的,我们不仅要清楚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同时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也要做到最好。工程的负责人要重视工程质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以及及时的发现出现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对混凝土的配制、搅拌以及浇筑、养护等过程进行严格的监察。
参考文献:
[1]钟放平等.《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J].建设监理,2012
[2]富文权,韩素芳.《混凝土工程裂缝预防与控制》[J].混凝土,2011
[3]陈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
[4]王晶,邵?,王方海.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防治及处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
[5]黄浩,田桥.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及补救[J].科技资讯,2010
论文作者:王子修,任喜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结构论文; 材料论文; 荷载论文; 也会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