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习难点优化小说教学——高中语文小说的投影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说论文,难点论文,教学设计论文,高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师生间的中介——教学媒体,更负有有效发挥其教学功能的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系统中,设计和运用好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无疑是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途径之一。本文仅就采用电教投影媒体,优化小说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有小说18篇,这些小说多为古今中外名篇,堪称文质兼美。然而要让学生学好这些篇目,达到大纲要求的“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却有较大难度。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时代、国度、社会的诸多差异,形成学生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二是由于选编的小说篇幅长(如《林黛玉进贾府》共18页约6500字),内容多,而课时又较少。这些对小说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我根据上述教学中的难题和高中学生认知阶段性特点,着重选用了文字投影片开展教学活动。看似简单的文字片,与形象生动地呈现图画类内容的投影片有所不同,它能概括精简地提供较抽象的文字图表类信息,这对于高中学生从中提取、内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进行探索性学习十分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其纳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中,根据不同篇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文章特色等精心设计,并与其它媒体配合运用,形成合力,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了解小说的复杂背景
要读懂并能鉴赏一部有社会意义的小说,必须首先深刻领悟其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课本中小说反映的时代大多距今天较远,学生十分陌生。因此,设计和运用提供背景材料的文字投影片,介绍有关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有助解决此类难题的有利前提。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反映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一部精典小说,但要让学生准确把握阿Q的性格特征并理解其社会悲剧难度较大。因而,分析阿Q形象必须紧紧扣住社会环境。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投影片:
在介绍时代背景时,即出示此片——课文第一部分的要点,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阿Q所处的辛亥革命后的农村阶级对立的现状;二是初步营造悲剧氛围。
在分析阿Q性格特征时,为避免学生只感性地认识阿Q荒唐可笑而简单地把他看做喜剧人物,再出示此片,帮助学生理解:在被辛亥革命冲击的未庄,贫苦农民阿Q的自发革命要求和落后思想意识是矛盾统一的,是时代、社会的产物。
在探究阿Q的悲剧时,学生易于归结到性格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第三次出示此片并开展讨论,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由于当时农村实质仍是封建统治,在闭塞落后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未庄,必然产生阿Q悲剧,进而认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
由此可见,一张投影片三次不同时机的运用,对学生准确把握特定时代、社会中的典型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是小说教学的灵魂,能否对其正确领会,也是学生是否具有鉴别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教材中有一部分外国名著,学生的理解常常不准确甚至可能会出现偏差。利用文字投影片,可增加信息密度,浓缩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把握文章全貌,能有效避免文章理解的随意性。
如《警察和赞美诗》是美国讽刺小说家欧·亨利的佳作,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投影片:
此片完整地包容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思想内容。教学中,以遮盖形式从左至右分四次展示。(1)全文三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入手去领会;(2)各部分主要内容:分析流浪汉苏比的奇特遭遇;(3)故事的本质特征:认识苏比奇特遭遇的本质;(4)主题思想: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在总结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思想内容时,让他们再统观全片,可帮助其将全文内容谙熟于胸,从整体上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扭曲的内心世界;维护治安的警察宽纵犯罪、拯救灵魂的上帝却把人送入监狱,进而懂得小说揭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
三、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要塑造人物,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都必须从情节结构入手。因而,帮助学生理清情节结构是学好小说的基础。教师可利用文字投影片的可分可合、反馈及时等特点,适时点拨,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奠定好理解小说的基础。
鲁迅的《药》是一篇反映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的小说,构思独特精深,情节为双线结构,学生理解困难较大。据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投影片:
教学中,学生先读书思考,在玻璃纸上画出情节结构图,老师抽样投影展示,多数学生能概括出如“片一”的明线而忽视了暗线。经启发,又可概括出如“片二”的暗线。但两线关系怎样,如何交织,又形成难点。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老师在讨论中点拨,将二片拉动到场景重合(小方框重叠),边分析边书写两线关系的词,从而形成共识,理解了如“片三”的双线结构,从而领会通过“药”的线索联系,反映了华、夏两家人的悲剧,进而理解本文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而许多典型文学形象的性格特征较复杂,学生难于准确定位。设计和运用好文字投影片,可引导学生调整心理距离,尽快“进入角色”。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了别里科夫——一个性格孤僻、行为鬼祟、虚伪守旧的沙俄政府的卫道士。学生要准确理解这个文学形象典型性及社会意义比较困难,于是我设计了可翻盖的投影片:
套子内容
套中人衣着 雨鞋 雨伞 棉大衣 黑眼镜…… 依恋旧事物:用具 伞套 表套 刀套 车蓬……
孤僻 僵化职业 教古代语言、歌颂过去……
与世隔绝思想 只相信政府告示和报上文章……
害怕新事物:语言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鬼祟 虚伪生活 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袋……
惶恐不安
使用此片时先不出示答案,让学生读书,找准有关词句填写“套子内容”,并由表及里地理解人物性格特征,教师抽样投影点评后,再盖上答案片。让学生通过对套子内容的分析,从人物荒谬可笑的表象深入理解:正是这“套子”似的精神枷锁,使他僵化、虚伪,成为沙俄鹰犬。
此外,还设计了“‘结婚事件’与‘套子’关系”一片,使用方法同上片,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套中人”的本质特征及必然灭亡的命运,同时预示沙俄制度必然崩溃。
以上二片,不仅概括性强,有助于解决教学难点,其使用方法还刺激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五、领会小说的写作特色
小说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以刻画人物的方法为最主要。一部好小说,除了成功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外,有特色的肖像描写对突现人物性格特征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往往一带而过,难于发现一些精彩传神之笔。
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塑造就有精彩传神的肖像描写——“画眼睛”。为帮助学生领会其特点及作用,我设计了这样的投影片:
教学中,采用盖片方式,在讲解“我”三次遇到祥林嫂时分三次逐层出示“画眼睛”的语句,分析其作用时再盖上右边“作用”部分,便于学生比较分析三次的异同,懂得作者如何匠心独运,通过心灵之窗——眼睛的特写,传达祥林嫂连遭打击,精神步步走向崩溃的悲惨命运,从而领会肖像描写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及作用。
以此类推,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特点时,分析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巴尔扎克《守财奴》),恰如其分的动作描写(如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如高尔基《母亲》)等方面,皆宜设计和运用文字投影片,不仅可帮助学生领会写作特色,对平时习作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如上所述,通过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这一探讨研究,深感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必要性,其中有三点认识须进一步明确。
一、电化教学必须注意和研究学生的“学”。用于高中教学的电教媒体,不仅要有验证性材料,更要有探究性材料,其作用点应侧重在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方面。本文所列举的文字片都是从这点着眼的。
二、文字投影片的表现形式以“图表化”为好。这样不仅直观洗炼,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比较理解和识记,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要积极而适时地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本文介绍的“一片三用”、“结构清理”、“角色定位”等,都是对搞好课堂双向交流的尝试。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字投影片的设计和运用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其作用不应被忽视,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