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帆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帆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需输血治疗的140例患者,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输血检验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检验结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正定型符合率、反定型符合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验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够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观察,可在输血检验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式微柱凝胶;临床输血;血液检验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113-02

现代化医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临床输血已经成为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临床救治患者期间,输血是非常重要的手段[1]。但用血的安全性是临床输血的关键。确保输血安全,就必须配血正确。如在此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过去,临床输血检验采取的是抗人球配血。此种方法可检测出不完全抗体,但假阴性情况仍有可能存在。并且此种检测方法操作复杂、收费相对高、输血不及时等缺点。但卡式微柱凝胶属于新型的检测方法,可筛查出不规则抗体,可进行交叉配血与血型鉴定[2]。本文研究分析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需输血治疗的140例患者,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5.3±7.2)岁。观察组70例,男39例,女31例,患者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46.1±7.3)岁。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输血检验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即采取的是盐水凝集检验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检验前需准备血型定型免疫试剂与微柱凝胶免疫卡。根据凝胶按方法配血。抽取患者3~5ml肘部静脉血液,抗凝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随后就可严格依照检验步骤操作。首先,不规则抗体筛查。选取凝胶卡,并在卡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将01、02、03、自身写在微柱对应的位置上,撕开凝胶卡铝片的封条。随后在01、02、03、自身的孔中注入对应的1%的50ul细胞悬浮液和25ul血清。在离心机下离心操作9min。其次,交叉配血方法。将受血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利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细胞悬液。随后再取另外的凝胶卡,写上患者的姓名,将主侧、次侧、自身写在微柱上对应的位置。将受血者的25ul血清和供血者1%的50ul细胞悬液注入主侧孔内,次测孔加入受血者1%的50ul细胞悬液与供血者25ul血清。自身对照孔加入受血者1%的50ul细胞悬液与供血者25ul血清。在离心机下离心操作9min。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标准

微柱凝胶试验判断标准:试管内的所有红细胞都沉于试管底部,显示为阴性,试管中红细胞因凝集而未沉入管底表示为阳性。

盐水凝集发判断标准:红细胞呈现为游离状态表明阴性,红细胞凝集表示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正定型符合率、反定型符合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型检测结果对比[n(%)]

组别 正定型符合率 反定型符合率

对照组(n=70) 63(90.0) 62(88.6)

观察组(n=70 )69(98.6)* 68(97.1)*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盐水法、酶法与聚凝胺法均属于传统方法。此类方法操作相对比较复杂、最低检测限度比较高、自动化程度偏低。同时这种检验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影响因素,很难实现标准化。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输血治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残疾或死亡。为确保输血安全性,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通常在输血前需检测血清和血型[3]。如患者输进了不相匹配的血清或血型,那么就可能出现抗凝的情况,引发血管内栓塞,诱发心血管疾病,最终造成患者残疾,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死亡,出现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准确配对血清血型非常重要。

在现代化临床医学的逐步发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已经被作为为安全配血的方法推荐性使用[4]。临床输血检验的时候,卡式微柱凝胶实验作为新型的检测方法,利用凝胶微柱层析分子的排阻效果,将含有特殊抗体的凝胶介质加入到微柱上端的反应腔中,随后就可将红细胞加入其中,直至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可见,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可通过细小凝胶颗粒组成滤网,并在离心操作下,分离出凝集的红细胞与尚未凝集的红细胞,并在电脑显示屏上显示出不同的图谱。随后依据标准戒毒方法解读图谱,就可实现标准化的目的,有助于改善传统检验方法的不足,加快血液配对速度,提高血液配对准确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比传统的检验方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具备高准确率、高灵敏度、高安全性,有效简化操作步骤,充分体现出该种检验方法的优势。血小板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快速检测出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就能够避免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发生[5]。相对于其他类患者,具备输血史的患者容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但就当前的临床输血,应用于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非常少,由此增加多次输血患者的风险。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测出的血小板抗体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非常高。输血中可将患者的血小板样品输入,就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部分患者合并某些疾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自身凝血功能障碍等,会影响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检测的准确率,同时肿瘤和癌症患者同样不适合使用此种检测方法。因此,为确保检测准确率,应先了解患者自身疾病[6]。通过对比观察,可发现卡式微柱凝胶方法可加大输血安全性,降低患者输血风险性。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检验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够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观察,可在输血检验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思,徐革,邱容,等.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0):789-790.

[2]邓智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7):160-161.

[3]陈雪梅,贺小艳,粟兵,等.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应用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5,14(s1):678.

[4]阳福桂,刘芳,戚志萍,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498-500.

[5]高阳,芦璐,王德景,等.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6):476-479.

[6]张俊平.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4(4):72-73.

论文作者:姜帆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