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论文_王兰彬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论文_王兰彬

王兰彬 贵州省平塘县甘寨小学 558300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看来,数学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优异的成绩。许多教师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其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也会非常优秀。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当遇到一些实际性问题时,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却比成绩一般的学生显得更加茫然。因为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只擅长进行纯粹的数字计算,他们对纯数字的反应更加熟练,也更加依赖,面对实际性问题时也就难以解决。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化刻板,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调整;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28-01

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需要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结合现实生活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理论的说明和数字的运算上,而是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单纯的数字运算会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对“数”的认识上,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反应能力会很差,许多自己会的知识将难以被熟练的运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去结合现实生活来创设数学问题的情景。比如,在探究“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和宽,现场解决数学问题,再根据老师公布的数据进行验证。再比如进行“解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现场取两个大小不一的水瓶,在里面灌满水,告诉学生“我左手边的瓶子的重量比右手那边的要重五十克”,然后让学生进行现场计算,计算后再由学生亲自进行测量检验,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会逐渐地习惯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

二、创设实际情境

当教师认为直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不能满足其上课需要时,可以进行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同样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但成本更低,也更加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假设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当教师进行“位置”这个单元的教学时,可以积极进行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结合热点时事进行问题创设,比如,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平面坐标图时,在特定的位置上用数对(4.4)标记这一点,告诉学生“这是中国在南海布置的巡洋舰”,然后在(0.0)标记一点,象征南沙群岛中的一个岛礁,再标记(1,2),象征日本军舰,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也方便学生对于问题有一个直观而立体的概念,便于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组织趣味游戏

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要让学生在课上持续地集中注意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当教师感觉到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游戏具有竞争性和交互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对简易方程的教学时,可以弄来一些橡皮泥,将其团成球型,依次排好,用小纸片标记顺序,再于黑板上分开区域,随机抽取学生上台,给出限定时间。当学生解出方程结果后,要按照解出的结果砸扁对应顺序的橡皮泥,砸错的或者超时的学生会受到一些小惩罚。教师还可以分组,进行积分性的竞赛,来增加比赛的紧张感和竞技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消化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兴奋与快乐,让学生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降低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难度。

四、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体,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学生做”为核心的架构,单方面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刻板僵硬,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对作业的布置形式进行创新,通过改变作业的布置形式来扭转“从教师到学生”的关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根据教学内容,自己为其他小组出题,并拟定答案,让学生来教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创新数学问题,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有新意的数学问题,避免纯粹的数字计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回家后外出游玩,根据其所见所闻,创造具有生活情趣的数学问题。比如,学生在回家后看到蜜蜂在花丛采蜜,回到学校后出题:后山有一片花丛,每隔一分钟就会有蜜蜂过来采蜜,已知我到那里的第一分钟,采蜜的蜜蜂数量是一只,之后每过一分钟,来采蜜的蜜蜂数量就会翻一倍,请问五分钟后这片花丛一共有多少只蜜蜂?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际性,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有很大的益处。教师还可以利用分组制、积分制来激励学生。哪一组的题出的好,哪一组加分。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设奖励机制,每周可以进行积分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需要教师长久地进行努力,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目前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多管齐下,将多种成功方案融合到自己的教学模式中,增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严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J].学周刊,2019,(03):57-58.

[2]李志新.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51.

[3]张少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 2016,(01):96-97.

[4]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论文作者:王兰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论文_王兰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