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1
摘要: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 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 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成矿系列;岩浆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中生代;华南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单元, 本文界定的华南地区是指长江以南、四川盆地以东的陆域范围。该地区范围宽广, 跨越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尤以铁铜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以钨锡钼铋铅锌稀土稀有铀为主的南岭成矿带的特色最为显著, 对其构造背景、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研究长盛不衰, 研究程度甚高。本文在对华南六个构造单元之不同性质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矿特征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成矿规律和壳幔相互作用对于华南区域性成矿的影响华南构造演化及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从构造演化的角度看, 华南作为扬子和华夏两大板块通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大陆的一部分, 大致经历了6 个构造时段的演化,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早期末、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加里东运动期间、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叠世,每个时段发育不同的岩浆作用, 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本文界定的四川盆地以东的“华南”范围而言,包括了下扬子坳陷、苏沪皖浙、江南隆起东段、浙闽沿海、武夷隆起、武功山断隆、赣南隆起、闽西南-粤东北“坳陷”、粤东沿海、阳春“坳陷”)和云开“隆起”共11 个构造-岩浆带及相应的成矿带。
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划分是依据同一时代、同一地质构造背景、同一地质成矿作用和同一矿床组合自然体。地质构造环境与地质成矿作用是核心。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矿床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和具体的地质成矿作用,矿床成矿系列无疑具有示踪成矿构造背景的意义。
2对若干重要中生代区域成矿规律的探讨
华南中生代成矿岩浆源的探讨成矿岩浆源是形成岩浆作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物质与重要热、动力基础。我们提出的华南中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五个矿床成矿系列各有其成矿岩浆源,按其成岩的岩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壳幔的关系以及成矿元素组合、矿床组合特征, 我们认为存在三类相对独立的成矿岩浆源,即扬子类、赣东北类和南岭类。成矿岩浆源的形成受控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 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引发不同性质的壳幔作用,构成不同的成矿岩浆源,形成与成矿有关的、具有一定演化规律的岩浆岩组合,各岩浆岩组合具有一定的成矿专属性, 这就决定了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的性质。
3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
华南地区中生代在不同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下形成5 个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 其成矿时间、成矿组合的分布与演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上起自印支期延续至喜山期, 燕山早、晚期是成矿高峰期。总趋势是从赣南粤北地区向各方向都变年轻, 成矿组合亦有各自的变化规律, 如向西、向南、向东都有锡多金属矿化的加强, 向北钨铜矿化加强。武夷-云开成矿带自印支期至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始终没有间断, 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银、铅、锌、金矿床均有发育,显示了其所处赣东北、南岭和东南沿海三个成矿带的交叉部位兼有三个成矿带的某些成矿特色。
4中生代成矿作用与板块对接的关系
根据目前的研究, 华南地区至少经历过多次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 最先是华夏与扬子两大板块在晋宁-加里东期的最终拼合, 然后是印支期华北与华南两大板块的拼贴, 随后是燕山期至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以及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海的形成。显然, 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华南板块的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对接关系密切。
5华南燕山期地幔运动及其对岩浆成矿作用的贡献
燕山运动虽然命名于华北,但在华南的影响同样广泛而深远。燕山运动之后,中国东部的古地貌格局类似于现今的青藏高原, 白垩纪之后尤其是新生代期间地幔的强烈作用导致整个中国东部地壳呈翘翘板的方式“东降西隆”(Wang et al.,2000;王登红等,2005),即东部地壳拆沉减薄而西部增厚, 尤其是青藏高原。这样的构造格局大转换不但具有全球意义,也决定了华南地区区域成矿格局的形成。
6结语
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是近百年来地质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当今板内成矿前沿科学问题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本文以成矿系列成矿理论为指导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如成矿岩浆源的问题,不同成矿岩浆源成矿作用相互叠加、叠合问题, 板块俯冲、对接对板内成岩成矿远程影响的问题,板内古构造再活动成岩成矿的问题,板内构造运动对地幔活动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1991.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北京:地质出版社:1−256.
[2]陈毓川,裴荣富,张宏良,林新多,白鸽,李崇佑,胡永嘉,刘姤群,冼柏棋.1989.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床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508.
[3]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陈郑辉,李厚民.2008.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北京:地质出版社: 1−138.
论文作者:张天元,郭雷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成矿论文; 岩浆论文; 成矿作用论文; 华南论文; 中生代论文; 矿床论文; 燕山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