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1052119900218xxxx
摘要:文章回顾总结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规范制定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规范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的评估应该与现今的设计规范相协调,结构的时变性能、损伤累积以及结构的耐久性等问题应该在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中予以考虑,并在检测和鉴定规范中予以体现。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规范;检测
引言
今年来,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期限或功能的变更、遭遇地震、山洪、泥石流、飓风或火灾的袭击等因素的影响,都非常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大都针对拟建新结构的验收而言的,这些传统的准则大都跟不上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学者们对此看法一致.目前我国建筑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的有力实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1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
从二战至今,建筑业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一战后的重建工作,由于二战期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建筑,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二战后的重建工作是规模大而标准较低.据粗略测算,我国现存的建筑中,有03亿平方米的住宅为危险房屋,约有1300万平方米的危险工业建筑,而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已经进入建筑寿命的“老龄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危房的危害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单一标准的建筑不满足,于是乎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房屋建筑发展的 .随后,又因地价和拆建费的过度上涨,从而把建筑业的发展推向第三次发展时期,对以前的房屋进行改造和维修.例如意大利在1978年用于改造费用的是1965年的4.2倍,在1980年,英国的维修、改造建筑工程占到了全年意大利建筑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自1970年后建筑业开始走下坡路,而维修行业却逆势增长.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用于厂房改建投资额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挪威的维修改造工程和前几个国家相比更高,占到全年建筑总工程量的65%.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房屋厂房占总投资的90%,而到了第五个“五年计划”时降到了只有45%.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但旧建筑需改造量却非常大,单单上海市就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需投入将近16亿元资金.由此可见我国也逐步进入旧建筑改造维修的第三阶段.据统计,我国中小城市5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有将近24亿平方米需要鉴定,这其中还有10-12亿平方米建筑急待加固和改造,这显然给我国的维修业、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建筑结构检测方法
2.1建筑物重点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的检测有利于对建筑材料中钢的使用情况作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评估,一般采用超声波检测法及射线检测法,这两种检测方法可以确定钢材料在建筑工程中运用时的强度及韧性。缺点是钢结构的锈蚀情况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其腐蚀情况、程度等,保证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2.2砌体检测
砌体即为建筑物用砖块构成的部分,可采取直接、间接两种方法对建筑物的砌体进行检测。直接检测即是计算砌体的抗压强度,依照检测得出的参数评估施工质量及材料质量,但其缺点是检测需取样,难免会对建筑物砌体造成一定破坏,并且若选择直接检测方法,工作量大,耗时长,工作效率较低。如果选择间接检测方法,虽然不会破坏砌体本身,但是与直接检测方法相比,数据的准确性较差,不足以支撑其结论。间接检测方法是基于建筑的整体质量、所用材料的评估检测,这种方法误差大,但间接检测方法的优势在于避免砌体受到损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专业的检测人员可以综合运用直接监测方法和间接检测方法,保证建筑工程检测的质量效能。
2.3建筑物中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强度检测方法一般为钻芯或回弹法。钻芯即通过直接钻取混凝土得到样本,对样本进行具体检测分析,获取有效的、合理的参数及混凝土抗压性的检测报告,及时完善工程的不足,确保工程安全性。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破坏,某些重要支柱或支撑结构会被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检测方法也一直难以推广。回弹法可以有效减轻对混凝土结构本身的破坏程度,但得到的参数不如钻芯的检测数据精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拔出法在建筑工程的检测中使用较多,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也很小,测量结果精准度高,是综合钻芯与回弹法的有效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
3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检测检定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即实用鉴定法、近似概率法和传统经验法.虽然我国建筑检测鉴定技术有所发展,但我国的建筑就钩检测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3.1现有检测和鉴定规范没有联系
目前的结构的鉴定不同于西方先进的结构设计,鉴定的全过程脱离了鉴定个体本身,鉴定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分析.通常对于检测项目会有多种鉴定方法,应充分考虑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今后我国有关部门就应该把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规范同检测有机的相互结合,使检测完成后误差最小.
3.2结构的承载力验算我国扔沿用传统的设计规范
例如我国颁布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当验算被构建的承载能力时,结构上作用的组合作用于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必须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去执行,而此规定会使得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相互矛盾,使得只用期和基准期的不等.因此,对于既有结构的状态,就不能再参考过去的标准,应考虑到既有结构自身的特点,必要时还要重新进行分析和相关研究.
2.3在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方面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
企业厂房的鉴定主要采用《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的传力树法.这一方法有其自身局限性,在传力树模拟中,只要有一个传力树的某个构件失效,整个传力树就都会失效.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从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开始研究,争取反应结构最真实的情况.
4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今后发展的趋势
4.1加强深入研究
(1)信息技术的采集和不确定问题的处理.
(2)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大数据的建立,为现有的结构建筑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持.
(3)对现有建筑结构大型复杂结构失效和破坏模式的探究,还要对因抗力减退荷载时被改变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4)用户的实用评定方法的研究和整体结构耐久的研究.
(5)寻找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实用结构可靠性的评定方法.
(6)对现有老旧建筑的整体加固机理一级相关技术的研究
4.2有待改进分析
(1)在不断积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据库,完成大数据对已有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
(2)设计规范和发展的观念想协调,应考虑抗力衰竭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
(3)充分利用每个构件所提供的历史信息
(4)运用科学的手段操作方法和现场荷载试验技术.
结束语
做好建筑结构检测应用方面的探讨工作,可为建筑结构状况的改善提供支持,促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处于稳定的应用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结构问题发生率。因此,在建筑结构设置过程中,应给予其检测应用更多的关注,控制好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对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建筑结构检测的有效性。同时,需要注重建筑结构检测的规范使用,避免影响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建华.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综述[J].建筑结构,2018,(S1).
[2]陆锦标,顾祥林.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住宅科技,2018,(06).
[3]山本裕,常木康弘,向野聪彦.日本结构抗震加固的工程实例[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03).
论文作者:王玉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鉴定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检测方法论文; 我国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