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华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311800
【摘要】如今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建设有效课堂,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积极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沟通汇报等,对语文教育特点有效把握,对教学环境合理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08-01
语文核心素养是综合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中心。核心素养下,语文课程要讲授语文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审美能力、健全人格等,有效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研究先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对所有学生全面教育,使其获得语文素养,增强思想文化知识和素养,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应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转变教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学
1.1改变思想,建设学习平台
新课改情况下,语文老师要改变思想,进行课堂合理定位,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训练,给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和平台[1]。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课文时,结合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磅礴气势,弥补其不能有效感受雄伟景象的不足。在学生观看后提问,我国众多自然景观中钱塘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有哪位学生看过吗?看过的学生和没看过的学生都有什么感受?请进行分享。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积极交流。老师可以实施以读代讲进行教学,开展朗读比赛,在朗读后背诵,以实现课堂优化达,进行朗读过程感悟思想,议论同时深入理解课文。课文学习后,让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进行钱塘江大潮景观详细介绍,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2教学过程优化,灵活应用课本内容
语文实际教学时,学习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素质的形成。利用对课堂教学目标、环境、方法、结构等各方面的优化,进而实现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优化,灵活应用课本内容,让课本知识可以充分有效服务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的《手术台就是阵地》,在具体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白求恩大夫事迹,感受白求恩工作负责、对同志高度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应用多媒体播放白求恩故事的视频,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理解课本知识和内容。课文内容把学生和作者联系着一起,要让学生实践阅读,不能用老师的分析理解进行替代。然后,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研究,对课文的“战地”进行理解和体会,并对课文内容和内涵进行拓展延伸,搜集关于白求恩的事迹,拓展小学生思维。
2、实施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写作是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写作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实施各种写作训练,老师要正确对学生实施写作指导,加强学生认识写作知识、技巧、方法等意识,进行积极表达自己情感,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创造能力[2]。第一,写作教学要重视课内教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不能为写作而写作,要自主思考,灵活写作,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习作《这儿真美》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游玩,参观景物、建筑、环境等,体会每个地区和环境的个性色彩。第二,对课本资源深入挖掘,对相应的课文进行续写或缩写等,以提高学生写作和创造能力。比如,学习了《巨人的花园》课文后,对学生进行引导,续写巨人砍倒围墙后的情况,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创造。第三,实施多种写作活动,开拓写作途径。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对班级及周围人物、事件进行记录、阅读文章后写感想等,以各种方式积累和丰富习作资料和素材。
3、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素养
3.1进行生活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生活体验,实现学以致用。具体语文教学时,要回归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实践体验,增强语文学习积极性,丰富实际体验,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3]。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时,在课堂拉搜索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北京春节各种景象,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春节景象和趣事,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实际是生活实践感受,可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同时培养情感,使学生对家乡热爱和生活的热情。
3.2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下来的瑰宝,现代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小学语文老师要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兴趣,进而真正充分理解和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实施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施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第一,识字练字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学生学前就开始认读的资料,老师在教学时写字练字过程中,观看这些经典作品动画视频,能更好的学习生字,也会理解其内涵,还能进行写字实施规范。比如,学一年级下册的《人之初》课节,就是节选《三字经》的片段,教育学生有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第二,进行古诗文的具体教学时,进行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增强学生的思想情感。比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使学生明确作者因远离家乡,在重阳节倍加思念亲人的情感,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学生懂得“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一种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对相思了解和升华,要有尊老爱幼品质,思念亲人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构建有效课堂,老师就一定要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培养,有效遵循教学规律,实现思维发展和碰撞,要进行听、说、读、写、思的有效教育,同时更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综合能力和素养。并且,要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思想,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使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中形成良好习惯,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5): 18-19.
[2]林敏红.谈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课外语文,2018 (10):7-7.
[3]李海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开心:素质教育,2017(10):52-52.
论文作者:陈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课文论文; 白求恩论文; 核心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