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体会论文_许庆华

(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传统手术分别运用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中,评估和关注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此文开展研究及计算的数值是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纳入并予以临床治疗的70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依据患者的住院日期单双号实行分组,一组纳入35例,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实行在参照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方法实行在实验组,研究及统计两组患者的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对比于参照组,P<0.05,呈现数据研究及检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要比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更优。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传统手术;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85-02

消化道早癌是癌细胞的浸润局限在患者的黏膜层或是黏膜下层的相关消化道癌,近年来,消化道早癌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消化道早癌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中也逐渐被应用,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患者的术后恢复比较快等[1]。本文参加研究及统计分析的数值来自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纳入并予以临床治疗的70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评估和关注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传统手术分别运用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加入本文分析及研究的数据来自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医院纳入并予以临床治疗的70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参考患者的住院日期单双号开展分组实验,一组入组患者有35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之比是19比16,(56.82±4.58)岁是其年龄平均值;实验组男性和女性之比是20比15,(56.88±4.59)岁是其年龄平均值。比较并统计参照组和实验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基础资料,P>0.05,并未呈现出数据间的显著差异。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与家属都签字知情同意书,得到医学伦理会相关审批。纳入标准:确诊存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自愿加入本文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运用于参照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予以患者麻醉后,行手术切口将患者的病变切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方法运用于实验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对患者静注适宜丙泊酚予以麻醉,采取染色剂将患者的肿瘤边界呈现,且和边界外侧大概5毫米行标记,采取5毫升靛胭脂加100毫升10%甘油加1毫升0.0005%肾上腺素加5%果糖加生理盐水,对患者标记的外侧开展黏膜下的多点注射处理,沿着标志物实施环形切开处理,并对病灶实施反复的注射及分离,将患者的病灶予以完整切除之后,采取氩离子凝固方法等予以止血处理。

1.3 相关指标

调查两组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

1.4 统计学分析

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术后并发症总计算值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开展卡方检验,数据添加到统计学软件(采取SPSS21.0版本)分析和检测,P<0.05,证实数据研究及检测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及关注两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

得到的结果数值体现,实验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97.14%)与参照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相关计算数值(91.43%)实行对比和检验,两组以上指标数据没有出现明显差异,P>0.05,并没有证实数据研究及检测的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癌组织完全切除总计算值分析及关注

3.讨论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均比较常见,需要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开展尽早治疗。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开展传统手术治疗可以获得一定临床疗效[2-3],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变完全切除情况比较好,但是,因为传统手术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带来的损害比较大,患者的出血比较多,手术耗时比较长等,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机体恢复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长,具有比较高的治疗花费,加大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4-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于内镜指导下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黏膜下开展注射,采取电刀剥离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固有肌层及病变黏膜层[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将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灶切除,属于微创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减少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损害,减少手术耗时,有助于促使患者术后机体康复。而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将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肿瘤彻底除去,且尽量将正常组织相关功能保留,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许卫君,吴琳,季洪赞,等.整合干部保健医学模式对老年人群消化道早癌的筛查与诊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5):385-387.

[2]高杰,安薇,施新岗,等.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内镜医生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1):747-750.

[3]孙邵红征,黄爱霞,刘荣,等.窄带成像技术放大胃镜联合高频超声小探头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6,34(3):272-273.

[4]沈陈波,杨建民,徐启顺,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6):571-574.

[5]席曾海龙,张正坤.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452-455,460.

[6]王金臣,石丽红,唐成祥,等.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费效比对比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16):47-48,63.

论文作者:许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体会论文_许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