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女孩的爱照亮了一个村庄_大学辍学论文

城市女孩的爱情照亮一个村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庄论文,女孩论文,爱情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年前,一个偏远山窝里20多名小学生集体辍学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后,该校唯一男教师黯然神伤的图片,拔动了远方一位城市姑娘的心弦,由此演绎出一段跨越世俗的不屈之恋和两位年轻人改写山村教育的动人传奇……

突如其来的悸动

1997年,17岁的李红英正在江西省永丰县城中学读高三,进行紧张的复习备考。李红英心地善良、成绩优秀,从初三开始,她连续3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学校甚至将她当作“种子选手”,希望她能考上重点大学。

李红英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料正当她一门心思钻进书本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发现,却改变了她的命运。

1997年11月16日上晚自习前,李红英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在学校报刊栏前浏览当天的报纸。当她看到《江西日报》时,一则标题为《肖老师和他的四个学生》的消息吸引了她的视线。消息说,在赣西萍乡市上栗县一个偏远的山窝里有所学校,全校教职员工只有肖老师一个人,肖老师18岁,每月仅120元的工资,为了补贴学校的开支和学生的学费,肖老师还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去当运煤工。但由于老师紧缺,当地百姓太穷,现已有20多名学生中途辍学。文章还配了两幅图片,一幅是肖老师给四个学生上课的情景,一幅是四个孩子和肖老师玩乐的场面,图片里的肖老师虽然长得英俊,但明显夹杂着难以掩饰的无奈和伤感……

善良的李红英看完这则消息后不禁鼻子发酸,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悄悄记下了那所学校的地址。当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来到了报上说的那个山窝,见到了心地善良的肖老师,肖老师和孩子们列队鼓掌欢迎她,整个小山村都快沸腾了……

第二天一觉醒来,李红英发现自己已是泪湿衣襟。午休的时候,她躲在蚊帐里给肖老师写了一封信,向肖老师表达了对辍学儿童的同情和对他的崇敬之情。然后又取出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120多元钱,匆忙赶到邮局,将信和钱一起寄出。李红英这才觉得心里像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浑身轻松了许多。

令人瞠目的抉择

1998年3月18日,离高考不到4个月。李红英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信。信封上的寄信人地址是:上栗县桐木镇枣木村姜岭小学。李红英不禁一阵狂喜,感到心在怦怦地跳。她躲到僻静处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

红英同学:

你好!你的信和汇款已经收到,我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向你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你的信我认真地拜读了几遍,你的善良和爱心使我深深感动。我这里属于贫困山区,家长又不重视教育,收到你的信后,又有2名同学相继离开学校。情急之下,我到学生家做思想工作时,将你的信和汇款转给他们看,并用你的汇款帮他们垫了学杂费,没想到这样做很见效,第二天,就有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来了。

一直没敢给你回信,因为我参加过中考,知道你参加高考肯定更紧张,给你写信怕影响你学习。但后来一想,如果你收不到我的回信,不知道信件和汇款是否顺利到达,或许更影响你的学习。

我虽然身为校长兼教师,但只初中毕业,水平有限,没有能力给你学习上的帮助,只能代表全校师生向你表达最诚挚的祝福:祝愿你高考取得好成绩!

望注意身体,劳逸结合!

肖烈生及8名学生

令肖烈生没想到的是,他的来信再次打破了李红英平静的备考生活。当天晚上,李红英第一次向老师请假,在安静的宿舍里给肖烈生写了一封长达5页的信,向肖老师畅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信中写道:“肖老师,以前,我的理想是考医学院,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认识你之后,我发现当一名人民教师是最光荣的事,如果我能考上大学,我一定要报考师范院校,将来和你做一名同行。”

就这样,鸿雁传书中,两个心地善良的年轻人的心越贴越紧……

时间一晃就到了7月7日,李红英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高考。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李红英以一分之差落榜,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的尖子生却名落孙山,学校震惊了!

望女成风的父母在家里唉声叹气,李红英的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正当她茶饭不思的时候,得知她高考失败的肖老师来信了。他鼓励李红英不要气馁,复读一年,来年再考。肖老师还告诉李红英,学校放暑假后,他已到深圳一家酒店打工,叫她不要挂念。

虽然李红英高考考砸了,但意外的是,班主任竟给她家里送来武汉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父母告诉李红英决定自费送她上大学时,李红英却“扑通”一声跪倒在双亲面前:“爸爸、妈妈,女儿对不起你们,我不上大学了,我要去肖老师那里当一名老师!”

父母惊愕了!软硬兼施无效,父亲气得卧病在床。与此同时,当李红英含泪写信给肖老师,告知他自己的打算后,没想到也遭到了肖老师的强烈反对。肖老师在信中严肃地劝阻她:“你要听父母的话上大学,这是你通往幸福未来的最好途径。以前我在信中说这里山清水秀,乡亲淳朴,但条件之简陋,贫穷的程度和信息之闭塞是你们城里人想象不到的。你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这是我不情愿看到的啊!”

但李红英却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似的铁了心。1998年9月,当高考成功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奔赴大学殿堂报到时,李红英却背起简单的行囊,默默地给父母磕了三个头后,孤身一人登上了开往上栗县的长途汽车。

跨越世俗的牵手

永丰在江西的中部,而上栗县在江西的最西部,与湖南交界。李红英早上8点多钟从永丰县城出发,晚上6点多钟才到达上栗县城。当她向车站工作人员打听怎么去桐木镇时,工作人员告诉她:“还远着呢,再说也没有班车了,找个旅馆歇一晚上,明天再走吧!”

李红英出门时带了300元钱,想到钱对肖老师的重要,她没舍得住旅馆,而是在车站的椅子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赶往桐木镇。

但桐木镇离枣木村居然还有25公里,而且有10多公里全是山路,连自行车也过不了。李红英在镇上租了辆三轮车开到一座山脚下,接下来横亘在眼前的就全是连绵的大山。陡峭的山路崎岖不平,小心翼翼的李红英在路人指点下,艰难地又走了整整5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看见了人烟和十几座稀稀落落的房屋。

李红英终于找到了姜岭小学的牌子。尽管事先有过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哪是一所学校啊!就一间土屋,窗户用塑料薄膜蒙着,前面一块不到20平方米的空地,可能是操场,其他的就什么都没有了。教室里,肖老师正聚精会神地给同学们领读课文。

当肖烈生老师与李红英四目相对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红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下子倒在肖烈生的肩膀上,竟呜呜地痛哭了起来。

李红英的到来立即在小山村炸开了锅,全村170多名村民像看稀奇一样,纷纷赶来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个城里来的姑娘。此事很快引起了桐木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考虑到李红英文化程度比肖烈生高,1998年10月,经镇党委批准,镇教育组任命李红英为姜岭小学的校长,接替肖烈生的校长职务(两人均为代课教师)。为体现尊重人才,镇里给李红英的月工资为160元,比肖老师还要高40元。

李红英虽然留了下来,但仍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到她的耳朵里。一天晚上,李红英真诚地对肖老师说:“有人说我来这里肯定有其它原因,不会呆多久,乡亲们这样想,可能会影响以后我们工作的开展,不如咱们提前结婚吧,那样乡亲们就不会说什么了。”

1999年元月,在姜岭小学的教室里,李红英和肖烈生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那天,全村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村里人说: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苦尽甘来的收获

姜岭小学成立于1950年。1993年,该校最后一名老师退休,当时的乡教育组虽多次承诺提高工资,但因为当时该村没通电,晚上靠点煤油灯,加上交通极为不便,教学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一名师范生愿意来这里任教。那年底,乡教育组决定撤消姜岭小学。正当全村的乡亲焦急万分的时候,是刚刚初中毕业、该村50年来唯一的初中生肖烈生勇敢地站出来,跑到乡教育组表达了愿意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担任学校代课老师的想法,并得到乡教育组的肯定和支持。

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后,李红英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是肖烈生的命根子,也更加坚定了她要与心爱的人风雨同舟办好学校的信念。

1999年春节还没过完,李红英就和肖烈生商量:“村里还有20名辍学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咱们趁着正月乡亲们空闲在家,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吧,只要我们以心换心,一定能够说服他们的。”看着消瘦的新婚妻子,肖烈生百感交集,哽咽地说:“红英,你是校长,我全都听你的!”

然而两人一圈跑下来,磨破了嘴皮,20个辍学孩子仍只回来5个。家长不肯送孩子上学,有思想观念的原因,更多的确实是没钱读书。来姜岭小学一年多,李红英和肖烈生两人的工资除了家用,已贴进不少学校开支。情急之中,李红英决定向父母写信,诚恳地向他们请求帮助。善良的父母此时已抛开伤心往事,默认了女儿的选择。得知女儿的难处,立即寄来了两千元钱。李红英从邮局取出汇款后,当天晚上就和肖烈生紧张谋划起来,如何发挥这笔钱的最大效益,为那些家境最困难的辍学孩子垫交学费。

寒来暑往,到2002年,李红英担任校长3年过去了,在她和肖烈生的努力下,20名辍学儿童如今有16名孩子重返课堂。

儿童辍学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李红英和肖烈生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念头,想扩建、改善校舍。因为随着辍学儿童相继返校,原来窄窄的一间教室却坐不下,晴天一般在操场上上课,可一到绵绵雨季,他们就得东躲西藏,甚至被迫停课,这可把李红英和肖烈生急得团团转。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两人曾经想尽了办法。教室年久失修,遇到刮风下雨,屋顶上的瓦片不时砸下来,孩子们不敢进教室。李红英和肖烈生自己掏钱修了几次,每次都维持不了一段时间。李红英心里清楚: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但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导致儿童辍学率反弹,而且万一有个闪失,她就真的无脸见乡亲们。

生性腼腆的李红英曾5次翻山越岭徒步到镇教育组反映情况,终于引起了镇领导的重视。与此同时,看着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姜岭小学日夜操劳的情景,善良的乡亲们也都被感动了,他们自发地组织起了解放以来的第一次捐款。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给李红英送来了168元钱,颤颤微微地说:“这可是我存了大半辈子的送终钱啊!”就这样,在镇里、村里和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下,李红英和肖烈生共筹集到近两万元钱。利用这笔钱,他们修建了两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2002年春节过后,孩子们因有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兴奋不已。为了庆贺这一伟大的丰收,他们还特意和学生们在新校舍门口拍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更令人振奋的是,2002年6月,在全镇小学考初中的统一会考中,姜岭小学3名学生还以高分考入了重点中学。这可是枣木村的头号新闻!看着村民们兴冲冲的样子,李红英和肖烈生深情地依偎着,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这是他们超凡脱俗的爱情和青春奋斗的结晶,而对于上栗县桐木镇枣木村的教育发展史,却堪称一个里程碑!

标签:;  ;  

城市女孩的爱照亮了一个村庄_大学辍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