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优生早年物理凝聚力教育的尝试与思考_物理论文

特优生早年物理凝聚力教育的尝试与思考_物理论文

特优生初高物理衔接教育的尝试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我校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已经获得了广大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学校也跻身于四川名校之列。特别是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连续多年稳居成都市第一。我校初中教师团队在源源不断地为我们高中部输送如此高质量的生源,迫使高中教师思考:面对一批学习能力居于全市甚至全省前列的孩子,我们惯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还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跟上他们的发展?我们如何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适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充分地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创造,学会自省。让他们的成长不再是千篇一律,有章可循,而是让他们成为一个个不可替代的活跃着的个体。在家长、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提前圆满结束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后,学校对部分特优生进行了初高中衔接教育,组成了一个40人的初高中衔接班。旨在针对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初高中学习方式方法、思维能力、学习心理等的衔接指导。以尽早适应高中学习发展要求,培养真正的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优生群体,为我校精英教育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非常荣幸地成为了这个优秀学生群体的物理教师,并借机对特优生初高物理衔接教育进行了非常不成熟的探索,与正在阅读的您共享,并恳请您的指正。

二、研究步骤方法

1.问卷摸底

若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所做的一切也许都是徒劳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先对他们进行了一个“大杂烩”式的限时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附后)。问卷内容涉及对他们已有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物理学习方式及心态、对物理学习意义的认识、重视程度及思维技巧等方面的摸底。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一群孩子有着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大多数热爱学习,善于听课,善于预习复习,善于纠错,且珍惜时间,自学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也有着较强的应试能力。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对教材及教师的依赖习惯,不太善于独立深入思考问题,质疑能力较弱。不太善于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情景问题,在遇到困难时自信心不足。

2.合理制订教学内容及方式

(1)培养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是第一要务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笔者觉得要让他们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如鱼得水,挥洒自如,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积极的情绪态度是关键。对待新情景的物理问题,他们之所以不敢大胆去尝试、去思考,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教材、教师的依赖,以及对失败的恐惧感。加上我校初中学生整体十分优秀,学习竞争激烈,他们在三年的学习中压力重重,虽然已经突围而出,但部分孩子已经在无时不在的学习竞争中习惯了不断向前奔跑,却忘记了欣赏身边的美景、美事、美物,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远离了轻松乐观的生活态度。纵观历史,很多取得较大成就的人,都有着乐观积极、幽默风趣和举重若轻的性格,在如此心境之下,就能想他人之不能想,做他人之不能做的事情,成功也就水到渠成。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更多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思想的火花不断地闪现,并在全班掀起一股及时肯定他人、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风气。虽然有些小夸张,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脸上一天天多出来的自信和愉悦。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不得不学”纠结,而更加主动地去享受思考,享受探索,享受别人对自己大胆尝试的鼓励和欣赏。

(2)充分利用初中教材进行学习方法及思维技巧的衔接教学

这一群孩子毕竟只是初中生,知识技能比较单薄。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及思维能力都不够成熟,难以适应难度陡增的高中物理学习。与其提前进行高中教材内容的教学,不如趁此机会,再回归初中教材,充分利用他们熟悉的内容情景,进行深入挖掘,让他们在新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反思过往的学习方法,从而接触更多的思维技巧。例如,在和他们一起讨论物质特性量——比热容的时候,笔者就趁机把测定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进行了延伸。如果量热器里的水太少,不能把被测物体全部浸没,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问题一抛出,立即激起了他们的热情。通过大家思想的碰撞,一致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物体初温大于原水温和小于原水温。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受到了启迪,遇到物理问题不能凭直觉去妄加判断,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周密推理,不能漏掉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缜密性。在关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回归复习时,在大家已有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的知识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问:这个“多次”具体是多少次呢?通过讨论不难得出,次数越多误差应该越小。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时间及实验条件的限制,一般测三组值就可以了。笔者进一步提问:如果测了多组值,有没有比数学计算更好更精准的方法?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下,有人大胆提出的作U-I图求斜率的方法获得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肯定和赞赏。这样一来,巧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家在心目中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图像法的确有着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优越性,这也为高中物理学习注入了一支强大的助推剂。

(3)走进实验室,自然引出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实验是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中学阶段涉及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对于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平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的教学多少都存在着走马观花的因素,演示实验更是如此。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用较多时间把他们带到了物理实验室,让他们带着不一样的心态重新进行初中学习中的一些物理实验,让他们更近距离地接触自己曾经在纸上分析过多次的实验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惊喜不断,思维的火花更是不时闪现,一会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会儿又想到了一种更好的实验方案,一会儿又抓耳挠腮,因为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实际问题。此情此景,笔者不禁在反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在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不停奔忙,也忘记了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一路美丽的风景呢?在这样轻松的情景下,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更进一步认识到了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伟大意义,让物理学习的动机不再那么狭隘和功利(调查问卷第1题,有65%的孩子选的答案是D。因为高中要选学理科而学习物理)。看着孩子在实验室里灵动的身影,如饥似渴的表情,笔者干脆让他们趁机接触了高中物理中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瓦碎蛋全实验、通电金属笼中的鸟儿安然无恙实验等。让他们在生动的实验事实启发下,尝试通过互相交流,查阅资料,请教师长等方式解决未知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带给了教师太多的惊喜和感动。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平台,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对于这些特别优秀的孩子,我们更要充分相信他们,要舍得放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生,这不正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么?

三、总结反思

初次接触特优生初高中衔接教育,无章可循,无本可依,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在短短一个月(每周4课时)时间里,随着对孩子们了解的深入,笔者多次推翻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在与他们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思路:尊重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快乐中自由探索!与其说教师让他们从另一角度感受到了物理学科的博大和美丽,不如说是他们真正教会了作为物理教师的我如何真正的回归物理教学的本真,尊重学生的特点,抛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主动去探索。这样的教学才是能培养出真正优生的物理教学,才是有效保护和培养孩子创造性的物理教学,才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物理教学。

附:调查问卷

走近你的第一步:让我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初中物理学习情况反馈

前言:若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我所做的一切也许都是徒劳。我很相信缘分,她让我认真对待与我相遇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青春美丽的你们。所以,在我确定与你交流的主题前,我需要你敞开你的心扉,展示一个真实的,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或许顺利或许彷徨的可爱的你!同样的,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的真诚。谢谢你的配合!

1.你物理学习的动机是什么?

A.兴趣爱好 B.提高成绩必需

C.社会舆论: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D.高中准备选择理科

2.你习惯预习将学的物理科知识吗?

A.坚持预习 B.有时间就预习

C.很少预习 D.从不预习

3.你习惯思索物理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吗?

A.从不,教材怎么编就怎么学

B.偶尔会在总结复习时回味编者意图

C.每学一部分内容都要探究教材的编写目的,并以此帮助自己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你有对物理规律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吗?

A.没有,直接用规律就行

B.偶尔有,因为要完成学习任务

C.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经常进行实验探究,不达目的不放弃

5.你对初中物理教材内容有过质疑吗?

A.从来不怀疑教材所说和老师所讲

B.偶尔有过

C.常常会有

6.你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持什么态度?

A.暂时放下,以后会懂

B.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直到弄懂

C.自己查阅资料,通过自学新知识弄懂

D.没遇到过此类问题

7.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你习惯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A.舍弃不做

B.经过短时思考,若不能完成,则跳过

C.坚决不放弃,反复思考后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D.做完全卷后再回头思考

8.你能在学习中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保证自己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扰,做到真正的高效吗?

A.情绪波动较大

B.有时不太能控制

C.大多数时候能控制,较为理性

D.一直很理性,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其他什么都不会想了

9.你通过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B.学会了一些物理学的思维方法

C.进一步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和美丽

D.感受到了物理与其他学科学习方法的异同,在与其他学科相互平衡过程中锻炼了学习品质

10.你觉得物理与其他学科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区别是什么?

11.你所知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12.列举几个在初中物理中,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物理问题?

标签:;  ;  ;  

特优生早年物理凝聚力教育的尝试与思考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