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春1 杨连平2(通讯作者)
(1山西医科大学口腔系 山西太原 030001)
(2第二临床医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 评价伴有阻生牙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使用牙合垫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的伴阻生牙TMD患者进行牙合垫治疗,用颅颌指数(CMI)定量分析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TMJ)的状态。结果 30例患者3个月牙合垫治疗后的功能障碍指数(DI)和C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而触诊指数(PI)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合垫治疗可明显改善伴阻生牙TMD患者的TMJ功能状态。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阻生牙 牙合板 颅颌指数 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27-0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人群一般年龄为20 ~ 40岁[1]。随着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明确TMD的发病具有以下特点包括病因复杂和个体差异[2]。TMD属多因素致病的疾病,常见诱因有合因素、心理因素、代谢因素、免疫因素,其他如咬合过度(夜磨牙、偏侧咀嚼等)及不良姿势,关节形态发育异常,医源性因素等;每个患者的病因不同,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综合因素所致,且某一因素是该病的原因还是结果常无法确定,如合障碍和心理问题可以是引起TMD的原因,也可以是其发展的结果;这些特点增加了治疗和研究TMD的困难。其中个体因素中阻生牙的萌出与TMD的发生相关[3-5]。阻生牙萌出时间为18岁左右,近年来伴阻生牙TMD患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年龄多为18-25岁,由于目前对TMD的病因认识尚不清,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牙合垫作为一种治疗TMD可逆的方法深受医师和患者青睐。而本研究通过对伴阻生牙TMD症状患者牙合垫治疗前后TMD症状进行比较,评价牙合垫用于缓解TMD症状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材料及仪器
1.2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出诊的伴阻生牙TMD患者。受试对象:(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存在1项以上者,年龄18-23岁;(2)拍摄全景片,牙列完整,第三磨牙阻生;(3)无错颌畸形;(4)无头面部外伤史及正畸治疗史,无调牙合治疗史;(5)SCL-90总评分小于160分;(6)对问卷、专科检查的内容清楚和理解, 自愿参加专科检查及治疗。同意并自愿参加牙合板治疗的患者33例(男8 例,女25 例)。其中有3例患者失访, 最后坚持戴用牙合垫至少3个月的患者30例 (男5 例,女25例),年龄18~23岁。
1.3方法
1.3.1 由同一位医生记录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用CMI评分方法定量分析评价 TMD 患者 TMJ 功能状况,并检查阻生牙情况(近中阻生、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埋伏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
CMI包含整体CMI、功能障碍指数 (dysfunction index, DI)、触诊指数(palpation index,PI)3个指数。具体计算方法见表1[4]
2 讨论
TMD的发生率很高,患病年龄一般在20 ~ 40岁,第三磨牙萌出年龄在18岁左右,而阻生牙的萌出过程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智齿冠周炎,邻牙发生龋病和牙周破坏以及牙根吸收,牙源性囊肿,牙列拥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研究表明,伴阻生牙TMD患者的发生率较高,较其他年龄段发生TMD的几率更高。Thilander B和周振研究发现阻生牙可导致异常咬合,咬合异常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是正常咬合者的3.07倍。[6]疼痛、 关节弹响和功能障碍是TMD三大主要症状[7],也是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迫切需要解决。
TMD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对患者进行医疗教育(心理疗法和医嘱)、各种理疗、局部封闭、肌功能锻炼、针对性药物治疗、肌电反馈治疗、关节腔灌洗、关节镜治疗、关节手术以及可逆性的牙合治疗(各种类型牙合垫)和不可逆性的牙合治疗(调牙合、修复、正畸)等。而牙合垫的治疗机理是:①调整咀嚼肌功能:抬高咬合后,使肌纤维被动放松;增加局部血供,从而加速代谢产物排除;颌垫使肌肉脱离异常咬合的影响,逐步恢复正常活动;通过牙周膜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性调节作用调整口颌系统肌肉功能。②暂时消除咬合异常:颌垫提供相对理想的咬合接触关系,暂时消除异常咬合;消除异常肌功能活动,恢复TMJ稳定;③调整髁突位置:增高咬合后,关节腔间隙增大,腔内压力减小;减小了下颌运动过程中中髁突与关节盘及关节结节间的磨擦,减小了髁突对关节后区软组织的创伤,盘突关系得以调整。④精神安慰:戴入颌垫后,患者对颌位及下颌运动的行为产生潜意识作用,从而张闭口时减小异常或有害的肌活动。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病例,由同一专科医生检查并填写,避免由于检查者手法不同和等级判定而造成的误差。本试验就诊人群排除错颌畸形、不良习惯、正畸外伤史、社会心理因素等可能造成TMD发生的因素,患者只有阻生牙这一导致TMD发生的因素,排除了混杂因素。实验过程发现,患者常因前牙区颌垫过紧不适暂停治疗,本实验将前牙区充分调磨,不仅舒适便于实验治疗过程进行,而且有利于髁突最大限度回到原有位置,使TMD症状得到尽快改善。研究表明,牙合垫治疗可明显改善伴阻生牙患者的TMJ功能状态。
参考文献
[1] Wright EF,North SL.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 clinical perspective[J].J Man Manip Ther,2009.17(4):247-254.
[2] 刘法鑫,蒋立坚, 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3 ,47( 2):164-166.
[3] 石涛涛,杨连平,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 46(5) :233-235.
[4]刘锋,张敬,薛凡,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系探讨(附20例报告)[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21(5):374.
[5] 邱志远,余勇,杨敏.下颌智齿阻生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40例分析[J].新疆医学,2004,34(5):88-89.
[6] 傅开元 马绪臣 张震康 田岳红周彦恒 赵燕平.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2 37( 5) 期:330-332.
[7] 林晨欢,张端强.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75(7):427-429.
论文作者:郭莉春1, 杨连平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阻生牙论文; 下颌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紊乱论文; 因素论文; 异常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