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残件老火车站的记忆
文丨陈宇舟 朱七七 摄影丨田可可 宁志浩
胶济铁路博物馆三楼“走过百年”展区展示的是原济南老火车站拆除下来的钟楼大钟残件和部分配件。济南老火车站虽然已经拆除,但它的传说一直在流传,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因为其建筑精美,还登上过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建筑类教科书。同时它也是当时济南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是几代济南人成长中无法抹去的记忆,也是来往济南旅客心中最美的风景。
1992 年7 月1 日,济南火车站由于车站扩建被拆除后,所有大钟零部件从市里到郊外共搬了3 次家,最后在济南西郊一个车间仓库内存放。沉睡了二十年后,在2012 年,济南铁路局着手筹备建设胶济铁路博物馆,工作人员几经辗转周折,终于寻找到四面钟盘的残件和部分配件。2016 年11 月18日,扩展后的胶济铁路博物馆开馆了,大钟表盘和残件终于回到了人们的视线。虽然再也不能一睹“大钟”耸立时的风采,但却让济南人内心深处的那段记忆有了真实的依托和承载。
凯迪是我国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建设的最早和最大的企业,但是近年来,由于规模扩张迅速,企业战略决策不利,加之2015年又对旗下第一代电厂普遍进行技改,导致运营项目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利润急剧下降,融资断崖无力回天,目前面临困局。
体育大课间活动基本上都是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如果进行集体跑步的话,时间会比较紧,开展起来比较麻烦。跳绳运动具有简单易行等特点,在学生们分散开后就可以即时开展。而且跳绳的花样较多,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跳绳原地活动的特点不需要各个班级顺序排队,场地方面的便捷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新课标也明确要求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的活跃。跳绳运动从运动生理的角度还有助于心肺复苏,有助于肢体的协调。
根据当年大钟的维护人员讲述:济南老火车站钟楼共有九层,最下面一层的底座是售票厅。最上面的第九层是大钟表盘部分,大钟的主体构造分布在第二至八层。大钟表盘直径130 厘米,时针长64厘米,分针长80 厘米,没有保护层,需要定期维修保养。大钟有两个各10 公斤的铁砣,一周七天每天下降一层楼,每周六9:30 正好下降到第二层设定的最低位置。大钟的维护人员沿着盘旋的木梯,把铁砣从第二层搬到第八层,放到从底下手摇上来的机芯砣托板上,完成上弦工作。大钟机芯上有一个漆着金粉的猫头鹰木质钟摆,现已遗失,已无法想象它的“真容”了。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曾是齐国故都的所在地。而“淄博”这一名称的由来,与胶济铁路的建设密切相关。当时的德国除了修建胶济铁路干线,还在淄博境内修建了两条支线,一条由张店至博山,长 38.87 公里;一条由淄川至洪山,长6.5公里,这两条支线是专为掠夺淄川与博山的煤炭资源而建。“淄博”即是20世纪初期随着淄川与博山两地的煤矿开采活动而形成的地名。张店站与沿线小站虽同为平房,但规模显然要大得多。张店站较为特殊的建筑是仓库,其体量明显比沿线其他车站大了不少。图为张店站。
一张张图片,见证了清王朝的屈辱没落,经历了旧中国的战乱硝烟,铭记了新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渐渐读懂胶济铁路曲折而又辉煌的历史,也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观照到历史进程中我们自己的身影。直观的影像资料,串联起胶济铁路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遗存,如同把胶济铁路的历史镶嵌进博物馆,供人瞻读。
潍坊解放前称为潍县,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后,德国随即从青岛向西修建胶济铁路,1902年修至潍县,在县城以南约3华里处修建了潍县站,为欧洲古典教堂式建筑。车站有到发线两条、货运线1条、站台仅250平方米。1904年清政府将潍县开为商埠,潍县站成为青岛与山东内地之间的货物集散转运站。现在的潍坊站,前身即是潍县站,一直使用到上世纪70年代。图为潍县站站台。
而由于微课可以反复播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的形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有效地复习,并能够有意识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制作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微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需要复习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可以使基础知识不牢靠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补充自己,还可以使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使全班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真正的进步。
据青岛107千米(今98千米)的高密站主站房是在1901年铁路部分开通后建成的,主站房的立面划分基本与胶州站相似,但其屋顶的设计却明显不同,中式四面坡的屋顶在朝向铁路一面嵌入了一个硕大的老虎窗,仿木结构划分的面积也扩大到了整个二层,与底层的清水墙白线沟边形成鲜明对比,其风格与同期由建筑师贝尔纳茨(P.Bernatz)设计的青岛圣言会会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1897年德军侵占青岛时,曾在山顶架炮,后在山上建立占领青岛纪念碑,并将山名定为“棣利士山”,以纪念侵占青岛的德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士。日军侵占青岛后,更名“神尾山”,以纪念侵占青岛的日军大将神尾,也建立了日本占领青岛纪念碑。这些曾使中国人蒙受耻辱的碑刻早已被凿去,仅留遗迹。1922年,青岛收回后,此山遂定名为“信号山”。图为日军将德军在青岛信号山的纪念碑改为神尾山纪念碑。
本文以一台1.2 kW某型号无人机用永磁无刷直流舵电机为例,阐述了传统作圆求点制电枢冲片梯形槽法;然后对比理想梯形槽找出差异,经分析差异对电机槽满率、热负荷、磁密、负载效率等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现在,我们看到的四面大钟表盘时间都是8 点05 分,是当年这座大钟停摆的时间,代表一段历史的节点,也正在见证了两座济南老火车站新的起点。
1898年的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其中“铁路矿务等事”第一款规定:“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省盖造铁路二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处经过莱芜县至济南府。”前者即为胶济铁路。此条约签订以后,普鲁士王家土木技监、高级工程师——盖德兹(AlfredGaedertz)专为胶济铁路选线而来,开始了胶济铁路的选线工作。图为胶济铁路开建前德国工程师和中国同事在山东测量时留影。
1908年,由英、德两国出借款项建造的津浦铁路动工。同年,津浦铁路济南站开始修建。1911年建成,1912年投入使用。津浦铁路济南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 · 菲舍尔设计,为一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式建筑群,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图为1911年,济南老火车站即将建成时,菲舍尔拍摄的全景图。此照片由赫尔曼 · 菲舍尔的女儿提供,图中箭头所指的房子即是设计师一家的住所。
胶州站,在胶县青州西路235号。始建于1901年。建筑为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普通,只有少量老建筑存留,原老建筑几乎废弃,被民房占用。如今的胶州站还用于客运和货运中,成为一座非常繁忙的货物车站,平均每四分钟就会有一趟列车从这里经过,是全国18个特大型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是“一带一路”海铁联运的重要中转站点。在新一轮发展中,胶东半岛将从这座胶济铁路的百年老站出发连接世界。图为胶州站。
德华大学(Deutsch-Chinesische Hochschule,又称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因办学地点位于黑澜又俗称黑澜大学)是20世纪初德国和中国在青岛合办的一所大学,也是第一所设立在中国,并得到清政府承认的德国大学。于1909年建成开学,1914年因日德战争爆发停办,在校学生中有43人迁至上海同济医工学校,同济医工学校因此增设土木科。孙中山面对那些经过罢课风波才见到他的莘莘学子,勉励学生“要好好读书,努力学好本领,成为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的有用之才。”如今的这里,还保留着学校当年的教学楼与实验室,只不过早已变成了铁路局的办公楼,而当年的学生宿舍也改建成为了青岛第九人民医院。图为德华学堂学生上课场景。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二纬一路西口的德华银行建于1901年,原为胶济铁路总工程师别墅。1904年济南开埠后,各国银行纷纷在商埠区设立分行,其中德华银行为第一家外商银行。1906年,该建筑改为德华银行办公楼,并在这里开行经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也对德国宣战,德华银行被接管。1922年,中国银行山东分行迁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楼相继作为济南市人民银行和济南市工商银行的办公用房。今为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济南市中心支库。图为德华银行济南分行旧址。
1846年,禅臣设于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分行在广州设立。1856年,禅臣在上海设立分行,并在随后把驻华总部迁到了这座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此后的近半个世纪,禅臣又相继在天津、汉口等重要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1897年12月,禅臣洋行重1971吨,装载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的 “Loongmoon”号货轮出现在了胶州湾的海面上,它成为了第一艘驶抵青岛的德国民用船只。1899年,禅臣在青岛的分行成立,次年在威廉皇帝海岸(今太平路)顺和洋行的东侧建造了自己的最初办公楼兼住宅。图为青岛禅臣洋行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