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领导智慧论文

《道德经》的领导智慧论文

《道德经》的领导智慧

吴雪媚 澳门城市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摘要: 《道德经》是道家最权威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一书,虽然只有短短五千言,但字字珠玑,几千年来,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其中蕴藏的管理智慧,更是值得现代管理人员好好借鉴。本文从清、虚、卑、弱、本、反、无这七个方面来阐述《道德经》的领导智慧,并尝试解析这些精要如何与现代管理结合。

关键词: 道德经;领导智慧;清虚卑弱;无为而治

一、概述

从《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一句看出,《道德经》的写作对象是侯王将相,是当时的大领导。《道德经》其实就是一本给大领导讲怎样管理,怎样领导国家的书,是一本关于管理和领导智慧的经典。所以,仔细研究《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大有裨益。

二、领导智慧的七点精要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用清、虚、卑、弱四字来概括道家的内容。韩鹏杰(2014)再加上“本”、“反”、“无”三字来概括老子的思想。[1]下文则从清、虚、卑、弱、本、反、无这七个方面来阐述《道德经》的领导智慧,并尝试解析这些精要如何与现代管理结合。

(一 )清

善静者清。清的含义是清净。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本性,善于沉淀,善于戒躁。当被问及对网络评论的观点时,歌手李健说:“赞誉也别太当真,诋毁无非蚊虫叮咬,无伤大雅。”这种潇洒超脱,淡定从容的心态也很值得管理者学习。当面对阿谀奉承时,管理者不应该沾沾自喜,而受到周遭非议时,也不必耿耿于怀。“清”应该成为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也是任何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心理素质。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毛华在《学前教育艺术特色人才培养新途径探讨》一文中指出:“入职门槛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教育缺乏针对性,因此,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艺术特色教学,重视校企合作。”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构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系,着力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这些对学前教育人才的整体培养及幼教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 )虚

《易经》谦卦中指出“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我们心里是虚的,不是满的,才能看见别人的长处,学得到别人的优点。有些管理者,自以为当了领导就高高在上,听不进别人,这是很危险的。虚心是智慧产生的前提,它让我们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领导会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始终学习,始终请教,而不会处处去争辩,处处去张扬。

(三 )卑

卑的含义是善于处下、低调。

《道德经》第四十章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事物总是在向自己的对立面发展变化,并循环往复,这是道的运动规律,而道发挥作用的特点则是微妙的,柔弱的。“反”是指相反相成,虚和实的东西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更高的境界。《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相依,福和祸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所以,遇到祸事要有积极的想法,有了好事的时候要警惕乐极生悲。对祸事有警惕的心理,才能自求多福。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本义就是循道而治,而不是有些人误解的消极、无所作为;“无”是“道”的本质规定,而“道”是万物归根复命之所,所以万物以“无”为本,由于“无”的充盈性和丰满性,万物之用就获得了无限性。老子告诫我们要顺道而为,顺应自然,不妄为,不要违反规律,一切遵循客观规律。习近平曾引用《道德经》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核心是管理要像烹饪小鱼谨慎小心,不乱动,强动,妄动。治理大国,不能常常改变法令,不能过度扰民。李克强在阐述放权简政的治国理念时,也曾引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一句。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四 )弱

建设精神文明的相关机制就是将精神文明中无形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通过一种载体具象化,在学生接受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将精神文明中无形的思想观念给实质化〔8〕。

(五 )本

郑尚维介绍,培训内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卫生与健康政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安全、医院文化、团队建设与干部作风等,而培训模式同样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完善创新。

抓住根本,立身立国。道是中国人立身的根本。《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好领导不要有自己固执的想法,要看民心所向,以百姓之心为心。所以要搞群众路线。现代的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和依靠员工,尊重员工的需求,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2]

弱跟逞强相对立。“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道出的都是“弱”带给我们的智慧启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言:“柔弱胜刚强”。柔弱的东西更持久,更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草木柔的可以随风摇曳,死后却是难逃的枯槁。所以人要学会示弱,你示弱,才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柔弱只不过是韬晦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就是要战胜强大。要等待时机,等待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

(六 )反

1.善于处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言:“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也。”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而能成为百川之王。作为领导者,要把自己的位置摆低,不要对下属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到处指手画脚的人是没有智慧的,是不得人心的。所以,领导者要善于处下。

(七 )无

2.低调:君子要像月亮一样,做到光而不耀。《道德经》二十八章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深知雄强之道,却能安处柔弱之位;深知荣耀之理,却能安处卑屈之地。低调的人,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相反,高调往往招致麻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李康《运命论》告诫人们,尤其是领导者,要学会低调。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懒得炫耀。

第一是不妄为。如果不了解事物的规律规则,就啥折腾,会导致恶果。“大跃进”和“文革”都是妄为。1958年的“大跃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直接导致了后来的3年自然灾害,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慎防历史重演。总之,实施现代管理,要尊重客观规律,不可违背客观规律,超越历史条件,盲“为”胡“为”。[3]

第二是不多为。再忙也应该懂得人生留白这句话。做事情要抓住关键,举重若轻。不要整天处于忙乱之中,抓不到重点。诸葛亮其实不能代表我们民族的智慧,因为他事无巨细全都揽在自己身上,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甚至夜以继日,结果五十岁就鞠躬尽瘁了。诸葛亮在位时,没培养好接班人。不进行合理的分工,不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不注重培养骨干和人才,以至形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人才青黄不接,难以为继,最后导致蜀国衰败和灭亡,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和蜀国的悲哀。领导要懂得把权力和责任下放,锻炼下属的能力,让下属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三是有所不为。人要想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人要想有所得,必须有所舍。如果只是抓住利益牢牢不放,一点都不肯跟别人分享,就是攥沙子一样,越攥流失越多。

正如前文所述,注杜成为明清鼎革之时一股不谋而合的文学潮流。 虽然儒家伦理道德评价下的杜甫“君子-圣人”形象已经完全定型并深入人心,不少文人士子都以之为楷模,但是,面临朝代改易,注杜文人所作出的人生抉择各不相同,在他们不同身份的映射下,笺注杜诗的心态也各有分殊。

三、总结

《道德经》的智慧精要可以从清、虚、卑、弱、本、反、无这七个方面来概括。“清”:善静者清;“虚”:虚怀若谷;“卑”:善于处下;“弱”:上善若水;“本”:抓住根本;“反”:相反相成;“无”:无用无为。《道德经》所体现的人生智慧从而提炼出的领导智慧,对我们现代管理,和现代管理者有着很深刻的启迪。管理者若能细细品读《道德经》,并体味其中的管理智慧,定能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从而促进现代管理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鹏杰.道家的智慧.西安交通大学公开课.网址: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daojiadezhihui.html.2014.

[2]张向前.试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4(8):85-91.

[3]毛国应.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1,21(3):30-31.

标签:;  ;  ;  ;  ;  ;  

《道德经》的领导智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