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旅游产业集群与外生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内生与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集群论文,生与论文,旅游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148X(2012)08-0180-08

2008年,杭州首次提出要建设100个多功能城市综合体计划,其中国际旅游综合体或与旅游业相关联的综合体达到30多个。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提出重点打造的旅游综合体达47处。笔者认为:国际旅游综合体是在一个特定旅游地域空间里,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为发展基础,以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为主体,集观光、休闲、会展、美食、演艺、运动为一体,拥有多种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能够满足游客多种旅游需求,并且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旅游综合发展区域。

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作为杭州市打造国际化旅游大都市及提升杭州旅游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自2008年提出并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并重点打造了杭州西溪国际旅游综合体、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运河国际旅游综合体、大美丽州良渚文化旅游综合体、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杭州奥体博览城综合体、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综合体等10多处国际旅游综合体。国际旅游综合体在杭州的实践表明,其已成为旅游大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及旅游开发与项目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并在浙江及国内其他相关区域的相关旅游发展规划及旅游发展建设中得到一定运用。

国内外在旅游产业集群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空间演化及成长模式等方面对内生型、外生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与演化进行了一定研究。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实证研究,对内生型、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特征、空间演化过程、空间演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

一、内生型、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基本特征

王珺(2008)认为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与能力源自于外部的联系,集群内大部分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采购商有联系,并通过与外部的联系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和人才。郭利平(2006)认为:外生型产业集群不同于内生型产业集群之处在于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建设基础设施,吸引外资和跨国公司,制定各种措施来影响、调控和促进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如果旅游投资主要源自外部,而且主要是外来旅游企业主导兴建,则可以认定为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如果旅游产业集群主要是依托外资兴建,并于国际资本发生重要联系,而且国际旅游客源占据一定的比例,则也可以认定为以外生型为主的旅游产业集群。

王珺(2008)认为:内生型产业集群是指那些通过集群内部联系或创新网络使集群企业获取创新动力和能力的集群;这类集群与其成长机制一致,是以“每个企业的自由选择而自发生成”的集群。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当地旅游企业依靠市场机制,通过相互之间的经济和非经济互动关系自发形成,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的旅游产业集群类型;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不一定发生在具有优势旅游资源的地方,在什么空间产生以及形成什么样的旅游产业集群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旅游产业集群中,主要依靠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依靠自身的力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集群可以认定为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主要是集群内旅游企业的内部联系产生创新力,是渐进形式的演化路径。内生型与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比较如表1。

二、内生型、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演化过程

(一)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郭利平(2006)认为:从系统的观点看,一个系统的生命力与系统的开放度呈正相关;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越密集,从外部输入的信息能量越多,系统的生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旅游产业集群系统演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量的渐进,依靠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动力与力量,随着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壮大,继而产生旅游产业集群或壮大旅游产业集群;一种是质的巨变,通过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投资等,在某一特定区域兴建旅游产业集群或提升某区域的旅游发展水平使其成为旅游产业集群。量的渐进是一种微涨落,质的突变是一种巨涨落。微涨落使旅游产业集群系统会偏离平衡态,导致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发展水平渐进增强,旅游企业数量渐进增多,而巨涨落则导致旅游产业集群系统远离平衡并最终突破旧的平衡态,在更高的支点上建立新的平衡态,出现质的巨变。旅游产业集群涨落的出现,一方面是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因源,另一方面也是旅游规划与旅游投资的驱动。

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起源于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旅游企业。这些关键旅游企业或者由于偶然或必然的原因出现后,许多旅游企业或旅游相关企业开始在其周围出现,共同形成区域旅游品牌,并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使该区域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并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培育。关键性旅游企业的出现尽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往往是偶然性因素引发的。本研究以杭州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的形成、演化过程对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演化过程进行研究。

杭州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以3处国家 AAAA级旅游区:湘湖旅游区、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及浙江省级旅游度假区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形成。2009年杭州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旅游接待人次超过440万人次,约占萧山区旅游接待人次的40.6%(2009年萧山区旅游接待人次为1083万人次)。由此可见,杭州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在杭州萧山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杭州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的演化阶段与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自发的旅游市场孕育阶段。杭州市萧山区在2001年之前属于杭州市下辖县级市。萧山区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资源相对贫乏,旅游业发展一直滞后,以前是旅游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杭州市是我国著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萧山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按照“无中生有、小题大作、借题发挥、变废为宝”的发展思路,实现了旅游发展“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三大目标。第一阶段有三个重要事件:(1)1994年开始举办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自此拉开了萧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序幕;(2)1999年4月杭州乐园开园,实现萧山开放性景点“零”的突破;(3)199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湘湖省级旅游度假区。1994-1999年是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的自发的旅游市场孕育阶段,该阶段主要演化的动力是开创旅游发展路径,实现萧山旅游零的突破。

2.第二阶段:旅游产业开始集聚,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产业集群正式形成阶段。该阶段,随着萧山区湘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区和旅游饭店等旅游设施开始得以兴建,东方文化园、湘湖景区等旅游区开始兴建并接待游客。该阶段主要是2000-2005年。

图1 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自组织演化过程

3.第三阶段:突破性发展阶段。该阶段是2006年之后。杭州萧山区2006年为杭州第一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办地。依托此届国际型休闲博览盛会,兴建了杭州萧山世界休闲博览园、第一世界大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2008年起开始借中国(杭州)动漫国际产业博览会契机,在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兴建了中国动漫博物馆。2008年湘湖旅游区在进行了2期建设后成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开放性景区,并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自此,杭州萧山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正式演化为较为成熟的旅游产业集群区域。随着萧山湘湖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2009年杭州萧山区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108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超千万人次(1083万人次);拥有3家五星级饭店在内的星级饭店2l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33家旅行社。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累计旅游投资已超过百亿元。

杭州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作为典型的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其发展经历了1994-1999年的微涨落,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步入2000-2005年的创生阶段;然后借2006年举办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及2005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为契机,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巨涨落,旅游产业集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直至2008年年底杭州市正式把湘湖旅游区所在的区域规划为湘湖国际旅游综合体,由于政府的推进而成为较为成熟的旅游产业集群,具体自组织演化过程如图1。

(二)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发生在具有一定旅游基础,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可以说是具有一定旅游历史的区域。虽然旅游产业集群是自组织演化系统,但并不是说政府和外部力量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演化过程没有影响。而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主要发生在旅游需求旺盛,旅游资源相对缺乏区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在合适的区位兴建旅游产业集中布局区域,并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政府及外部力量在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诞生、发展及演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政府主导及旅游投资促进在一定区位植入旅游产业,使该区域发生突变,这和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具有典型差异。

政府和旅游投资会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植入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越大,旅游产业集群的缺陷可能越明显。因此仅仅依靠政府主导和旅游投资来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化是对旅游产业集群演化不利的,适度的才是最好的。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孕育和演化过程中,政府和外来旅游投资不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还是需要市场机制来完成。因此,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最终的演化路径也是自组织的演化过程。

西溪天堂国际旅游综合体是作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而兴建的一处集旅游集散、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旅游综合体。其内有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悦榕庄酒店、布鲁克有限服务酒店;喜来登酒店等旅游酒店集群区;中国湿地博物馆等,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及外来旅游投资而得以兴建的新型国际旅游综合体,是一种突变式的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

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也属于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坐落于千岛湖大桥北端,毗邻千岛湖镇,面积10.64平方公里。项目采用整体开发模式,由上海华联发展集团统一开发、建设、经营,计划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结合地块多岛多湾的地形提出空间布局理念,形成“一心五区”六个部分,分别是国际会议中心、观光体验区、家庭度假区、品尚运动区、豪华休闲区和生态保育区。该项目分两期规划进行,一期规划是2009年至2012年的4年,二期规划是2013年至2016年的4年,至2016年底项目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模式下,由外来旅游投资单位上海华联发展集团投资建设,是典型的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西溪天堂、千岛湖进贤湾等外生型国际旅游综合体在未来旅游发展中还需要自增强发展,通过知识整合、旅游创新、政府支持、外来机会等不断创新与升级旅游产业集群(图2)。

图2 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三、内生型、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演化特征

(一)内生型渐进式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特征

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演化特征是渐进性的,逐步发展的,其空间演化特征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阐述:

1.旅游产业集群创生阶段。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何时何地生成并不是很确定,有时也具有一定偶然性。尽管如此,但偶然中有必然,一般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创生在旅游资源基础较好,旅游市场发育良好的区位。该阶段旅游产业分工体系尚未构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仅仅局限于同处一处的地缘、人缘关系。旅游产业集群的节点:不多,还比较分散,旅游集聚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是不确定的,创生阶段范围较小,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竞争力弱,集群网络也尚未形成。

如杭州运河国际旅游综合体的创生是由于在杭州旅游规划阶段,规划组认为杭州依靠西湖来发展旅游有些单薄,而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运河应该是杭州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在杭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提出了由“西湖时代”向“运河时代”发展的理念。2002年初,杭州市作出了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的决策,提出了“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三大目标,经过杭州运河一期、二期、三期的建设,杭州运河旅游产品体系得以构建。杭州运河旅游在创生阶段,仅仅有少数旅游节点,如拱宸桥运河文化广场等。

2.旅游产业集群自我增强成长阶段。由于品牌与集聚经济的作用,旅游企业不断在旅游产业集群区域布局,旅游节点逐步增多,旅游空间逐渐扩张,不同的旅游相关机构也积极参与和进入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与建设中。如大学科研机构开始关注并研究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在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与内容等方面出谋划策。旅游劳动力与人才培训机构、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机构等开始介入和参与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与发展。该阶段,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自组织的有机生命体,旅游产业链基本形成,旅游网络开始形成,旅游品牌与竞争效应开始显现。

如杭州运河国际旅游综合体的自我增强阶段是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2008年杭州运河旅游开始形成旅游线路对公众开放,至2011年已形成了链状节点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态,旅游空间越来越大,桥西、大兜路与小河直街等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建成,西湖文化广场与杭州大厦商贸国际旅游综合体也开始成为运河的重要旅游节点之一。该阶段,旅游产业机群的空间规模和旅游经济总量(包括旅游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旅游空间结构以集聚机制为主,集聚机制是不断吸引旅游项目入住该国际旅游综合体主要机制。

3.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扩散阶段。旅游产业集群通过创生、自我增强阶段之后,其旅游实力逐步增强,并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旅游核心。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功能体系逐步健全,旅游集聚不经济效应开始显现,或者由于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客源越来越多,原有的旅游产业集群区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源需求,这时开始不断向周边扩张,扩散机制占主导机制。

该阶段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得以构建,旅游产业集群集体学习机制、内部的信任机制得以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流动频繁。该阶段,为了共同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与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旅游合作大于竞争,旅游利益共同体开始得以构建,战略联盟、供应链关系等非常普遍。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企业的不断涌入,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扩展速度较快,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业集群整体实力。

以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西湖旅游发展已经从环湖地带慢慢向西湖周边地区扩张。目前杭州之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际旅游综合体)、西坞国际旅游综合体、西溪国际旅游综合体、西湖湖滨国际旅游综合体、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等杭州重要的旅游增长极的开发与建设都得益于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巨大的旅游扩散效应,使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也得以深度开发。

4.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一体化发展阶段。旅游产业集群的边界不是无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主要靠旅游企业不断涌入,依靠旅游集聚与扩散机制实现旅游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此外,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主导也促进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扩散到一定阶段后,不再是量的扩散(旅游空间的增长),而慢慢转入质的提升(旅游空间的优化)。该阶段不断引入新的旅游业态和引入与调整更加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旅游企业,或弱肉强食,实力强的旅游企业开始兼并或重组其他旅游企业,核心旅游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该阶段,旅游空间结构逐步得以优化,旅游基础与接待设施逐步得以完善,旅游体验质量显著提升。旅游空间调整与一体化发展成为该阶段发展的主要命题。

(二)外生型突变式旅游产业集群演化特征

外生型突变式旅游产业集群在目前旅游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短期内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外生型突变式旅游产业集群在国内主要体现在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国际旅游综合体等发展形式上,如上海奉贤区滨海金沙旅游区、宁波奉化的阳光海岸旅游区、常州的中华恐龙园旅游区及华侨城旅游集团在全国多地兴建的华侨城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均属于外生型突变式旅游产业集群。这类旅游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是根据旅游规划划定空间,进行大量的旅游投资与项目开发,在短期内形成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中,杭州之江度假区国际旅游综合体、杭州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杭州西溪天堂国际旅游综合体、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国际综合体等均属于外生型突变式国际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集群)。

依据演化阶段,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演化特征分为四个阶段阐述:

1.旅游产业集群创生阶段。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与内生型的诞生具有典型差异。外生型的是“从天而降”或在原来基础上“突飞猛进”。外生型的与内生型依靠自身力量集聚与扩散不同,政府和旅游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往往是规划产生,具有一定界限的旅游空间,往往是大项目、大投资、大平台,高规格兴建。初期,旅游招商引资阶段比较困难,许多旅游投资方出于观望阶段,一些旅游项目无人问津。也有的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以某个大型旅游集团为主导,但由于项目过大,难于孤立支撑而不得不多家旅游投资方共同进行,或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旅游产业集群建设。该阶段,旅游节点稀少,主要是主导性的旅游核心企业在运行,旅游企业间联系较少,旅游合作也属于不对等合作,竞争也不激烈。由于是规划出的旅游空间,很多空间还处于原始状态等待开发。

杭州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规划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2008年7月,杭州市淳安县人民政府和上海华联发展集团在杭州举行千岛湖进贤湾旅游综合体项目签约仪式,自此,该综合体建设拉开序幕。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的创生阶段,按照规划要求是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湖泊度假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模式为“旅游地产+湖泊休闲度假”的模式。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范围界定,主要靠旅游项目填充,初始阶段,旅游竞争力弱,旅游企业少,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尚未形成。

2.旅游产业集群自我增强成长阶段。该阶段,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功能继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修桥建路、通水通电,进行旅游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各种旅游发展政策法规及各种招商引资政策,继续加大旅游投资引资力度。在主导性旅游企业带领下,一些旅游企业逐步在旅游产业集群规划空间内得以建设。旅游竞争力显著增强,旅游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鲜明的旅游品牌与形象,并吸引了较多的旅游者到访。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机构、旅游劳动力与人才培训机构、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科研机构等开始介入,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在旅游发展中形成集群网络,开始呈现旅游集聚、规模、范围与网络经济效应。该阶段规划的旅游空间中,内部旅游节点之间联系顺畅,对外旅游交通便捷。该阶段,网络状旅游空间结构逐步形成,旅游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均起着重要作用,在规划空间中填充式集聚。

3.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扩散阶段。该阶段,旅游产业集群规划空间中的旅游项目建设阶段结束,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形成,旅游节点完善,旅游功能也较为完善。该阶段,填充式旅游产业集聚基本结束,已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旅游产业集群网络体系完善,构建了集体学习机制,旅游创新能力也较强。该阶段,旅游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重要旅游增长极,并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该阶段,强大的旅游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旅游能量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可能成为区域的首要旅游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成为区域旅游的扩散动力源。在该旅游产业集群的带动下,区域旅游资源得以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旅游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旅游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产业集群进入空间扩散阶段,空间范围开始慢慢扩大,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起到很大带动作用。

外生型突变式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演化特征对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不仅要重视国际旅游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更要注重其集聚与扩散功能,使其成为区域或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能量核心,并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4.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一体化发展阶段。该阶段,与内生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是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诞生的旅游产业集群,在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功能定位、旅游设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其内部旅游企业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体系,旅游节点分布合理,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旅游的网络效应明显。

该阶段,内源式的演变开始主导内部旅游空间结构变化,外部力量开始慢慢退去,政府的主导作用开始慢慢淡化,主要依据自组织的空间演化机制对内部空间进行整合。该阶段,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逐步稳定,基本呈现均衡式发展态势,新的项目建设逐渐停滞。

内生型与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在旅游产业链、旅游企业、旅游竞争力、学习效应、集群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旅游空间上具有较大差异(表2)。

四、结论

虽然本文把旅游产业集群划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两种,并对其空间演化特征、过程等进行研究,但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论述内生型与外生型两种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过程、演化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与外生型最主要差异在于内生型是在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与区位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产业选择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方面是旅游产业自组织发展与累积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边界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而外生型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更多情况下是依托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通过旅游规划、政府扶助及强有力的外来投资在相对固定的旅游空间中,在短期内通过强有力的投资与旅游开发建设而形成的旅游发展区域。内生型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的空间演化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是渐进的过程,而外生型的空间演化更多是充满偶然性的突变过程。内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较为明显的演化阶段与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很难划定明显的演化阶段,较多地受到政府及旅游投资者的影响。内生型、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虽然不同的空间演化阶段特征与主导动力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均具有空间创生、空间自我增强、空间扩散、空间一体化的空间演化特征。

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作为杭州提升国际化旅游发展水平及增强自身旅游发展实力的重要路径,自2008年实施以来,已有30多处国际旅游综合体得以兴建或提升。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是一种典型的旅游产业集群,从其产生、空间演化等方面可以划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及外生-内生复合型等旅游产业集群类型。本研究分析了内生型、外生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这对如何划分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类型具有一定的帮助(有的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是内生与外生共有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产业集群,其空间演化特征与过程均有所不同。对处于不同类型的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的空间演化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产生的原因、培育的路径、演化的机制与路径及如何调控其空间演化过程与优化其空间演化动力机制。

标签:;  ;  ;  ;  ;  ;  ;  ;  

内生旅游产业集群与外生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